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人生〉(這只是前半篇,後半篇是〈漫漫長路〉:)
另外,還有解離性人格障礙與性別認同障礙,俗稱「多重人格」與「我的大腦認為自己是不是男性、是女性」。但那個不在我們今天要談論的範圍內。而且我還有「思覺失調」症狀,講人話:「幻聽、幻覺。」總之,因為這些「障礙」,我的生活其實並不太好過,或許我應該改名「羅侯羅」然後搬家到印度去(苦笑)。
首先,我必須要說:「這一切跟想法無關」。「精神疾病」的「精神」這兩個字很容易誤導大家,讓各位以為有一個更高的存在,像是靈魂什麼之類的,但偽科學和宗教信仰不在學術討論範圍內。精神疾病是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分泌等出現了問題,但有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在相當多數的人眼中,所謂的憂鬱症,叫做「想太多」。這引發了很嚴重的後續問題。
人之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大致上分為正負面等情緒,是因為大腦及其他器官分泌各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緣故,在一般狀況下,時間到了就會停止分泌,所以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同一種情緒裡面,就算你因為一個超級好笑的笑話而笑到嘴巴脫臼,你也不可能一直笑下去吧?就算你因為看了一場劇情片而痛哭,你也不可能一直哭下去吧。但重鬱症的狀況是,有關於正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機制出問題了,不分泌、或分泌量極低;然後有關於負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狂分泌,停不下來。而躁症正好相反。
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決定情緒的是大腦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身體出問題了,就是出問題了。再說一次,這是確確實實的「生理疾病。」
經過醫師的確認過後,我從單極性情緒障礙變成了雙極性情緒障礙。俗稱躁鬱症。躁症加鬱症。躁症,並不是暴躁,就如同憂鬱不是憂鬱症。輕微的躁症症狀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對人們而言那是一段愉快的體驗,美好到令人難以忘懷。在躁症狀態下,我的「正向思考」會被開到全滿,所有人事物都變得有趣,我可以講出非常幽默風趣的話,想到各種好笑的梗。思考,行動,談吐,社交……任何事情都變得輕而易舉,世界美好喜悅且充滿希望。
事實上,有些人「一輩子長期持續處在」輕躁症的狀況下。這些人很受歡迎,因為輕躁症的症狀表現在外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個性很好、積極、樂觀、正向、又認真、努力」,讓人感覺與他相處是「幽默又輕鬆自在」的,因此輕躁症患者的言行舉止,被常人羨慕並且「視為應該要有的標準」,甚至加碼升級變成學校、政府、媒體、各類書籍吹捧的教條。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正面積極樂觀,是好的。
你可以把那些當成一個可以試看看的「理想」,因為處在輕躁狀態下確實隨時隨地幸福洋溢。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常人把那些症狀當成「正常」,當成「應該」的。所以輕躁症患者在自嗨講出來的一堆其實對他自己來說毫無意義的話,被拿來當成是至理名言,甚至是崇高價值標準。
我很清楚那是疾病,因為我原本就是重鬱症患者,所以我能夠非常清楚地分辨只要一從躁症狀態切換下來,我就會開始全面性檢討自己到底在發病期間講了那些話跟做了哪些決定。大家會問,幹嘛要檢討?因為開出那些支票的人「不是我」啊!躁症狀態下,我很容易決定了或答應了人家什麼的,因為我覺得是小事一件,但是在鬱症狀態下,那就變成了難度很高的「重、大、負、擔」。
躁症狀態的我跟鬱症狀態的我,言行舉止會相反,連核心基礎價值觀都會完全相反。這真的跟想法和意志無關。想法跟意志是大腦產生的後果,大腦決定了想法跟意志。想開就會心情好?真的不是這樣。真實狀況的順序是相反的,是「大腦心情好,你感受到的結果就是自己想很開」。只是大腦非常擅於製造各種錯覺,尤其是在時間上顛倒因果順序。
好,皆下來讓我們講回重鬱症。我們最常遇到的「善意」,就是叫我們要「轉念」。但上面已經有說明清楚了,那不僅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對於患者而言,該轉的念都轉過了,該想的正面思考我都想過。事實上患者之所以會崩潰,就是因為「確實經歷且體會到了不管再怎麼轉念、正向思考、想開點,就是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用處的事實」,甚至還只會越轉越糟糕,所以才崩潰,甚至自殺。
患者的想法常常反反覆覆,這就是因為疾病造成的。一般人很容易產生誤會、不諒解,甚至感到不耐煩、厭惡。另外,不少患者會有各種行的自殘傾向,這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藉由讓身體上的痛苦,去舒緩情緒上的痛苦。你或許會覺得,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嗎?老實說,以「主動舒緩痛苦」而言,辦法還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自殘是極端少數「效果卓越」的方式,所以患者才會藉由此種方式去試圖讓自己好過一點,並且發出求救訊號。
我講最嚴厲的:社會對重鬱症的妖魔化跟誤解,就是「最大的問題」。
眼睛生病找眼科、肚子痛找腸胃科、感冒找耳鼻喉科、跌倒找骨科。全身上下所有器官都有生病的可能,而大腦做為人體全身上下中最精密的器官,當然也會生病,而且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遇到這種狀況,請找精神科和臨床心裡科。以藥物輔助心理治療是確實能夠有效「控制」病情在一個至少動態平衡的狀態,至少,還算撐得下去。
另外,精神安定劑(或鎮定劑)及安眠藥也會搭配使用,如果像我又合併有思覺失調或其他疾病、症狀的,需要使用的藥物就會更多。長期藥物尚且會有副作用,這種短期但強效的藥物,更是如此;主作用越是強效,副作用也一樣會更強。其實這些都是藥物的作用,只是我們分別把對於我們有幫助的與會造成我們不適的分開來稱呼罷了,這些通通都是藥效的本身。
遇到合不來的醫師呢?換啊!我換過不知道多少藥,也換了很多醫師了,好不容易才換到現在這樣子的「調和」狀態。所謂的調和,也只是動態平衡而已,內在狀況常常還是會很糟糕,但外在的言行舉止至少可以被妥善控制在「可以生活」的地步。否則,如果沒有使用藥物控制的話,我將會連起床都沒辦法,整日唯一所想的,就只有想要盡快解脫、早點死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