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王道維的部落格
最近巴黎奧運開幕式上有一個仿造達文西名作《最後晚餐》的表演,引起法國天主教與部分基督教團體或個人表達抗議,認為是對基督教信仰的羞辱。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反應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卻不必要,也可能誤導信徒搞錯信仰的內涵。
首先,這個開幕活動本身也有很多其他類似的嘲諷部分,例如對巴黎的公共交通、法國大革命時被處決的瑪麗皇后等。所以不必覺得是針對基督信仰。(但是當然,嘲諷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常見的形式,對於被諷刺者而言,多半不會好受的。這也是需要謹慎拿捏的地方,要避免對弱勢族群的諷刺。)
其次,從官方說明與創作者過往的作品可知,這個作品本身的參考是來自於17世紀法國藝術家,Jan van Bijlert的《眾神的盛宴》(1635年)——表現希臘眾神慶祝的婚禮的場合,阿波羅在桌子中央加冕和前景中的戴歐尼修斯(希臘神話的酒神)。(原作連結與圖片如下)
但是我個人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的確覺得像達文西的《最後晚餐》。這點我想創作者或大部分的觀眾不會沒有類似的感覺。但是如果是在諷刺或改作達文西的作品,若覺得受辱也應該是達文西本人。基督徒或教會本來就不必對號入座。
事實上,達文西自己就是一個同性戀者,他的宗教性繪畫作品本來就常超越傳統,包括這個最後晚餐(舉例來說,所穿的衣服與桌椅安排的方式,根本不是猶太人式的)。
所以這個作品剛開始也並不為當時的教會所接受,覺得也是不得體,只是後來名氣實在太大,後世基督徒將之神化為信仰的圖騰。以藝術之都巴黎來說,用這種藝術嘲諷的表達方式回應古典藝術,本身就很有創意,還蠻值得肯定的(雖然其本意可能不是如此)。
事實上,耶穌在世上沒有作錯事一樣常常被真實的嘲諷、羞辱、甚至被陷害而釘在十字架上,不是嗎?我覺得如果當代基督徒能夠不是因為自己的錯,而被世人誤解,雖然很遺憾,但實在不必氣急敗壞。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馬太福音5:10-11)
而且耶穌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正是為了那些污辱他或犯罪得罪上帝的人(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基督徒的),目的是捨己身讓世人與上帝和好,與彼此和好。這就是基督信仰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
所以,我的看法是,即使創作者或主辦單位真的想要藉此諷刺基督教(雖然我個人認為應該不是),那基督徒更是應該感恩,畢竟基督教會本來就不是在追求世俗的虛名,而應該追求真實與人和好並作對人有益之事。
人若因此而辱罵或諷刺,他自己後來會發現,不需要我們來自清,反而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寬恕與包容。畢竟這與基督所為我們承受的相比,實在算不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