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音的本質是神的介入—鄭家恩

2022年12月25日
福音的本質是神的介入
經文:馬太福音一18~24
18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給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19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當眾羞辱她,想要暗地裏把她休了。20正考慮這些事的時候,忽然主的使者在約瑟夢中向他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22這整件事的發生,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
23「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24約瑟醒來,就遵照主的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25但是沒有和她同房,直到她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


今天聖誕節,對很多不同國家、地區的人來說,這天代表是公眾假期,放假一天;對基督徒來說,我們知道這是記念主耶穌降生的日子。
馬太清楚表明耶穌是馬利亞所生,但耶穌並沒有一個屬於肉身的父親,馬太兩次指出「從聖靈」(ἐκ πνεύματος ἁγίου, 一18, 20),強調耶穌是由聖靈感孕而生。道成肉身徹頭徹尾是神的大能,全然不是人憑著自己的力量可以產生出來的結果,耶穌的降生是神主動地成就。
基督徒常常說傳福音,那麼,究竟什麼是福音呢?對於一個不能自救的遇溺者而言,救生員的主動介入是遇溺者的福音。同樣,對於人類而言,神的主動介入就是人類的福音。福音的本質是神的主動介入,是耶穌主動「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一21)。
基督徒向神祈禱,正是祈求神介入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只是,我們是否一方面祈求,卻一方面不信?我們是否會認為在祈禱後,事情轉向了、人心回轉了,只不過是「碰巧」、只不過是「偶然」?路加曾經記載十個痲瘋病人一同高聲說:「耶穌,老師啊,可憐我們吧!」(路十七13) 在全部獲得耶穌介入醫治後,卻只有一個人回來大聲歸榮耀給神,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在如此情況下,耶穌問:「那九個在哪裏呢?」(路十七17)。
神以聖靈感孕、道成肉身的方式來給世人賜下救恩,這絕對超乎人智慧所能明白。神介入人間的時間與方式是不受人所管束的,人只要信,而且要相信神的介入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因為神應許我們——「神與我們同在」(一23)。
默想:
在聖誕節的這一天,我們一同宣認聖靈感孕、道成肉身的同時,我們來數算一下,過去神曾經如何介入你生命?來再一次歸榮耀給神,感謝祂!

2022年12月26日

存在心裏,反覆思考
經文:路加福音二8~21
8在伯利恆的野外有牧羊人,夜間值班看守羊群。9有主的一個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人就很懼怕。10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看哪!因為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11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12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給你們的記號。」13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14「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15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告訴我們的。」16他們急忙去了,找到馬利亞和約瑟,還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裏。17他們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18聽見的人都詫異牧羊人對他們所說的話。19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20牧羊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於神,讚美他。21滿了八天,他們就給孩子行割禮,又給他起名叫耶穌;這是他還沒有在母腹裏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這段經文是有關耶穌降生那一晚所發生的事情,當中路加記載了一些人的反應,首先,我們來看看牧羊人的反應。牧羊人面對天使突如其來的出現,「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他們的反應是大大驚恐 (二9,ἐφοβήθησαν φόβον μέγαν)。這個反應是人之常情,早在路加福音第一章,撒迦利亞在聖殿內突然遇見天使顯現,宣告他即將有兒子,他的反應也是驚慌、害怕(φόβος)(一12)。
那麼,我們來看看約瑟和馬利亞的反應。在耶穌出世的晚上,約瑟和馬利亞面對驟然趕來尋找他們的牧羊人,聽著他們述說天使宣告的大喜信息、天使清晰的指路,以及天兵天使的高聲讚美,他們有什麼反應?經文說「聽見的人都詫異牧羊人對他們所說的話」(二18),誰是聽見的人?合理推想是約瑟和馬利亞。他們兩人的反應是「詫異」(二18, ἐθαύμασαν),這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在耶穌出世之前,打算暗地休妻的約瑟在異夢中見到天使對他宣告說,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約瑟醒來,就遵照天使吩咐把馬利亞娶過來(太一24)。約瑟這屬靈經歷很不簡單,他領受了異夢,又切實遵行,按理來說,此刻他對牧羊人的述說是不該感到詫異的。
至於馬利亞,在耶穌出世之前,是有更非凡的屬靈經歷。不是在夢裏,是在眼前,天使向馬利亞顯現,向她宣告聖靈感孕,她要懷孕生子了。而一段日子下來,她確實經歷到肚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她能感受到肚內懷有生命。就在這作動生產的這一晚,終於如天使的預言,誕生下來的確實是男嬰。所以,從道理來看,經歷了如此一步一步的實現,此時此刻的馬利亞,不該對牧羊人的述說感到詫異。
在其後的二41~52,路加記載耶穌十二歲時的一件事,當時約瑟、馬利亞終於在聖殿找到失散了三天的耶穌,約瑟、馬利亞的反應是「驚奇」(二48, ἐξεπλάγησαν),此希臘文字是由「出於」(ἐκ)和「重擊」(πλήσσω)所構成,即是他們感到震撼。之後,他們聽到耶穌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二49),他們的反應更是「不明白」(二50)。耶穌了解自己是神的兒子,只是滿有屬靈經歷的約瑟和馬利亞,在此時此刻,仍是不明白耶穌與神之間的獨特關係。
屬靈生命的成長沒有方程式,經歷的多寡不一定與我們的屬靈生命掛勾。人即使經歷了神與人同在,但仍可能是愚頑的。雖然如此,我們可以向馬利亞的另一個反應學習。馬利亞在種種非凡的屬靈經歷後,雖然有「詫異」、「驚奇」、「不明白」,但她「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裏,反覆思考」(二19,另參二51)。即使當下未能明白,馬利亞把這些一切都一直好好珍藏、保守在心,持續思索。
默想:
在面對不明白、不理解的情況下,你願意將這些疑惑持守在心嗎?願我們耐心等待,不斷察看神的作為。

