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胡茂生牧師(1925-2012)辭世已滿10年。至親的別離,10年的時間雖一晃而過不能算短,但也似斷了線,飛向天際的風箏越飛越高越遠,爸爸的影像也越來越模糊了。
近日重新整理10年前爸爸的舊資料、隨身筆記本、當年告別禮拜的程序單,還有他最後親筆寫的,放在書桌抽屜裡顯眼處的那封「遺言」,裡面交代了他的告別禮拜要唱的聖詩、要讀的經節、要請何人司琴、何人講故人略歷…
還說「講道、司會、謝詞,儘量找胡家子弟擔綱,不要麻煩別人…」
還有「你們四兄妹以後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經濟情況好的要幫助別人…」等等,今日再讀到不禁莞爾。
當年告別禮拜的最後,我的大哥忠信代表家族致感謝詞中的一段至今仍讓我記憶深刻:
忠信說:『我父親的親筆遺言中有一段,一定要我們做子女的代表他在此表達:父親說,他本是台南鄉下農家子弟出身,蒙上帝的揀選成為傳道者,雖一生努力不懈,也歷經了各種職位及榮耀,但學識涵養仍不足,且脾氣暴躁、快人快語,有時無心,或者口不擇言得罪了人而不自知,甚至造成有人失意或鬱悶難過,父親生前交待要我在此刻,代表他跟大家致上最誠摯的歉意,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赦免」,讓一切隨風而逝。』忠信說完接著走到講台正中央,行90度鞠躬禮達十數秒之久,全場六、七百名來賓無不動容。
父親親手寫的遺文用「赦免」這一句(不用原諒或寬容),是華文與台語文中極高的境界,展現人性中光輝的一面,給我胡家子孫留下了謙卑的典範。
數年後我與忠信談到這一段,他說有一次他與歷史學家鄭仰恩牧師(也是父親的優秀門生)對談,鄭牧師說:「長老教會的先驅約翰加爾文牧師(1509-1564)過世前,也曾把朋友、學生找到床前,向大家道歉。」忠信說,至此他才恍然大悟,父親是從加爾文學習到典範,內化且勵行到底。至於牧師脾氣好壞,使徒保羅也承認自己本性脾氣火爆,後來完全靠修養徹底自我改造。
我的堂弟南神院長胡忠銘牧師也與我分享過:『生命倫理中的四道人生,即臨終前的「道愛、道謝、道歉、道別」是一種人性中高風亮節的訣別禮。」
父親辭世後10年來我參加過無數場的告別式或退休儀式,從未再體驗過這一幕,可見要謙卑地在公眾場合發表「道歉文」是多麼不容易。
爸爸跟媽媽的牧會生涯長達60年(1952-2012)宜蘭頭城教會5年,台北南門教會主任牧師、名譽牧師55年;也歷任教界各種公職及教職,牧會生涯精采、人生閱歷豐富。他也留下了不少「胡說」名言,在後輩及教界中流傳。如:(台語發音)
1. 牧會有退休、牧師無退休
2. 做牧師要有三便:講道便、祈禱便、死便
3. 講話要「簡單明瞭詳細講」
4. 煩惱無路用、打算卡要緊
5. 時代在變,世界會變,只有上帝及福音不會改變
[紀念父親辭世10周年,母親7周年,本文也發表於台灣教會公報專欄2022/12/22]




♦恩怨情仇,隨風飄去—胡忠仰
公司有幾位超過30年的資深主管辦理退休,與我開懷暢談,有人提到一年多前參加過我父親的「告別禮拜」,對我大哥忠信代表我父親及家族致感謝詞中的一段記憶深刻:
當時忠信說:『我父親的遺願中有一段,一定要我在此表達:父親說他是鄉下農家出身,雖一生努力不懈,也歷經了各種職位及榮耀,但學識涵養仍不足,且脾氣暴躁、快人快語,有時無心,或者口不擇言得罪了人而不自知,甚至造成有人失意或鬱悶難過,父親生前交待要我在此刻,代表他跟大家致上最誠摯的歉意,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赦免」,讓一切隨風而逝。』忠信說完接著走到講台正中央,行90度鞠躬禮達30秒之久,全場六、七百名來賓無不動容。
我贊成要退休的人或要轉職的人,在退休儀式或歡送餐會時來上這麼一段感性的,相信所有的恩怨情仇、誤會嫌隙當會立刻雲消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