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一個簡單但困難的功課
美國長老教會的一位女性長老Jacquelyn Lynn,曾撰文反省美國長老教會的自由神學,說出神學教育與信徒的期待出現嚴重的落差,反應在太屈從於世俗文化的要求、太參與政治、不太重視家庭價值與聖經教導。
當然,在台灣的神學教育說真的與信徒的期待也有落差,落差的原因有諸多因素(有信仰、非信仰;有政治意識型態、非政冶意識型態等等) ,但我也常想「信徒的期待」是否也要成為「神學教育」的反省張力,不只反省神學教育有否奠基於聖經教導?也要反省神學教育有否「道成肉身」於關心社會弱勢的實踐活力?
以美國長老教會的歷史來看(或教會史),保守與自由、張力與活力永遠是一個難以平衡的信仰辨證功課。1789年,美洲革命時期,「美國長老教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CUSA)在費城建立。1858年,「北美聯合長老教會」(The 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North America, UPCNA) 在匹茲堡成立。
1861年美國內戰期間(1861-65) ,南方的長老教會因為「奴隸的爭論」從美國長老教會(PCUSA)分裂出來,組成「美南長老教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PCUS) ,又稱The Southern Presbyterian Church)。而「美國長老教會」(PCUSA)又稱「美北長老教會」(the Northern Presbyterian Church) 。
18世紀美國大醒悟運動(The Great Awakening) ,促成衛理公會從英國國教分裂出來,而公理會也從長老會發展開來。1910年「美國長老教會(PCUSA) 」大會,也通過五大信條:聖經無謬、童貞馬利亞、耶穌救贖、肉體復活及耶穌的神蹟等信仰。
然而,19世紀自由神學與20世紀新正統派神學運動,使得1920-30年代的美國教會,因基要與現代的爭論(Fundamentalist-Modernist Controversy) ,而發展出基要主義與福音主義。
「美國長老教會」(PCUSA)也因新、舊派爭論,又因1922年可否設立女性執事及1929年可否設立女性長老之爭論,導致舊派脫離普林斯頓神學院,另成立韋敏斯德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1936年,美國一些舊派長老教會自立組成「正統長老教會」(The 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 。另外,也因女性封牧問題,遲到1958年「美國長老教會」(PCUSA)與「北美聯合長老教會」(UPCNA) 才合併為「美國聯合長老教會」 (The 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PCUSA) 。
1973年,「美南長老教會」(PCUS,)內部,因自由神學否定耶穌神性及聖經無謬之爭論,而分裂出極端保守的「美國長老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PCA) ,他們反女性封牧,也反同性戀。
1982年,改革宗長老教會福音大會(The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Evangelical Synod) 再加入「美國長老會」(PCA) 。
另外,1983年「美南長老教會」(PCUS) 再與「美國聯合長老教會」(UPCUSA)合併為「美國長老教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U.S.A.),PC(USA) )。
這樣說來,美國長老教會大致歸類為二派:一是正統、自由的「美國長老教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U.S.A.),PC(USA) ) ,我們常與之來往。另一是比較保守、右派的「美國長老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PCA) 。「美國長老教會」規模較大,總部設在肯塔基州的路易維爾市(Louisville, KY) ,有1萬多堂會,將近180萬信徒,2萬多牧師,教產歸屬教派。下有10間神學院,出名的當屬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路易維爾神學院(Louisville Presbyterian Theological Seminary)、匹茲堡神學院(Pittsburgh Theological Seminary)、麥寇米克神學院(McCormick Theological Seminary) 、哥倫比亞神學院(Columbia Theological Seminary) 、迪比克大學神學院(University of Dubuque Theological Seminary)及舊金山神學院(San Francisco Theological Seminary) 等等。「美國長老教會」較自由開放,2011年後男、女同志可被設立為該教派的牧師、長老及執事,2015年開始同意「同志婚姻」。
保守、右派的「美國長老會」(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America ,PCA) ,總部設在喬治亞州的勞倫斯維爾市(Lawrenceville,Georgia) ,有1千8百多堂會, 將近37萬信徒,大約4千5百位牧師。教產歸地方堂會所有。有一間位於密蘇里州的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 ,此保守長老會只能允許男性封牧,而且至今仍反墮胎及反同性戀。
「美國長老教會」雖然開放自由,但其內部仍有如Jacquelyn Lynn這位女性長老,對自已教派提出太屈從於世俗文化、太參與政治、不太重視家庭價值與聖經教導等等反省、讓這些信徒們的警惕之聲成為內部具有價值的反省張力,在回應本土政治或社會艱難議題的同時,仍然沒有偏離定根於聖經的信仰。
我個人相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眾多信徒們那種純然、堅定不移來自聖經的信仰,一定也會是台南神學院努力從事處境化神學時的必要反省張力。也因為如此,一個深具反省、努力平衡保守與自由、張力與活力之間辨證的神學教育,才深具價值,也才能穩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不因保守與自由、張力與活力之間辨證的失衡而分裂。上主真的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眾教會同在,讓我們在主的捨己大愛中學習接納:一個簡單但困難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