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主的目光相遇—李建儒

2023年12月正道院訊


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加福音22:61-62  這是使徒彼得生命中最黑暗、最驚恐的夜晚,也是他靈命與事奉的轉捩點。

這個夜晚在他的靈魂深處有了三次否認主的傷痕,但這卻也是主愛主恩的記號;他跌倒了,但他認識了他自己,更認識了主的恩典,成為恩惠福音的見證人。


就在幾小時前,彼得才信誓旦旦的對主發出了豪氣干雲的愛的承諾,就算眾人都跌倒離棄主,但他會陪伴著主耶穌一直到底,就算與祂一同下監、甚至受死,他都心甘情願(路22:33)。

在客西馬尼園,睡了一個小時精神飽滿的彼得,拔出刀來實現他的諾言,砍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成為馬上可被逮捕的現行犯,主立刻行醫治神蹟救了彼得,而且耶穌說:「『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約18:8-9)


祂的門徒們沒有一個在受難事件中遭害。雖然那時彼得已經聽到主的指令:「收到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夠求我父親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太26: 52-54)

主耶穌念茲在茲的是父神的旨意與救世計畫。但彼得依然一直帶著那把刀,進入大祭司的院子,隨時準備保護他的老師,他還是沒有聽進去主多次的宣告,基督必須受難,經上的話必須應驗。


他一直是那位絆耶穌的腳、試圖攔阻耶穌上十字架,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的門徒 (太16:23)。主多次對門徒們說的話,彼得與其他門徒一樣:「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路18:34)

當我們沒有預備好的心、可聽的耳,在體貼人意思的生命本質樣態中,我們往往雖聽見了主的話,卻不明白;而且可能更會因為有主的話,以自己的生命樣態加以解讀,自以為懂了,卻落入門徒們當年的情況「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


尤其難以分辨的是很明顯的「善意」怎會成了攔阻神工作的「惡意」?當我們用人的道德眼光判斷,而非從神的主權與旨意的視角,就很難理解為何當彼得以十二萬分的好意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卻立刻被主耶穌斥責他的好意是「撒旦,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太16:22-23),彼得所體貼的人的意思是很天然的好意,而且在耶穌的受難夜,他一直想要保護老師,甚且冒險實踐愛的承諾,直到他三次否認主,雞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 ,這才徹底翻轉了他


我們是否太輕忽了自以為是的善對神國的傷害,太提高了自己好意的重要性,超越了在神的主權與旨意之上,卻實質地違抗著它而行了難以承認的「惡」;我們是否太輕忽了惡最可惡的是它隱藏在善的外表下進行著的隱晦難解,堅持著以自認的善意卻違抗神意主權的錯誤。


彼得三次否認主,失敗跌倒,卻能不至於失了信心的關鍵,是主在他第三次否認祂、雞鳴叫的正當下,轉過身來看彼得,這時師徒二人的四目相望,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主的溫柔慈目,沒有責備的愛,深深挽救了彼得的自責與破碎,「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彼得終於有了從神的視角理解過去所不明白的主說過的話的詮釋系統,他終於曉得真理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彼得也不再被撒旦的謊言所欺騙,撒旦才剛剛使用使女僕人們的「真話」擄獲輾壓了他,彼得乃是被主饒恕的愛完全得著與降伏。


使徒保羅未遇見主、得救之前,也是以他自以為的虔誠,為神大發熱心,他自承「比我本國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但他所行的卻是「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加1:13-14),也是主向他顯現,主的慈愛拯救了他,「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加1:16),使他成為傳揚福音的偉大使徒。今天此刻,我是否也需要與主的目光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