2022年12月27日

我有我召命
經文:馬可福音一1~8
1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2正如以賽亞先知書上記著:「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為你預備道路。3在曠野有聲音呼喊著: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4照這話,施洗約翰來到曠野,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5猶太全地和全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6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7他宣講,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不配。8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馬可福音一2~3「正如以賽亞先知書上記着: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為你預備道路。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雖然馬可說這段有關施洗約翰的話是出自先知以賽亞,但其實是結合了三段經文,分別來自出埃及記二十三20、以賽亞書四十3和瑪拉基書三1。
出埃及記記述神主動介入、救贖子民。以賽亞書四十章是宣告神要引領亡國的子民回歸耶路撒冷。瑪拉基書三章1節論到神將會介入子民當中,施行救贖。而馬可對施洗約翰的描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一6),是呼應著列王紀下一8以利亞的形象,讓人聯想到瑪拉基書四5所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要差遣以利亞先知到你們那裏去」。
以上幾段經文的引用和呼應,讓人聯想到施洗約翰就是那位神應許要來的以利亞,神再次主動介入,施恩拯救,施洗約翰將為人帶來「新出埃及」的福音。施洗約翰就是這麼一位讓人期待已久的神的使者和主的先鋒,耶穌也曾肯定地宣告「凡女子所生的,沒有一個比施洗約翰大」(太十一11)。
然而,這麼一位偉大的使者是在哪裏事奉?在曠野(一3~4)。的確,曠野有深厚的信仰意義,例如曠野是摩西體會神同在和帶領的空間,曠野是神子民與神建立盟約關係的起點。只是實際而言,曠野是一大片沙礫之地,只有少量低矮植物的荒蕪地區,生活條件十分刻苦。施洗約翰的爸爸是祭司撒迦利亞(路一5),作為兒子的施洗約翰本來可以在金碧輝煌的聖殿事奉,本來可以在生活條件好更多的城鎮內事奉,施洗約翰的事奉工作是宣講,是洗禮,這並非一定要在曠野進行的。但是,施洗約翰就是留在曠野如此刻苦地事奉,只因為這是他的獨特召命,要成就神所曾應許的「在曠野有聲音呼喊着: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3)。
當時,「猶太全地和全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一5),施洗約翰已是一位百姓認信的先知(路二十6)。然而,在事奉大有果效的同時,他清楚宣告「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一8),他更預言自己將來的事奉光景,「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30)。而事實上,在前頭等待著施洗約翰的,正是被囚,是斬首(可六17~28)。
施洗約翰是否甘心樂意如此刻苦事奉,這不是經文的焦點,馬可一開始只聚焦在「先知書上記着」(一2),所要帶出的是,既然神定意揀選施洗約翰如此事奉,施洗約翰就如此行在他的召命中。
默想:
若不是神揀選,人不能侍立主前。神看我們配得,才安放我們在某些環境、條件下去事奉祂。願意我們認定主的差遣,甘心樂意行上那條不一定是華麗、優遊的事奉路。

