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施洗約翰的學生來問耶穌:「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耶穌回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耶穌基督已來到我們中間,我們要在基督裡換新成為「新皮袋」,這樣上帝「新酒」喜樂歡欣的恩典就會流入我們裡面。
有一父親為離家工作的小孩寫了一篇感謝上帝的禱告文,要他每晚睡前唸一遍作為禱告。小孩唸了一禮拜後覺得無聊,就把禱告文貼在牆壁,慎重地對上帝說:「上帝啊!我的禱告都在那裡,你自己看好了!」禱告有,禱告的心沒有。
所以我們的Heart(心) 常爭扎於Heaven(天堂)與Hell(地獄) 之問,如寫<失樂園>的英國文學家John Milton所說:「心靈是自我作主所在,在心靈裡面,天堂可成為地獄,地獄也可成為天堂。」路加福音18章12節說法利賽一禮拜禁食2次,但是作給人看,禁食是有,憂傷痛悔的心沒有,是舊衫、舊皮袋。
曾聽到一個笑話,大致說一個基督徒和一位偤太人在誇大他們的金錢奉獻。基督徒說,奉獻時我會先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然後將錢往上丟就禱告說:「上帝阿!掉在圓圈內的錢是你的,掉在外面是我的。」偤太人聽完馬上回說,我是不用在地上畫圓圈,我直接將錢往上丟後就禱告說:「上帝阿!是你的就請你拿走,不然掉到地上的都是我的。」奉獻若沒誠意,就是舊衫、舊皮袋。
有句話說:「注意你的思想(Watch your thoughts),它會成為你說的話(for they become words);注意你說的話,它會成為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成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成為你的命運。」
基督徒作久了,禮拜成為習慣,起初的愛漸漸失落;如同結婚久了,婚姻成為形式,起初的愛意漸淡。聖經中的法利賽人就是如此,會說不會作。「假冒偽善」hypocrite的hypo就是指「舞台下面配音的人」,「講」給別人「作」。
我們一生有時真像希臘神話薜西佛所描述的,推了一石頭上山,等它滾下來重新再推,一直重複同樣動作,而且在習慣下面,我們的心老早已成為「No」。
聽說奧地利人過新年不吃龍蝦,因為龍蝦的腳會往後移動,這對表示「向前行,什米攏無驚」的新年不是很好。韓國人新年會放「風箏」,將過往不好事務放風而去,日本人新年也有將自己裝飾品放水流習俗,由此洗清自己,重新開始。漢人過農曆年,傳說正月初一到初五,地獄的大鬼、小鬼與凡間一樣放假五天。所以,大小鬼會跑到凡間逛街擾亂,因此家家戶戶需要貼門神來當守衛。過年時,雖然門外貼了門神趕鬼,然而想想門內家裡面不是仍然有不少的「餓鬼」、「酒鬼」及「賭鬼」嗎?
期盼2024年,我們迎接主耶穌進入我們的心、我們的家、我們的教會來成為「新皮袋」,好讓上帝恩典的「新酒」能夠芳香我們的心、我們的家、我們的教會。「新酒」裝在「新皮袋」就如同保羅在林後5章17節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在此,律法主義穩含引誘,以為守誡命、循律例就能與上帝和好,忘了人的意志是無法意志的,如保羅所說:「苦啊!我的為人!」「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馬7章19節) 羅馬詩人Ovid也說:「我看到好,讚美它;但我總跟著壞走!」這是意志的枷鎖啊!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若靠行為得救,我是第一名,但不快樂。難怪德國哲學家尼釆諷刺說寧可當「快樂的罪人」,也不要當「不快樂的聖人」。請問大家今天我們來作禮拜,是基於基督徒一定要作禮拜的規定嗎?是基於作禮拜的意志嗎?或是上帝在基督裡愛的感動及我們回應如此大愛的行動。確實如此,只有上帝在基督裡愛的恩典才能成全律法。恩典的新酒倒在新皮袋裡。
想想:只有真理形式,欠缺愛的活力,真理形式不是成為死的律法主義嗎?只有要求,沒有活力成全;只有審判,看不到愛、包容與盼望。但若只追求愛的活力,欠缺真理、公義形式指引,愛可能是自私的,嚴重的話,活力也可能成為欺壓人的力量。
1865年,巴克禮牧師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二年級時,就寫下自己的「獻身文」,願意將自己的心思意念、錢財、時間、一切力量都獻給上帝,來榮耀上帝、成為有用的器皿。而且也要用熱切的心情,謙卑的決意、歡喜的心來實現他的奉獻心志。難能可貴的是,巴牧師往後在每一年的生日時,在自已所寫的「獻身文」重新立志簽名。這是新酒裝在新皮袋。
黃彰輝牧師說「NO」!他說他的人生有二個重要角色:一是作台灣人;另一是作基督徒。作台灣人講台灣話是他存在的意義與認同,作基督徒是他生命的改變與新的意義,並在新的力量中來打破不甘願、被監禁的命運。這就是今日作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意義所在:我們有「台灣」,也有「耶穌」。
然而美的傳統若失落愛的活力就會成為「舊皮袋」。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那些只會誇口祖先偉大的人如同potato(馬玲薯) ,因為最好的部份巳埋在地裡。」其實傳統(tradition) 在拉丁文裡有三種意涵:1. 給我們下一代(to give for) ,2. 好好保存(safe keeping)及3. 成為好的學習(for learn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