人子耶穌
耶穌曾引用舊約聖經的經文來說明祂到人世間的性質。
一、舊約中有關大衛後裔來作君王的預言,耶穌從來未引用過。唯一例外的是馬可福音十二章35—37節:「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就問他們說:『文士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大衛被聖靈感動,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大衛既自己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大衛的子孫」和「以色列王」都是別人對祂的稱謂,也相當的反應當時群眾的期待(可十47—48;十五2,太十二23;廿一9、5,約十三13;十八33)。
二、耶穌特別選用以賽亞書四二章1節,尤其是五三章,來表達祂的一個受苦僕人的形象。(參太十二18)「人子」一詞也是祂常選用的稱銜,用來表達他心目中彌賽亞的使命,有別於一般人對「基督」一詞的想法。
基督、彌賽亞、人子
希臘文的基督(Christo)就是希伯來文的masish,是受膏者(anointed)的意思。基督一詞原來在希臘文是指用油或香膏塗抹他人,並無特殊含義。但由於希臘文化入侵之後,常用這一詞來翻譯舊約希伯來文的彌賽亞(masish)。因此這一詞後來演變成和彌賽亞同等的意思,專指耶穌的名稱。
希臘文的基督在耶穌以前的猶太經典,如所羅門詩篇(Ps Sol 17;32 18;5)、利未遺訓(Test Levi 10;2 Test Sol 1:12 Jer 9:19)等處,已被使用來代表彌賽亞了。日後的基督徒一詞也是由此字根衍生出來的。福音書中只有出現兩次彌賽亞(直接由希伯來文音譯過來的),在約翰福音一章41節和四章25節;其他各處都用意譯「基督」來表示。
(為什麼受膏者的「基督」一詞會被選來翻譯希伯來文的「彌赛亞」呢?這是因為「受膏」一詞在舊約的特殊意義。)
以色列傳統上會在君王或祭司身上膏油(膏掃羅:撒上九15—16、十1,膏大衛:撒上十六3、12—13,膏亞倫:出廿八41,膏撒督和所羅門王:代上廿九22),以色列人被擄後,「受膏大衛的族系」這一詞成為以色列百姓對彌賽亞期望的代名詞。另參哈該書二章20-23節、撒迦利亞書九章9—10節、十二章7節—十三章1節。
福音書多處出現「基督」一詞,見馬太福音二章4節。
耶穌只有兩處用基督來指自己,見馬可福音九章41節,馬太福音廿三章10節。
「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可九41)「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太廿三10)
當彼得宣稱耶穌就是基督時,耶穌即要求他嚴守秘密。見馬可福音十四章61—62節。
人子一詞全都出現於福音書中,除了兩處例外,一是在使徒行傳七章56節司提反的禱詞中,他用人子來指耶穌;另一處在啟示錄一章13節及十四章14節。四福音中人子都是耶穌用於指他自己。唯一例外是在路加福音廿四7節中,天使用人子來稱呼耶穌。
研究人子一詞最著名的學者有三位,分別是凱賽(M.Casey)、林達爾司(B.Lindar)、佛蒙司(G.Vermes)1根據這些傑出專家著作的解釋,人子一詞有兩種意義。一是同時具有啟示和屬天的,另一是凡人、屬世的意思。最著名的經文出現在但以理書第七章,人(man)和人子(son of man)是通用的。只是人子的用法是當時較多被採用的語法。
(人子一詞全都出現於福音書中,除了兩處例外。)
長的像人形狀的人或人的兒子是指俗世的人,也是神在地上有權柄的代表,有其屬天性;二是只有凡人、屬世的一種意思。人子一詞也可不具任何屬天的涵義,只指凡人、屬世的,是任何人都可引用的。
而人子一詞在耶穌時代到底是以那種用法居多?學者根據第一世紀初期流行於巴勒斯坦的亞蘭語的用法,認為人子一詞常用於兩種場合。一是當人們因謙遜或含蓄時用來稱自己的代名詞。另一是當提到死亡或羞辱等不便啟齒的事時,用這詞來暗指自己。這兩種場合都是凡人、屬世的涵義,甚少有啟示或屬天的意思。2
人子一詞多次由耶穌親口說出,共有80次,若扣除各福音書類似平行的經文還有40次。約翰福音出現12次。
但以理書七章13—14節也提到「像人子」一詞,像人子代表屬於人類,但卻「駕著天雲而來」,而呈現屬神的特性。聖經中多次用此形容上帝的降臨:見詩一0四3,鴻一3,賽十九1。這種神人兼具的形象是舊約許多彌賽亞的描述。
人子一詞在當時並無彌賽亞的含意,只是亞蘭文常用的語詞,這語詞並無成為一特定的頭銜。3
(人子一詞在當時並無彌赛亞的含意,只是亞藺文常用的語詞,這語詞並無成為一特定的頭銜。)
馬歇爾(I. H. Marshall)認為人子一詞和拿撒勒人耶穌、約瑟之子耶穌(約一46、六42)是最接近的語詞。馬博士是英國亞柏丁大學主授新約釋經學的教授,要進一步詳細查考,可爹見他所寫的「Son of Man」(Inter Varsity Press,1992,p775)。
耶穌自稱的意義
耶穌喜歡用人子來指自己,是祂道成肉身,謙沖柔和的一個自稱。試舉幾個經節如下:「『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可二10)「又對他們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路六5)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
「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十23)
「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約五26—27)
「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約三13—14)
「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有古卷: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太十一19)
馬可福音二章27節記載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這句話值得讓我們思考的是,為什麼會有「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的結論呢?原因是在亞蘭文中,人和人子都是同一個字(bar nasha)。因此全文是:Sabbath was made for hunmans bar nasha, not hunmans bar nasha for the Sabbth: therefore the Son of Man bar nasha is the Lord of the Sabbath.這段話在福音書中用希臘文寫出來,就有人和人子用詞不同的現象出現。
(在亞藺文中,人和人子都是同一個字。)
足見在原來亞蘭文中,耶穌用此「人子」一詞時,是指一般普通的人。4
結語
總之,耶穌的這些話中,「人子」一詞都是「我」的代稱,捨「我」而用「人子」作為表達,是耶穌謙卑的一種表徵。耶穌喜歡「人子」一詞,並大量使用之,是祂內心真誠的一種顯示。雖然祂是神的兒子,並行了許多的神蹟奇事,然而祂既道成肉身,取了人的樣式,祂也甘於側身於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之中,並且理所當然成為「人之子」之一。
(捨「我」而用「人子」作為表達,是耶穌謙卑的一種表徵。)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