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上)
阿摩司、何西阿都是在耶羅波安二世(主前781-741年)為王時期,被上帝呼召,阿摩司比何西阿年長,而何西阿在耶羅波安二世過世後發生的政治紛亂時,還是作為先知。
照《國際地質評論》(The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的一篇考古研究<阿摩司地震:主前 750 年中東的一次非凡地震事件>(Amos’s Earthquake: An Extraordinary Middle East Seismic Event of 750 B.C.) 來看,阿摩司被呼召的日期大約是主前752年。
在這看似快被敘利亞滅亡的危機中,因北方亞述人的出現而牽制了敘利亞的軍隊。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受了以利沙死時的吩咐,收回了約但以西的城市,接著耶羅波安二世也收回約但河東的土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甚至也奪回了大馬色城(王下14:25,28) 。
有的甚至為了商業利益,而與異教神明崇拜融為一體。當時社會腐敗、窮人和無助者普遍存在,這個外表看似興旺的王國,所見卻是敗壞及奢華。阿摩司說耶羅波安二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王下14:24)
他們進行不誠實的貿易,月朔幾時過去,他們好賣糧;安息日幾時過去,他們好擺開麥子;賣出用小升斗,收銀用大戥子,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將壞了的麥子賣給人。他們用卑鄙的方法來賺取不義之財(8:4-6)。
因此,這些不義的貪官奸商也不在意大眾知道他們的貪心和欺詐。看來,阿摩司所看到表面繁榮的社會,其內部是相當腐敗不堪的。
最後,阿摩司發出那首永遠令人難忘的呼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5:24) 」。
阿摩司的預言信息是針對北以色列王國,特別是撒瑪利亞和伯特利兩座城市。阿摩司曾說「我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兒子」(7:14),表明他並不是來自先知學校或先知的家傳。也許,因為沒有這樣的背景,北國以色列民可能會懷疑這位來自南國的牧羊人會是先知嗎?我們知道阿摩司被召喚到伯特利那裡宣講上帝的當判,在皇家聖所(7:13)他宣講以色列的聖所要毀滅,耶羅波安的家要敗亡,百姓將被擄走。
這樣的先知之聲惱怒了當權派的大祭司亞瑪謝,於是他向耶羅波安二世國王面前控告阿摩司,說他圖謀背叛。不管如何,亞瑪謝沒有國王的下令,也不敢捉拿先知阿摩司,但他盡力禁止先知的發言,且嘲諷他為何不回自己的南國說預言。
阿摩司辯護說他的先知工作並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主耶和華的揀選,誰能禁止先知說話呢!最終被迫離開北國回到偤大國的阿摩司,終於有時間將他在北國所說的預言書寫下來,並增寫對6個鄰國的審判預言;這樣那些忠實追隨他的北以色民就可以閱讀它,就是他們同時代的人們拒絕,後代的子孫仍有可能從中受益。偽經《先知傳》記載阿摩司過世前曾回到自己的祖國,後來在以色列國被伯特利大祭司亞瑪謝的兒子殺害。
而7章1節至9章10節,先知再以5種異象來論上帝的審判。而9章11-15節的結語,先知也預言大衛家復興的應許,宣揚主耶和華必保護以色列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重享幸福。
我們生存的台灣,在可見成為AI、半導體科技重鎮的同時,阿摩司的先知之聲對我們今日的教會有何啟發呢?我們該向民主選出的政府提出什麼建言呢?台灣的未來,因重視科技的發展,在各城市所建立的科技重鎮一定會帶動房市大漲,在其它各行各業所得薪資無法跟上調升時,年青未來的一代買房將更辛苦,甚至高薪與低薪的現實必定造成貪富差距擴大,而年青族群及大學教育的想像就會更加現實化,人文科學與藝術的挑戰想必衝擊更大,很有可能成為國家不得不補助的表面櫥窗,作為同樣人文科學與藝術的宗教走佝,我們的教會該有什麼先知建言呢?
也許,台灣並沒有像先知阿摩司所說的那樣社會的惡劣狀況,但面對中國如亞述帝國的威脅仍在,在今天「後殖民」所強調的「主體認同」來靈修《阿摩司書》的深度意涵時,我們的教會應向社會愈來愈偏重物質發展的同時,提出個人及社會心靈改革的重要性,並在國家安全及主體認同的營造中,提出自己對社會各種議題的關心建言(如現今立法院擴權違憲現象,或三權分立及司法改革或語言、教育、心防的建言等等),且基督徒自己及其所組織的教會群體更要以身作則,這樣我們教會所發出如阿摩司的呼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才有可能被台灣社會及人民聽見!