2022年12月28日

耶穌是誰
經文:路加福音四16~22
16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素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17有人把以賽亞先知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19宣告神悅納人的禧年。」20於是他把書捲起來,交還給管理人,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21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22眾人都稱讚他,並對他口中所出的恩言感到驚訝;他們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


路加福音四14~15以概述方式帶出耶穌在加利利各會堂裏教導人,開始了耶穌的傳道旅程,這與其後四42~44的「耶穌在猶太的各會堂傳道」遙相呼應,兩者用詞相近,構成首尾呼應。而包括在中間的兩段,分別是16~30節耶穌在拿撒勒會堂的講論,和31-41節耶穌在迦百農會堂內外的神蹟。今天我們來集中思想四22,是眾人對耶穌在拿撒勒會堂宣講後的回應。
當時,耶穌在會堂「站起來」(四16),選擇誦讀以賽亞書(六十一1~2, 另參五十八6),表明自己是神所膏立的,宣告新時代、真釋放的來臨。然後,耶穌「坐下」(四20),講解說:「你們聽見的這段經文,今天已經應驗了。」 (四21)。之後一節,記述百姓當時的反應,我們來看看這節四22當中的三個動詞。
百姓先是「稱讚」( ἐμαρτύρουν)和「驚訝」( ἐθαύμαζον)耶穌所說的恩言,但之後的反應卻逆轉過來,百姓的注目之處由耶穌的恩言竟瞬間轉為耶穌的出身,百姓藐視地「說」( ἔλεγον),「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參太十三55~57,可六3)。
百姓此刻明明為著所聽到的恩言而「稱讚」、「驚訝」,轉眼間卻就疑惑起來。接下來,百姓更是怒氣填胸(四28),意圖把耶穌推下山崖。
百姓這個逆轉的反應,說明了人的愚頑。路加在下文緊接著記載耶穌在迦百農會堂內外的神蹟,固然一方面強調耶穌是有「權柄」(ἐξουσία,四32, 36) 的,但路加記載兩隻污鬼先後對耶穌的稱呼,卻也間接回應了百姓對耶穌身份的疑問,污鬼分別喊叫說「我知道你是誰,你是神的聖者」(四34)、「你是神的兒子」(四41)。
默想:
我們看耶穌究竟是誰?我們的行事為人足以反映出我們看耶穌是誰。十九世紀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C. T. Studd)曾說:「如果耶穌基督是神,並且為我而死,那就沒有任何犧牲大至使我不願為祂作的了。」(If Jesus Christ be God and died for me, then no sacrifice can be too great for me to make for Him.)

