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以賽亞和先知彌迦都是公元前第八世紀的南國先知,他們主要工作都是針對南國猶大發預言。這兩位先知前輩對於一百年後的先知耶利米有何種影響?我們透過經文互動來分析。
先知耶利米和先知彌迦
彌迦是第一位預言巴比倫將會擄去猶太人,但南國終將會重建的先知。(彌4:9)
彌迦的重要預言有;
1, 北國覆亡。(彌1:6-7)
2, 主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進犯猶大地。(彌1:9、12)
3, 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彌3:12)
4, 猶太人被擄去巴比倫。(彌4:10)
5, 猶太人回歸。(彌4:10)
6, 基督確切的誕生地。(彌5:2)
彌迦書3:12的經文,完完整整出現在耶利米書中。證明彌迦書的文本在耶利米時代是被保存、
被閱讀的。這段經文竟也成為拯救耶利米性命的依據,實在令人驚奇。
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彌3:12)
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眾人預言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耶26:18)
其他處的經文就不易找出這兩本書相似之處,只有下列這兩處彼此有些許連結;
論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們牙齒有所嚼的,他們就呼喊說:平安了!凡不供給他們吃的,他們就預備攻擊他─耶和華如此說:(彌3:5)
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6:14)
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他們卻倚賴耶和華,說: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們。(彌3:11)
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耶6:13)
先知耶利米和先知以賽亞
當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利米卻回答「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耶1:6)
當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賽亞:「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果決的回應:「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
面對謙和的耶利米,耶和華是內斂的。祂的顯現並不特別威嚴,祂好像一位慈祥的長者、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友,站在耶利米旁邊,與耶利米說話。所以,耶利米並沒有畏懼,卻感受神的手按在他口,使他承受先知的使命。
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耶1:7-9)
在以賽亞書,耶和華以絕對權柄的威榮顯現。祂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人的肉眼不能看見祂的榮臉,更不能親近祂。但以撒拉弗為服役的靈,拿火炭潔淨以賽亞的嘴唇,耶和華對以賽亞而言是至高至榮的主宰,使他在震懼中敬畏。以賽亞音見神的尊榮和聖潔,他自慚形穢,因而驚呼:「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
由於兩人出身不同(以賽亞是皇族之後、耶利米是祭司之後)個性不同。這也反映在他們的文字。當面臨反對者迫害時,兩人的感受和反應是不同的。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並不掩面。主耶和華必幫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著臉面好像堅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致蒙羞。稱我為義的與我相近;誰與我爭論,可以與我一同站立;誰與我作對,可以就近我來。主耶和華要幫助我;誰能定我有罪呢?他們都像衣服漸漸舊了,為蛀蟲所咬。(賽50:4–9)
耶和華啊,你曾勸導我,我也聽了你的勸導。你比我有力量,且勝了我。我終日成為笑話,人人都戲弄我。我每逢講論的時候,就發出哀聲,我喊叫說:有強暴和毀滅!因為耶和華的話終日成了我的凌辱、譏刺。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我聽見了許多人的讒謗,四圍都是驚嚇;就是我知己的朋友也都窺探我,願我跌倒,說:告他吧,我們也要告他!或者他被引誘,我們就能勝他,在他身上報仇。然而,耶和華與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因此,逼迫我的必都絆跌,不能得勝;他們必大大蒙羞,就是受永不忘記的羞辱,因為他們行事沒有智慧。試驗義人、察看人肺腑心腸的萬軍之耶和華啊,求你容我見你在他們身上報仇,因我將我的案件向你稟明了。(耶. 20:7–12)
以賽亞的文字正氣凜然、理直氣壯。相形之下,耶利米的文字感情真摯、誠實反映他心裏的煎熬和掙扎。
至於,耶利米書和以賽亞書經文類似的並不多;
例一】
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
我卻像柔順的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我並不知道他們設計謀害我,說:我們把樹連果子都滅了吧!將他從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紀念。(耶11:19)
例二】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
耶和華說:我必使你痊癒,醫好你的傷痕,都因人稱你為被趕散的,說:這是錫安,無人來探問的!(耶30:17,33:6)
結論
1) 以賽亞書和彌迦書有三小節一字不差的完全相同的經文
彌迦書屬小先知書只有7章,和他同時代以賽亞書卻多達66章。兩者篇幅不同,承載的原作者的架構也差很多。因此兩本書中,這兩本書類似的經文並不多,但有許多相同的神學概念。比較接近的下列這節經文
當那日,必有從埃及通亞述去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入埃及,埃及人也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賽19:23-25)
當那日,人必從亞述,從埃及的城邑,從埃及到大河,從這海到那海,從這山到那山,都歸到你這裡。(彌7:12)
這兩經文相似的不是文字上的雷同,而是文字表達的意境相似(神學上的)。兩者都相信亞述也好、埃及也好,中就會和以色列一樣得到最終的救贖。
然而,在這情況下居然在以賽亞書(賽2:2 -4)和彌迦書(彌4:1-3)出現整整三小節的經文,彼此一字不差一模一樣。這很可能是同處在相同年代,引用當時傳頌的歌謠或名言。這和耶利米書(耶26:18)中引用出現彌迦書(彌3:12)的意義完全不同。
以賽亞書和彌迦書完全相同的經文是;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2:2 -4 參彌4:1-3)
這其中有一段,是也出現在先知約珥的話;
要將犁頭打成刀劍,將鐮刀打成戈矛。(珥3:10)
犁這字在舊約出現過12次,犁頭
這希伯來字只出現5次,兩次在撒母耳記,其他三次就是約珥、以賽亞、彌迦分別各使用一次。由於一般相信,以賽亞書(賽2:2 -4)和彌迦書(彌4:1-3)足以證明兩位先知有極接近的時代背景。

2,從以賽亞、彌迦到耶利米,文風各有不同
彌迦家鄉為摩利沙(彌1: 1,1:14),位於猶大境內,距耶路撒冷西南約卅三公里的小村落。由於彌迦書再提到先知彌迦未提及他的出處(父親之名),
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彌1:1)
學者多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出身卑微。正因為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背景,彌迦書比起其他先知書對猶大貴冑富豪統治階層批評的顯得更為激烈。(彌2:1-10; 3:1-4; 6:10-12).