而他的預言深受自然現象的影響,帶著「本土化」的痕跡,而這只有長期生活在「曠野」的工作者才能明白瞭解,如「裝滿禾捆的車壓物」(2:13),「獅子若非抓食,豈能在林中咆哮」(3:4) ,「牧人怎樣從獅子口中搶回兩條羊腿或半個耳朵」(3:12) ,「蝗蟲吃盡那地的青物」(7:2) ,及「一筐夏天的果子」(8:1) 等等。
看來,先知的想像力與眾不同,他想像著永恆,也唯有如此他才能說出如此驚人的話語,上帝愛以色列民,也如此愛著迫害他/她們的埃及人。上帝引領以色列人出苦難的埃及,同樣就是以色列人的仇敵,上帝也會引領他/她們出自己苦難的埃及。很難想像,我們所信的上帝比我們想像的上帝實在差距太大了!真的,想像永恆,我們才能超越種族、性別、甚至今日性向的限制!
那麼,在《阿摩司書》1至2章的預言中,為何會對6個鄰國說出審判(1:3-2:3),及對偤大(2:4-5) 、以色列寫下責罰的言辭呢!(2:6-16) 而這又代表什麼意涵呢?有學者認為上帝對這6個鄰國的審判,倒不是他們與以色列為敵,而是他們殘害人道的行為,破壞了寫在人心的自然律則,如敘利亞被罰是因他們以殘酷的方式作戰,而非利士被審判是因他們毫無憐憫地販賣戰俘,推羅、以東也是帶著仇恨的心攻擊自己的兄弟,而亞捫與摩押作戰時會有破壞死人屍首的惡習,這些國家被上帝責罰大多在於不人道的戰爭行為,及違反刻在心中自然律的道德法則。
然而,偤大及以色列呢?他們被定罪大多是違犯上主所賜給他們的律例,如2章4-5節所說偤大受罰是「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為他們厭棄耶和華的訓誨,不遵守他的律例。他們列祖所隨從虛假的偶像使他們走迷了。我卻要降火在偤大,燒滅耶路撒冷的宮殿。」
而以色列受罰也是如此:「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因他們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賣了窮人。」原來,他們忘了那位帶領他們出埃及又安置他們在迦南的上帝,雖然已有許多先知警戒他們,但他們卻變本加厲,不只禁止先知說話,又迫害他們,他們的罪惡是因為他們完全忘記了耶和華的律例。
儘管如此,美國舊約學者Walter Brueggemann在2023年4月發表了一篇文章:<《阿摩司書》展示了上帝的「解放擁抱」是如何涵蓋 LGBTQ 人群>(The Book of Amos shows how God’s “emancipatory embrace” includes LGBTQ people) ,就是以《阿摩司書》9章7節所說:「耶和華說:以色列人哪,我豈不看你們如古實人嗎?我豈不是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領非利士人出迦斐託,領亞蘭人出吉珥嗎?」來引伸這位上帝「解放的擁抱」也應該包括同志群體才對。
上帝為以色列的敵人制定了相同的「出埃及記」,可見衪的愛和公義也含概不被認為是「選民」的其他民族。Brueggemann說耶和華上帝統治下的廣泛歷史,可說是一系列的「出埃及記」,上帝「解放的擁抱」沒有任何排斥性。以色列民是上帝的「選民」,對阿摩司來說,以色列的敵人,也是在上帝「解放的擁抱」旨意裡面。
由此,Brueggemann呼籲我們現今的教會,在研讀《阿摩司書》時,應可由此了解上帝解放擁抱的熱情,遠遠超出了異性戀者的範圍。Brueggemann也反省說在西方的教會,大多數「白人」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才是上帝的選民,因為他們掌握先進的科學以及財富,但卻忘了這也造成對其它種族,因殖民剝削政策所帶來莫大的傷害。
同樣,長期以來,男性們也大多相信自己才是上帝的選民,他們擁有權力、是能夠塑造歷史、累積財富的人。忘了早先在先知的傳統,及耶穌的福音事工之中,上帝已經「解放擁抱」女性的門徒了!
不夠,Brueggemann也提出從歷史來看,這幾個解放問題的實現是非常緩慢,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是按順序實現的:首先,是以色列以外的外邦人,然後是白人以外的有色人種,接著男性以外的女性,到今天是在異性戀霸權生活下的同志族群。
Brueggemann說的很好,他說上帝的真理正在前進!可惜今天很多教會和基督徒,卻在我們自我想像對上帝的選擇和特權中,排斥了他者,忘了我們所認識的上帝應該是滿有大愛、公義、自由、憐憫和信實的上帝。我們的民族主義、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性向排斥的幾個自認為正統的觀念,正把我們想像的上帝,雖然看似安全,卻推向、保留在我們偏好的邊界內,無法遍及所有在苦難中受苦的人們。
當我們有意識地談論「上帝的優先選擇」時,不僅僅是只有窮人,也包括在各種人身權益中受到疏忽的人。Brueggemann說,基督已釋放了我們,因此,我們要堅定立場,不要再屈服於此奴役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