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歷史的視角
馬太福音是以猶太人對象而寫的。本書具有濃厚的猶太色彩,且對猶太習俗未加解釋,是作者設定讀者是猶太群體。
馬太福音開宗明義就是耶穌家譜;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太 1:1-2)
這裡只有嫡系的以撒,沒有以實瑪利。這完全是偤太觀點。今天以實瑪利(巴勒斯坦人)和偤太人並存在迦南這塊土地,以實瑪利並沒消失。救贖歷史的視角本來就是和人類世界歷史的視角不同。
聖經是解釋現況(結果),是用救贖邏輯來後設的詮釋,不是在說明(原因)
不要再問「為何上帝會如此設計?,就像小孩問父母,你為何把我生成這樣? 這問題的本身就是問題。誠如保羅所說,陶泥土怎可質問塑造陶器的人,被造之物質問造物主,這問題的命題就是根本性的誤謬。
我們的態度不是超越人的視野,追究到底,滿足ego的知性。我們應該謙卑的領受聖經的天啟,仔細查考從神的邏輯,遠罪豐家。
聖經是解釋現況(結果),是用救贖邏輯來後設的詮釋。現象既然發生,那麼從當事者,事主(人類)這端來看,提供一種解釋。
至於從聖經的解釋一直溯源到創造者設計的巧妙高低,這就不是被造者的邏輯所能窺伺的。簡單講,你還不到這檔次,根本無從推理。或者說,人類的邏輯根本不存在理解這些矛盾的基本概念。
船將傾覆,重要的是該知道如何逃生
船將傾覆,你還需要去了解潮汐、天象、風速、海浪衝量、水流灌注等理論嗎? 更何況關乎人類存有根本的大事 !
聖經的根本邏輯就是呈現人的困境,人的不足,說白了一點,就是人的罪,偤太人的罪、巴勒斯坦人的罪,你的罪、我的罪。請注意這裡的罪是神學上的定義,即使是微罪,終究還是成了燎原的大戰火。
我們的關注應該是從救贖觀點來重新建構自己的安身立命,那就是與神和好,從進入虛擬的上帝國開始,每天遵循耶穌的典範,活著有盼望,直等到新耶路撒冷的具體實現。
上帝國和現今這世界大不同
「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但(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4:8-10)
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耶穌看,這招全然無效,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上帝國不屬這世界。
-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12)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是指在上帝國的資產,不是這世界的,當然也不是在迦南地。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20)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
-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太13:11-16)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太15:9-10)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太16:27-28)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