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以西結、先知耶利米對於列王紀下最後兩章的詮釋—-列王紀下的約雅斤、西底家 / 以西結書的鷹與葡萄樹/ 耶利米書的無花果。
列王紀下 第二十四章
- 約雅斤登基的時候年十八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個月。他母親名叫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
- 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
- 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
- 當他軍兵圍困城的時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
- 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巴比倫王便拿住他。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
- 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 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
- 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
- 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
- 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
-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
-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
-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
列王紀下 第二十五章
-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來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 四月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門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王就向亞拉巴逃走。
- 迦勒底的軍隊追趕王,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
-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審判他。
- 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
-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
-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
-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
-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
- 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
-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
- 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
- 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
- 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一個銅海,和幾個盆座,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
- 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銅頂,高三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網子。
-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三個把門的,
-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或作太監】,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五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裡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
-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在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
-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地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地。
- 至於猶大國剩下的民,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巴比倫王立了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作他們的省長。
- 眾軍長和屬他們的人聽見巴比倫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長,於是軍長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尼陀法人單戶蔑的兒子西萊雅、瑪迦人的兒子雅撒尼亞,和屬他們的人都到米斯巴見基大利。
- 基大利向他們和屬他們的人起誓說:你們不必懼怕迦勒底臣僕,只管住在這地服事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
- 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
- 於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為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擡頭,提他出監;
- 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
-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
- 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
√ 列王紀下最後兩章是紀載三位人物,南國以色列最後的三位國家領導人—約雅斤、西底家、基大利。
√ 故事由約雅斤開始,結尾也以約雅斤事蹟最結束,這是希伯來文學的首尾呼應法。
√ 約雅斤最後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局(被擄後三十七年的遭遇),象徵著神對於被擄之猶太人的格外施恩,象徵著未來的希望和光芒。
∨ 留在耶路撒冷的希底家,象徵著困守殘破故園的不幸下場,這應驗了神藉先知的預言。被擄雖然國破家亡,異鄉成俘虜,但神藉著先知曉諭的應許,帶來了盼望。
以西結書第十七章(1-10)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說主耶和華如此說:
——-有一大鷹,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俱備,來到黎巴嫩,將香柏樹梢擰去,就是折去香柏樹儘尖的嫩枝,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中;又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其枝轉向那鷹,其根在鷹以下,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
