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週禮拜一—–王崇堯

受難週(也稱為聖週)是從棕樹主日到復活節主日的時間。受難週包括了聖禮拜一、聖禮拜二、聖禮拜三、聖禮拜四、及耶穌受難日和聖禮拜六。受難週我們紀念我們的主耶穌走上了十字架,為祂子民的罪付出贖價。

馬太福音第21-27章、馬可第11-15章、路加福音第19-23章及約翰福音第12-19章,都描述了受難週發生的事情,正如撒迦利亞書9章9節所預言的那樣:「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受難週有幾個值得紀念的事件:耶穌第二次潔淨聖殿(路19:45-46),與法利賽人爭論他的權柄;然後他發表了關於末世的橄欖山講道,並教導了許多事情,包括他第二次降臨的徵兆。耶穌和他的門徒在樓上的房間,分享了最後的晚餐(路22:7-38),然後去客西馬尼園祈禱,等待衪的時刻到來。正是在這裡,偤大出賣了他的主,耶穌;衪被羅馬兵丁逮捕,並在祭司長、本丟彼拉多和希律王面前,接受了虛假的審判(路22:54-23:25)。

審判之後,耶穌被羅馬士兵鞭打,然後被迫攜帶他自己的處決工具十字架,沿著被稱為「苦路」(Dolorosa) 的路上蹣跚而行。最後,耶穌在安息日的前一天,在各各他被釘在十字架上,被埋葬並留在墳墓中直到主日,也就是安息日的次日,衪光榮地複活了。


「棕樹主日」後,我們進入了聖週禮拜一(Holy Monday)。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基督在這一天詛咒了無花果樹(太21:18-22,可11:20-26),潔淨了聖殿,並回應了對衪權威的質疑(太21:23-27)。
遵循拜占庭禮儀的東正教會,將這天稱為「偉大和神聖的禮拜一」。這一天,教會會述說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象徵著審判將降臨在那些不結出悔改果實的人。

在東正教會的傳統禮儀,這一天也會述說雅各的兒子約瑟的故事,他是如何無辜地在他的兄弟們的手下受苦(創世記37章),以及被誣告(創世記39 -40章),這些都是基督受難的預表。


我們應該理解福音書中的事件,不一定是按著時間順序來書寫。另外,羅馬人和偤太人在計算一天開始的方法也是不同,因此我們很難確定事件的確切順序。不過,在聖週禮拜一所發生的,耶穌詛咒了無花果樹及潔淨了聖殿,可說反襯出這些前一天歡迎耶穌如同彌賽亞的偤太人,其實他們內心是不虔信的,不會接受那位為他們受苦、受死的彌賽亞。在這裡,我們應可看出神學教育在信徒的信仰認知,扮演著重要分辨的功能及角色;也提醒著今日的我們,切記不要不虔信的成為無法結果的枯萎果樹。


在這神聖的禮拜一,無花果樹被詛咒與潔淨聖殿,皆是耶穌神聖力量和權威的再次體現,也是上帝對偤太宗教階層不忠的審判。無花果樹象徵著以色列因未能認識和接受基督,而使他們的宗教信仰及其教義變得貧瘠。無花果樹的詛咒是一個寓言,象徵著基督對不信、不悔改和沒有愛心的人,最終具有決定性的末日審判。

真正的基督信仰其實是充滿活力和富有熱情的,它滲透在我們整個存在並引起改變。作為「上帝國」的一份子,我們的思維、感受及行事方式皆會反映出「基督」關懷弱勢的形象,並在聖靈裡結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及節制的生活方式(加5:22-25)。


其實,耶穌在此引用的寓言,是主前五世紀偤太人保有的Achicar 民間故事
故事述及一位主人這樣說著:「我的孩子,你就像一棵不結果子的樹,儘管它生長在泉水旁邊。它的主人被迫砍掉它。」樹回說:「移植我,如果我在新地方也不結果子,那再把我砍下來。」

主人回說:「當你站在水邊時,你沒有結果子。那麼為何你站在不同的地方,你的樹枝就會結果子呢?」耶穌在他的比喻中,應用了這個偤太人眾所周知的民間故事,相信對這些偤太聽眾一定會帶來深刻的省思才是!


若把無花果樹不結果子的比喻,放在棕樹主日的歷史背景來看(見前fb貼文),葡萄園可預表為這個世界及其人民,上帝期望他所創造、栽培的子民,能相信衪差遣來的兒子,並倚靠對衪的信心過著悔悟、信實和豐盛的生活。

然而,人為的罪惡招致了上帝的憤怒,以致上帝決定要砍掉那棵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但是心地善良,帶領人們重獲對上帝信心,並結出果實的基督,懇求衪的父親延遲對人的審判,直到衪的教訓可以拯救所有仍然可以得救的人(路13:7-9)。


當時偤太地區是在羅馬人的統治下,而使用的貨幣是羅馬硬幣。然而,偤太法律要求每個偤太人,都應向聖殿進貢一枚「半舍客勒」偤太硬幣(出30:11-16)。因此,貨幣兌換商在聖殿提供了兌換的便利,但索取少量的兌換費用。想想,來此偤太聖殿進貢、獻祭的偤太人不是多到難以計數嗎?這真是一項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但也會導致欺詐和對窮人的壓迫。


另外,根據律法,偤太人獻祭時需要獻上兩隻鴿子來作為祭品(利14:22;路2:24)。因此,利潤豐厚的鴿子買賣應運而生,甚至賣家可能收取過高的價格,來欺騙前來獻祭的信徒。耶穌厭惡他們對上帝禱告殿的所作所為,甚至對這些掠奪窮人的賣家,充滿了正義的義憤。於是他推翻貨幣兌換商的桌子,並譴責他們已將上帝的禱告之家變成賊窩了(馬21:13)。


無法結出果實的偤太人,他們在聖殿的崇拜卻是充滿著經濟利益的盤算。於是「耶穌進了殿、趕出裡頭作買賣的人、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都想要殺他。」(路加19:45-47)
在此,馬太福音也說:「耶穌進了聖殿院子,把在那裡做買賣的人都趕了出去。他掀翻了兌換商的桌子和賣鴿子的人的凳子。」(太21:12) 又說:「在殿裡有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就治好了他們。」(太21:14)

這是落差非常大的類比,在聖週禮拜一的信仰默想,其實我們也可想想今日我們的教會,是以「經濟盤算」為重?或「關懷弱勢」為主?來實踐信仰呢!而我們對耶穌作為彌賽亞基督的信仰認知,將決定我們教會的「果樹」是逐漸枯萎!或健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