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它的速度。這是一種精神速度。它與我們習慣的技術速度不同。無論我們是否注意到,它都在我們生活的深處以每小時三英里的速度進行。這是我們行走的速度,因此也是上帝的愛所行走的速度。」
這是美籍日裔神學家小山晃佑(Kosuke Koyama),在其一本書《時速三英里的上帝》(Three Mile a Hour God)所說的一句名言。Koyama說我們的主耶穌,其大部分的生活都發生在巴勒斯坦的一個小領土上,他的公共事務大約不超過100英里的地區。步行可說是當時拿撒勒人耶穌的主要交通工具,雖然有時他也會坐船走水路;而且據聖經的敘述,耶穌小時候也曾與他的父母一起走路前往埃及。
小山教授說「速度」已成為今天資本主義文化的終極資產,我們吃「速食」,在有效率的交通運輸,縮短來往時間及盡可能跨越我們所能跨越的空間。我們也希望更快地賺錢,更快地退休,更快地完成學位,更快地完成專案,而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在匆忙中完成的。
小山晃佑說,時速三英里的上帝不正是向我們說明「道成肉身」的神學嗎?在耶穌裡,永恆開始戴著手錶,住在一個特定的社區,也遵守著當地速度的限制。這不正是說有血肉之軀的上帝,完全接受了人性,因此也使自己受到受造物的限制。也就是說,在拿撒勒人耶穌裡,上帝以每小時三英里的速度在當地行走,這樣才能真正看到當地人真正的需要,這是「道成肉身」的神學!
然而,更深刻的是,耶穌與門徒及被拋棄的人同行,他走他們的步伐,他與他們一起走過疾病、悲傷、誤解、罪惡、遺棄和死亡。他從不急於求成,他也不加速前進。愛就是這樣,它以人可以行走的速度走著。
時速3英里的耶穌深具信仰意涵,因為那是「人」走路的時速,在時速3英里的速度中,耶穌看見了我們,看到我們的秘密和包袱,痛苦和恐懼。但他仍然沒有快速通過,他選擇在我們中間行走,寬恕治癒我們。
這是一種精神速度。這是一種與我們習慣不同的速度。它很“慢”,但它卻凌駕於所有其他速度之上,因為它是愛的速度。無論我們是否注意到,無論我們是否正在遭受每小時三英里的風暴襲擊,它都在我們生命的深處進行著。這是我們行走的速度,因此也是神的愛行走的速度。」
這就是今日基督徒的問題,因著我們生活匆忙、講求效率、速度過快,以至於「看不到」周遭更需要關注的事物。我們的教會專注、忙著有效益的人數增長,忙著增加可見的收益,然後蓋個富麗堂皇可讓信眾仰望的廟堂。我們周遭的街道、市場、貧民區只是我們路過時的「背景」而已,它們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而我們也不可能放慢腳步,想走進去「看看」它們是什麼!
我們真的可以放慢速度以便「看到」嗎?看到在急速的社會變遷中,我們可保有的一顆寧靜的心;看到在講求效率的功利社會中,我們可否停下腳步重新思考我們的行動;看到我們的上帝是以時速3英里的速度與我們同行,好讓我們可以好好仔細看看周遭的人,如同我們的主耶穌路過我們居住的地方,看見我們的需要,停下來並用上帝的愛來治癒我們!
也許,在《時速三英里的上帝》這本書中,日本著名神學家小山晃佑正提醒著我們,這可能也是西方神學長久以來所忽略的一個主題:「慢下來」的神學。
我想在今天開著「快速」福音車的教會,可能從來就沒有想要「慢下來」的想法呢?這樣的教會,我想不可能信仰一位時速3英里的上帝;他/她們的上帝老早乘坐著快速的噴射機遠離人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