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 第十二章:27)
基督徒的集體主義,是連於元首基督的集體主義。
”Collectivism or Individualism? The Tower of Babel as a Sociolinguistic Metaphor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ssianic Redemption”—-Jonathan Weiser/Journal of Ecumenical Studie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Volume 57, Number 1, Winter 2022/pp. 134-147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創10:1-12)
人們聚集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目的是「傳揚我們的名」。「傳揚某某的名」是希伯來文學中高舉、頌讚、尊榮的意思。
因此巴別塔事件,和亞當夏蛙吃善惡樹果實一樣,都是人們想要當家做主,甚至超越被造物的身分,能與造物主攀比爭強。
問題出在沒有生命樹的滋養,人們天生的劣根性已經在該隱殺亞伯(創4:1)、挪亞時代「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這兩事件中顯露無遺。
耶和華即時的介入,原因是「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這句話原文意思是,以後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禁止」。
巴別塔是集體主義collectivism的極端例子,此例一開,個人自由意志將受到摧毀性的消滅,王權和神權的緊密結合,專制暴政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