——-又有一大鷹,翅膀大,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這樹栽於肥田多水的旁邊,好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你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乾,使它發的嫩葉都枯乾了嗎?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來。葡萄樹雖然栽種,豈能發旺呢?一經東風,豈不全然枯乾嗎?必在生長的畦中枯乾了。
解釋以西結這段經文
——-有一大鷹(great eagle 是指巴比倫王),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俱備,來到黎巴 嫩(Lebanon是暗指 Jerusalem),將香柏樹梢擰去,就是折去香柏樹儘尖的嫩枝(The highest branch of the cedar是指約雅斤和他的眾子),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 the city of merchants是指Babylon。香柏樹梢指「約雅斤」王,於西元前597年被擄至巴比倫)中;又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Then he took some of the seed of the land),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a spreading vine of low stature)(這段話中的 seeds 和 vine是暗指約雅斤的子嗣西底家)。其枝轉向那鷹,其根在鷹以下,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是指西底家歸順巴比倫王,得到巴比倫王的庇蔭,於是成為能存活而有生機的葡萄樹)。
——-又有一大鷹Egypt,翅膀大,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是指西底家投入埃及的懷抱),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這樹栽於肥田多水的旁邊,好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是指西底家得到埃及的庇蔭,得以成長)。你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乾,使它發的嫩葉都枯乾了嗎?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來。葡萄樹雖然栽種,豈能發旺呢?一經東風,豈不全然枯乾嗎?必在生長的畦中枯乾了。」
∨ 第一隻大鷹是主動的,這隻鷹來到黎巴 嫩,擰去香柏樹梢,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
∨ 第二鷹完全被動,沒有任何動作。反而是西底家自作多情的舉動—–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 (是指西底家投入埃及的懷抱),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這種強烈對比的寫法,用來凸顯徒勞無功的西底家的計謀。
耶利米書 第二十四章(1-10)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和猶大的首領,並工匠、鐵匠從耶路撒冷擄去,帶到巴比倫。這事以後,耶和華指給我看,有兩筐無花果放在耶和華的殿前。
——-一筐是極好的無花果,好像是初熟的;一筐是極壞的無花果,壞得不可吃。於是耶和華問我說:耶利米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無花果,好的極好,壞的極壞,壞得不可吃。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被擄去的猶大人,就是我打發離開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顧他們如這好無花果,使他們得好處。我要眷顧他們,使他們得好處,領他們歸回這地。我也要建立他們,必不拆毀;栽植他們,並不拔出。我要賜他們認識我的心,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因為他們要一心歸向我。
——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將猶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領,以及剩在這地耶路撒冷的餘民,並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都交出來,好像那極壞、壞得不可吃的無花果。我必使他們交出來,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遭遇災禍;在我趕逐他們到的各處成為凌辱、笑談、譏刺、咒詛。我必使刀劍、饑荒、瘟疫臨到他們,直到他們從我所賜給他們和他們列祖之地滅絕。
一筐是極好的無花果 | 一筐是極壞的無花果 |
好像是初熟的 | 壞得不可吃 |
被擄去的猶大人,就是我打發離開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顧他們如這好無花果, | 我必將猶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領,以及剩在這地耶路撒冷的餘民,並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都交出來,好像那極壞、壞得不可吃的無花果。 |
使他們得好處。我要眷顧他們,使他們得好處,領他們歸回這地 | 我必使他們交出來,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遭遇災禍;在我趕逐他們到的各處成為凌辱、笑談、譏刺、咒詛。我必使刀劍、饑荒、瘟疫臨到他們,直到他們從我所賜給他們和他們列祖之地滅絕。 |
預表論
舊約給了我們一些預表(type,或譯為表型),預示出新約的應驗(即對範,antitypes,或譯為原型)。預表是一種類比,是聖經獨有的。和所有的類比一樣,預表的對象和預表本身有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大衛和基督一樣都被賦予王權──雖然大衛和基督的王權有許多不同之處,他們之間仍有許多共通點,讓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
而預表的對象和預表本身的差異,使這些聖經中的預表更顯得獨特。上帝在聖經中的應許並不是要回到過去的輝煌時代。「大衛未來的子孫」(參:太一1),不只是另外一個大衛,其實祂比大衛偉大太多了!以致於大衛要稱祂為主(參:詩一一○1)。(註1)
約雅斤是基督的一個預表
約雅斤在耶路撒冷作王只有三個月,之後他就被擄到巴比倫了(王下廿四6以下)。他沒有作任何抵抗,只是單純地把自己交付給舊約聖經所說的「地獄」,即被擄。根據耶利米的記載,他是心懷咒詛而去的。在列王紀的最後一章裏,約雅斤再次出現,這次是以被巴比倫王恩待的面貌出現的。他被釋放離開監獄,巴比倫王賜給他新的外袍,並且終其一生都在巴比倫王面前進食——部分地恢復了他的地位(王下廿五27-30)。
令我們著迷的是,他那個時代的每位偉大先知都對以色列人說,「倘若你要認識上帝子民的未來,你必須看約雅斤。」在以西結書十七章裏,一條嫩枝——象徵約雅斤——從香柏樹的樹梢被擰去,被上帝帶到錫安山,而長成佳美的香柏樹。就以西結而言,大衛譜系的未來必要通過這個隱秘的人物——約雅斤——來延續。這個看似矛盾的悖論是先知信息的中心,這位身上籠罩著咒詛的被擄君王,會是上帝子民的未來。
以色列人被擄之後,耶利米也沒有對以色列人說過什麼好話。就在約雅斤被擄之後不久,耶利米書廿四章的記載,說到極好的無花果,這是象徵那些被擄的人,然而他們卻會有一個極為美好的未來,因為上帝會以極大的恩典復興他們。
然後我們來到新約,基督自己這樣說:這當然是應當的!你可以在約雅斤身上看到這點。他首先經歷了盟約咒詛(被擄)的懲罰,然後繼續以「基督的預表」這個身份,成為上帝子民的未來。這個救贖歷史的模式(尤其是當這個模式是以君王的意義體現出來時)乃是指向耶穌的,祂必須先上十字架,忍受咒詛。基於這個理由,彼得的反駁——「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太十六22)——就是來自撒但的。因為基督若不上十字架,就會徹底破壞完整的救贖歷史,而接下來的復興和伴隨的祝福,就會繼續被封鎖,無人可得。以色列歷史中沒有其他的王像約雅斤一樣,如此清晰地顯明這個「得榮耀之前必須受苦」或「復興之前必須受審判」的模式。約雅斤正是基督的一個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