他的名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透露出這本彌迦書的主旨。
書中更揭露出那些貪婪的、不行公義的官長、首領們
我說:雅各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你們要聽!你們不當知道公平嗎?你們惡善好惡,從人身上剝皮,從人骨頭上剔肉,吃我民的肉,剝他們的皮,打折他們的骨頭,分成塊子像要下鍋,又像釜中的肉。到了遭災的時候,這些人必哀求耶和華,他卻不應允他們。那時他必照他們所行的惡事向他們掩面。(彌3:1-4).
這種血淋淋的寫實充斥整本書。而整個社會的亂象,更在彌迦筆下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們雙手作惡;君王徇情面,審判官要賄賂;位分大的吐出惡意,都彼此結聯行惡。他們最好的,不過是蒺藜;最正直的,不過是荊棘籬笆。你守望者說,降罰的日子已經來到。他們必擾亂不安。不要倚賴鄰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懷中的妻提說。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彌7:3-6)
然而彌迦並非悲觀的,儘管他預言「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彌3:12)」,彌迦對整個民族最後的走向是正面的。這種信念完全來自對耶和華神救贖計畫的全盤了解。在整本書的最後三小節,彌迦是這樣寫的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7:18-20)
以賽亞書六十六章篇幅很多,因此整本書涵蓋面更廣,由其對社會的不公不義對大力抨擊。
可歎,忠信的城變為妓女!從前充滿了公平,公義居在其中,現今卻有兇手居住。你的銀子變為渣滓;你的酒用水攙對。你的官長居心悖逆,與盜賊作伴,各都喜愛賄賂,追求贓私。他們不為孤兒伸冤;寡婦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們面前。(賽1:21-23)
耶利米是面臨國家存亡的最後時刻,他必須為國家為人民明確指出一條路。
他不斷呼籲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降服巴比倫的統治,在被擄之地安居樂業,耐心的等待七十年的期滿,就能回歸故土。然而,他在為民族存續來大聲疾呼之際,
也不留情面的揭露猶太社會的許多亂象;
1, 慾望橫流
你是野驢,慣在曠野,慾心發動就吸風;起性的時候誰能使他轉去呢。(耶3:24)
他們就行姦淫,成群地聚集在娼妓家裡。他們像餵飽的馬到處亂跑,各向他鄰舍的妻發嘶聲。(耶5:7-8)
2,貪婪無度
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耶6:13)
衣襟上有無辜窮人的血。(耶3:34)
3,謊言充斥
他們彎起舌頭像弓一樣,為要說謊話。他們在國中增長勢力,不是為行誠實,乃是惡上加惡,並不認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你們各人當謹防鄰舍,不可信靠弟兄;因為弟兄盡行欺騙,鄰舍都往來讒謗人。他們各人欺哄鄰舍,不說真話;他們教舌頭學習說謊,勞勞碌碌地作孽。你的住處在詭詐的人中;他們因行詭詐,不肯認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所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要將他們融化熬煉;不然,我因我百姓的罪該怎樣行呢?他們的舌頭是毒箭,說話詭詐;人與鄰舍口說和平話,心卻謀害 9:3-8
因為連你弟兄和你父家都用奸詐待你。他們也在你後邊大聲喊叫,雖向你說好話,你也不要信他們。12:6
從這三位先知的筆下,我們更仍夠勾勒出當時人性的混亂,以及神啟示的律法已如同虛設的社會現象。
同時,藉由多閱讀多比較,我們可以了解每個先知,分別在他們書中對他們時代提出的預言和警告。時代不同,所以先知預言也很大不同,神學觀也因此有了變異,這變異就是神在歷史中的漸進式的啟示(Progressive revelation),只要稍加比較就容易看出。
再藉由經文互動的分析,我可以看出這幾本經書本身的關聯,許多詞句的一再引用的文化背景。許多習慣的表達法,是申命記學派以降的文風。當然這種文風,在每個作者筆下還是因個人而有不同的風味。
嗅出這些文風,我們可以和每個作者心領神會的隔著兩千年呼應著。從此,大小先知書有著不同的背景故事,和隨著這些背景故事而來的作品,就不會在腦中始終是同一封面,同一基調了。也進一步能從這些不同作者的文字,體查出神在歷史中的行事規矩和對人類長遠的救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