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死亡(下)— 舊約聖經中的復活議題(resurrec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舊約聖經中死人復活的神蹟有三處,都集中列王紀,與以利亞、以利沙有關:

(1) 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 (列王紀上17章9-24)——是聖經中第一件死人復活的神蹟(先知以利亞)

(2) 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 (列王紀下4章8-17節)—–聖經中第二件死人復活的神蹟(先知以利沙)

(3) 無名氏死人復活 (列王紀下13章20-21節)—-(先知以利沙)「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無名氏死人復活是最驚人的記載,這意味著復活的恩典,不是先知所接觸的幾位幸運兒而已,復活的恩典可以臨降所有親近神的所有無名小卒。這和新約提到許多聖徒復活 (馬太福音27章45-56節)一樣。復活不是幾個人,而是一群接受上帝恩典的罪人,就是你、我這些小人物。

聖經還提到末後的復活—人人都要復活,接受審判。


舊約聖經中的復活議題處處可見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我的心腸在我裡面消滅了!(約伯記 第十九章 25-27)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詩篇 第十六篇 8-11)

 

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他們心裡思想:他們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萬代;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

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

見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你不要懼怕;因為,他死的時候什麼也不能帶去;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他活著的時候,雖然自誇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誇獎你);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裡,永不見光。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篇 第四十九篇 10-20)


神啊,自我年幼時,你就教訓我;直到如今,我傳揚你奇妙的作為。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神啊,你的公義甚高;行過大事的神啊,誰能像你!

你是叫我們多經歷重大急難的,必使我們復活,從地的深處救上來。(詩篇 第71篇 17-20)


  1. 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你;你的懲罰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就傾心吐膽禱告你。
  2. 婦人懷孕,臨產疼痛,在痛苦之中喊叫;耶和華啊,我們在你面前也是如此。
  3. 我們也曾懷孕疼痛,所產的竟像風一樣。我們在地上未曾行什麼拯救的事;世上的居民也未曾敗落。
  4. 死人(原文是你的死人)要復活,屍首(原文是我的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來。(以賽亞書 第二十六章 16-19)

 

主對我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原文是風)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

對我說:人子啊,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所以你要發預言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我的民哪,我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成就了。這是耶和華說的。(以西結書 第三十七章9-14)


  1. 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原文是大君)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
  2. 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但以理書 第十二章 1-2)

  1. 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
  2. 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何西阿書 第六章 1-3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out of the belly of Sheol I cried,你就俯聽我的聲音。我說: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耶和華─我的神啊,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 you brought up my life from the pit。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vomited Jonah out旱地上。(約拿書第1-2章)

從原文看,先知約拿敘事表達就是不折不扣的下陰間belly of Sheol 、死裡復活you brought up my life from the pit的概念。


聖經中復活是最重要的主題,而復活的盼望源自猶太信仰,初代教會高度肯定並強調復活的重要性和確實性

 

聖經中復活是最重要的主題,而復活的盼望源自猶太信仰。然而,猶太信仰也不從起初就具有復活的盼望。賴特指出,早期的猶太信仰,鮮少關注個體的存亡,在意是國族及子嗣的永續長存,然而,百姓因深信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具有創造及再造的大能,克勝苦難及死亡的復活信念因此油然而生。不僅個體擁有復活的盼望,同樣經歷顛沛流離、衰敗死亡的國家,也因相信上帝,而有了被擄歸回的「復活」盼望。


初代教會繼承了這激進的盼望,吸納它成為信仰的核心。初代信徒一致肯定信徒有肉身復活的盼望。賴特強調,復活盼望是基督信仰的獨特標記之一,外邦人無人持相同信仰,猶太人也只是持盼望這議題的元素。初代教會卻高度肯定並強調復活的重要性和確實性


基督信仰一方面延續並光大了猶太的復活盼望,另一方面卻對這盼望做了許多不同層面的修正。賴特指出,這修正包括,基督徒不再對以色列懷抱被擄歸回的「復活」盼望。不是因為基督徒放棄了這盼望,而是基督徒認定耶穌基督成就應驗了這盼望。


耶穌就是以色列,他的死與復活就是以色列的被擄歸回。復活已經啟動,末世己經來到,但復活的全面實現仍有待基督再來。復活不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分作三個不同階段,先有耶穌的復活,再是現今存在的教會,最後才有全面最終的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