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領袖需要謹慎,不要掉入操控準社會關係的誘惑。信徒更應分清楚,自己是連於元首基督,還是迷於對教會領袖的準社會關係的催眠。
網紅在網路上一呼百諾,募款、銷貨都創造出天價的成績,這背後的原因,就是觀眾和網紅主播,進入準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的催眠狀態。
我們到教會終極目的是接受主耶穌做我們個人的救主,主角是主耶穌,不是牧師、長老、執會主席。屬靈權柄我們應該順服,但是心裡應該清楚,我們最高指導原則,我們最親密關係就是主耶穌。
教會領袖需要謹慎,不要掉入操控準社會關係的誘惑。信徒更應分清楚,自己是連於元首基督,還是迷於對教會領袖的準社會關係的催眠。
準社會官關係(Para-social Interaction ,Parasocial Relationship、Parasocia Interraction,PS),“準社會關係” 的英文表述是para-social lnteraction。從字面上來看,它指的是觀眾和傳媒人物(網紅)表徵之間形成的類似於現實社會關係的一種人際關係。
準社會關係原本僅僅存在觀眾在看節目、或讀者在讀文本的當下,讀者和劇中角色存在那種關係。一旦脫離正在觀看或閱讀的具體環境,這種關係也就随即解除。
這樣一種準社會關係實質上是一種單向性的,其主動權掌握在媒體人物表徵手中。觀眾對這一關係的存在和發展並沒有掌控能力,觀眾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以自己不去收看這個節目這樣一種方式來切斷與這個節目的關係。換言之,觀眾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或能力,來牽制媒體。。
個人的媒體用戶可以通過電影、電視節目、廣播脫口秀或臉書、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與名人、真人小說角色、社交媒體影響者、動畫角色以及他們通過媒體遇到的任何其他人物建立准社會關係。雖然准社會關係的研究通常側重於媒體用戶和受歡迎的媒體人物之間的類似友誼紐帶,但媒體用戶也可能與不同的媒體人物形成消極的准社會關係,甚至浪漫的准社會關係。但這種關係多出於個人長期被催眠產生的單方面的幻想和期待。
這關係是虛擬的、即時性和單向性的,沒有雙向互動交流和信息反饋。
準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是媒體個人用戶與媒體角色(如網紅、youtuber)之間的單向面關係。請注意,這不是雙向互動的(偶有溝通)。
你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媒體和用戶之間缺乏平等互惠關係,但是他們卻形成了准社會關係,這似乎很奇怪,但事實上,建立社會關係的確是人類在進化過程與生俱來的傾向。
媒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相對較新的發展,尚未對我們的進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相反,我們為確保形成人際關係演化出來的社會特徵已經擴展到了媒體的運用過程之中。重要的是,人類往往會特別注意其他人的臉和聲音。在影像媒介還沒有出現之前,我們經常遇到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的面孔和聲音。20世紀初,隨著廣播和電影的出現,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當電視普及時,媒體帶來了更多的面孔和聲音,這些耳熟能詳的面孔和聲音的數量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
然而,我們的大腦從未進化到能夠區分 我們通過媒體看到/聽到的人 和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聽到的人。因此,我們會以同樣的方式處理和回應這些邂逅,各種形式的準社會現象應運而生。
因此,雖然心理學研究試圖將準社會關係病態化,但大多數學者現在都同意,參與準社會關係是正常的,而且大多數媒體使用者都會這樣做。此外,大多數人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與媒體人物的關係並不真實,儘管這些認識並不能阻止他們試圖和媒體人物進行準社會互動。
如果一個人與媒體人物角色有准社會關係,該人物角色可以影響他們的政治觀點、消費行為、以及性別的態度,以及他們對不同群體的信任,比如科學家。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這取決於與媒體人物的準社會關係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從更樂觀的角度來看,准社會關係可以增強自信,提高人們的自我的信念,並產生更強的歸屬感。
這個話題在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期間變得更加突出,當人們不得不待在家裡,沒有其他社交管道時,人們將注意力轉向了電視、電影角色以及社交媒體,以滿足他們的互動和聯繫需求。因此,準社會關係可以幫助一些人度過長期缺乏社會接觸的時期。
此外,因為朋友和家人可以與同一個媒體人物建立准社會關係而不會產生嫉妒心理,所以,討論這些共有的准社會關係可以增強社會聯繫。而且,粉絲們可以在網上創建共有的偶像的社區,準社會關係也可以成為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現實生活關系的催化劑。
哥林多後書第一章,保羅急切想把信徒帶到主耶穌面前,而不是僅僅跟隨保羅而已。保羅只是陪客,主耶穌才是真正目標。整章中,我(我們)、你們、神(天父、聖靈、基督耶穌)是相互緊密的關係。
-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
-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第一節到第三節是禮貌問安,這裡清楚指出三種個體—-神和主耶穌基督、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
-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 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 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 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 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第四節到第十節,患難、苦楚、必死、死亡,都彼此共同的信仰得安慰「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這也全是因為神的救贖的大能「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
、
- 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 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
- 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
- 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
謝恩和誇口,也是因為彼此的代禱,和對真理的認識。這也全是因為神的恩惠。
-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
- 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
- 我有此意,豈是反覆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
保羅計畫的一次探訪
- 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
- 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 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
- 那在基督裡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
- 他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原文是質)。
- 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
- 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保羅再次強調基督的美好和保羅對信徒的一貫態度「並不是轄管,乃是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哥林多後書第一章這裡,保羅提及神時,都會加入許多形容詞、/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叫死人復活的神/信實的神/神的聖潔和誠實/在基督都是是的,保羅的心意再清楚不過—-他要信徒真正的認識神,因著信心,有聖靈的憑據,過著喜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