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利奈人西門一位背起十字架的跟從者

 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 他們帶耶穌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來、就是髑髏地) 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 於是將他釘在十字架上、拈鬮分他的衣服、看是誰得甚麼。 釘他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時候。  (可15:21-25)


「各各他」是「髑髏地」

「各各他」的字義就是「髑髏地」;「髑髏」是死人的頭蓋骨,沒有生機、空空洞洞、一無所有。「髑髏地」是羅馬帝國執行死刑的地方,它亦是一荒野淒涼的地方。

今天許多宣教士仍在世界許多角落的「髑髏地」服事。百年前宣教士從富裕的歐美社會,離鄉背井千里迢迢,來到封建落後的東方,也是一種往髑髏地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往「髑髏地」的路上,耶穌不再孤單

在這朝往「髑髏地」的路上,耶穌不再孤單上路。即使耶穌被門徒出賣、即使「客西馬尼園」中的孤單,甚至經歷了彼得三次不認耶穌,「在路上」已不再是門徒簇擁,但馬可告訴我們,有「古利奈人西門」沿路跟隨耶穌。

這位西門是「從鄉下來」(21節)的,敘事者讓我們明白,這位西門可能並不是耶穌「圈內」的人,換言之,一位陌生人為耶穌最後一段路程背上了「十字架」!

馬可特別補充了西門的一些背景資料(其他幾卷福音書沒有的),這位背起十字架的跟從者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21節),對今天的讀者而言,這背景並沒有多大重要,然而對當時候的讀者而言,應該是可以打聽到的小人物。


「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馬可的反諷和日後的履踐


福音書沒有提到西門的心理變化(信仰歷程),只有記載他是被羅馬兵丁強迫背起十架的。沒有記載西門自己是否自認倒楣很懊惱?而他來各各是恰好路過?還是來看熱鬧?他是否流下來繼續觀賞或見證著耶穌被釘的一刻。

唯一可確定的是,西門在這路程上,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這「十字架」的沉重呢!

馬可8:34記載了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從我。」。三年多來,門徒是耶穌最親近的跟從者,馬可讓我們看到的,這一天這位古利奈人西門,在毫無心理準備下卻真正的「舍己」、「背起」,並「跟從」著耶穌。這是何等的反諷 !


西門以降,聖經進入使徒行傳,陸續記載多數門徒不是僅僅數小時的背起十字架,而是效法基督、為主殉道。到了今日,世界各個角落許多跟隨主耶穌的,甘心順服,終生真切的履踐「舍己」、「背起」,並「跟從」著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