2022年12月29日

更重要的事情
經文:馬可福音二1~12
1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說他在屋裏,2於是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3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由四個人抬來的;4因為人多,無法抬到耶穌跟前,就把他所在那房子的屋頂拆了,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去。5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6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7「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褻瀆的話了。除了神一位之外,誰能赦罪呢?」8耶穌心中立刻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裏為甚麼這樣議論呢?9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10但要讓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11「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12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著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給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很明顯,那四位搬抬癱子到耶穌面前的人,他們的目的是醫病,為了請求耶穌醫治癱子,他們不怕搬抬的辛苦,不怕拆除屋頂的危險,他們一心相信把癱子抬到耶穌面前就能得醫治,耶穌也肯定他們是有信心的(二5)。但當時耶穌沒有立即醫治,耶穌首先做的,卻是對著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二5),這可謂不符所望,不似預期。
馬可沒有表述四位朋友及癱子那刻是否很錯愕,馬可的焦點落在屋內幾位文士對耶穌的議論紛紛之上。以色列人向來認識到「除了神一位之外,誰能赦罪呢?」(二7),文士在議論耶穌說了褻瀆的話,認為耶穌自比為神是對神不敬、毀謗神。如此,帶出耶穌對文士的一番質問。
我們也來思考耶穌對文士的質問(二9),究竟說一句「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句容易?由文士議論耶穌褻瀆來看,他們既不認為耶穌有赦罪的權柄,就自然認為說一句「你的罪赦了」是容易的,因為這是空談,說出來卻做不來;而說到做到才是神蹟,那麼神蹟醫治就自然是非凡的難事。
然而,我們都知道,有歷史以來,尚且有先知可以行神蹟醫治,甚至叫死人復活,但就是從來沒有人可以赦免別人的罪。耶穌解釋,他先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是為要讓人知道他有赦罪權柄(二10)。那麼,為什麼耶穌要人知道他有赦罪權柄?
此段經文的第一節如此說「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原來這次是「又」( πάλιν)來到迦百農。耶穌先前曾經身在迦百農,當時引來全城的人聚集到門前,很多人祈求耶穌給他們醫治、趕鬼。翌日早上,耶穌對門徒如此說,「讓我們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一38)百姓對耶穌的認識停留在神蹟奇事,但耶穌持守他的職事,他是為傳道而來的。如今,當耶穌再次進入迦百農,他是要讓人知道他有赦罪權柄。
對於四位朋友和癱子來說,得到醫治是他們看為最重要的事,但對耶穌來說,更重要的事是讓人知道他有赦罪權柄,因為人更需要的是赦罪的福音。
默想:
眼前的事情即使顯得很迫切,但那不必然是最重要的事。讓我們安靜下來,祈求聖靈幫助我們,重新注視那些更重要的事情。

2022年12月30日

預備好了
經文:路加福音十二35~48
35「你們要束緊腰帶,燈也要點著,36好像僕人等候自己的主人從婚宴上回來。他來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37主人來了,看見僕人警醒,那些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腰帶,前來伺候他們。38他或是半夜來,或是天亮之前來,看見僕人這樣,那些僕人就有福了。39你們要知道,一家的主人若知道賊甚麼時候來,就不容賊挖穿房屋。40你們也要預備,因為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41彼得說:「主啊,這比喻是對我們說的呢?還是也對眾人呢?」42主說:「那麼,誰是那忠心又精明的管家,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定量分糧給他們的呢?43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做,那僕人就有福了。44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派他管理所有的財產。45如果那僕人心裏說『我的主人會來得遲』,就動手打僮僕和使女,並且吃喝醉酒,46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候,那僕人的主人要來,重重地懲罰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47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沒預備,又未順他的意思做,那僕人要多受責打;48至於那不知道而做了當受責打的事的,要少受責打。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


耶穌這段有關終末的講論提醒我們,沒有人知道主再來的日子,「或是半夜來,或是天亮之前來」(十二38),總而言之,是「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十二40)。耶穌更提醒我們,終末是與我們的行事為人息息相關的。面對主再來,耶穌強調的不是何時,而是教導我們重視應該如何生活
耶穌首先提出「警醒」(十二37)。耶穌首先用了「束緊腰帶」(十二35 αἱ ὀσφύες περιεζωσμέναιι)來描述僕人的警醒。束緊腰帶在舊約第一次出現,是在出埃及記十二11,神吩咐子民「腰間束帶」(七十士譯本: αἱ ὀσφύες ὑμῶν περιεζωσμέναι)地吃逾越節晚餐,時刻預備自己,等待神將施行的拯救。往後,「束上腰」就常常用來表達作好準備 (七十士譯本:王上十八46 συνέσφιγξεν τὴν ὀσφὺν, 王下四29 ζῶσαι τὴν ὀσφύν σου)。
耶穌再描述警醒的僕人是「燈也要點着」(十二35)。「點著」是分詞形式,表示持續燃燒,讓人聯想到神吩咐子民要讓會幕內的燈「經常」(תָּמִיד,出二十七20, 利二十四2,)點著。
如此,「束緊腰帶,燈也要點着」帶出了警醒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情,警醒是人生活的常態,持續保持的狀態,正如耶穌接著命令門徒「 你們也要預備」(十二40),「預備」(ἕτοιμοι)是形容詞,是指「準備好了」的狀態。耶穌吩咐我們要保持自己常常在「準備好了」的狀態裏,以迎接主再來
那麼,「準備好了」的狀態是保持怎麼樣的狀態?耶穌再說一個「忠心又精明的管家」的比喻。這個管家被主人「派( καταστήσει)他管理(ἐπί)自己的家僕,按時定量分糧」(十二42),管家按職份而行,在主人回來後,主人「要派(καταστήσει)他管理(ἐπὶ)所有的(πᾶσινς)財產」(十二44)。
這個比喻讓人聯想到創世記中的約瑟。主人波提乏委派(七十士譯本:κατέστησεν)約瑟「管理(ἐπὶ)家務,把一切(πάντα)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裏」(創三十九4),其後,法老也委派(καθίστημί)約瑟「治理」(ἐπὶ)法老的家、「治理(ἐπὶ)埃及全(πάσης)地」(創四十一40~41)。法老所要委派的管家約瑟,是「聰明(七十士譯本:φρόνιμον)又有智慧」(創四十一33),而耶穌在比喻中對管家的形容,是「忠心又精明(φρόνιμος)」。
在路加福音這段終末講論中,當我們聯想到逾越節及約瑟的生平,我們進深理解何謂「警醒」。主再來是必將發生的事實,我們要關心的不是揣測何時發生,而是關心到底我們要如何生活,以迎接主再來。耶穌提醒我們要警醒,時常在「準備好了」的狀態中,這就有如約瑟,不論經歷到高低順逆,始終都行在正道上,在有機可乘之下,堅持拒絕主母的引誘,在操生殺大權的時候,始終沒有向兄長報仇。
默想:
主耶穌在呼喚:「誰是那忠心又精明的管家?」筆者邀請你,向神祈求幫助你警醒生活。

2022年12月31日

住在基督裏
經文:約翰福音十五1~17
1「我就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2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掉;凡結果子的,他就修剪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3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潔淨了。4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也是這樣。5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6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被丟在外面,枯乾了,人撿起來,扔進火裏燒了。7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想要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全。8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9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會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裏。
11「我已對你們說了這些事,是要讓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讓你們的喜樂得以滿足。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14你們若遵行我所命令的,就是我的朋友。15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但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我從我父所聽見的一切都已經讓你們知道了。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派你們去結果子,讓你們的果子得以長存,好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會賜給你們。17我這樣命令你們,是要你們彼此相愛。」


約翰福音記載了耶穌七次「我是」的自稱(六35, 八12, 十7, 十11, 十一25, 十四6, 十五1),這段經文是最後一次,耶穌宣告「我就是真葡萄樹」(十五1),當中「我是」(ἐγώ εἰμι)的原文在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正是耶和華的自稱「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
在舊約,神子民被喻為葡萄樹,神「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詩八十8),然而,子民卻「變為外邦葡萄樹的壞枝子」(耶二21),神「指望公平,看哪,卻有流血;指望公義,看哪,卻有冤聲」(賽五7)。在此,耶穌宣告人類的救恩,「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十五5) 人的出路是連於真葡萄樹耶穌基督。
耶穌在此先向「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發出警告,下場是剪掉,被丟在外面,被火焚燒(十五2, 6)。在嚴詞之餘,耶穌發出慈愛的呼聲,此段經文更大篇幅是正面地論到子民的當走的路。
結果子和不結果的分野來自是否「常在我裏面」(十五5,6),原文是「住」(μένω)在耶穌裏。那麼,何謂住在耶穌裏?耶穌說「你們若常在(μένω,住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μένω,住在)你們裏面」(十五7),原來,我們是否住在耶穌裏是看耶穌的「話」(ῥῆμα)是否住在我們裏面。這呼應著上文耶穌所說,是主的「道」(λόγος)去修理枝子,枝子潔淨了,才成為多結果子的枝子(十五2~3)。那麼,如何反映出耶穌的話住在我們裏面?耶穌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ἐντολή),就會常在(μένω,住在)我的愛裏」(十五10)。
從來,聽道是為了行道,如果人聽道而不行道,為何花時間來聽道、尋道呢?當人持續遵行真道,特別是「彼此相愛」(十五12, 17),就明確反映人是將神的話「住」在自己的生命裏,是與耶穌連結起來了
默想:
「住在耶穌裏」不是看感覺,而是看行動,看我們是否聽道而行道。在一年之終的今天,祈求聖靈提醒我們,數算在過去這一年裏,在遵行主道上,哪方面有長進?哪方面需要靠主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