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伯來經卷將何西阿至瑪拉基設計為一本書,稱為12小先知書,而《撒迦利亞書》是12小先知書中的第11卷。
撒迦利亞(Zechariah)先知的故事是發生在被擄者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之後,《以斯拉記》告訴我們撒迦利亞、哈該及耶利米先知都說以色列的被擄將持續 70 年,並一起挑戰並激勵人們重建聖殿,尋求實現上帝的應許。(拉 5:1-2)
本書開頭的日期也告訴我們70年即將結束,但回到土地上的生活卻很艱難,重建聖殿的希望似乎也很難實現。
撒迦利亞與哈該是同時代的先知,也是一位祭司。他於主前520 年哈該開始預言後不久,才開始他的預言。從《撒迦利亞書》1章1節和《以斯拉記》5章1節,我們知道先知是比利家的兒子,而易多是他的祖父。
撒迦利亞名字的意涵是「耶和華記得」,這可能是對先知的預言作了一個很好的定論,上主一定記得我們。
根據《尼希米記》 12章4節,撒迦利亞的祖父易多與所羅巴伯是從巴比倫被擄歸來;而《尼希米記》 12章16節也將撒迦利亞列為易多祭司家族的族長。即使撒迦利亞第一次說預言時還是一個年輕人(迦2:4),然而作為祭司和先知的他,應該熟悉偤太人的律法及敬拜習俗才對。
他的生命可能延續到薛西斯一世(主前485-465 年)的統治時期,這位王在聖經中因立以斯帖為王后而聞名。
這時偤大百姓從巴比倫被擄歸來已將近 20 年,但他/她們因外來撒瑪利亞人的強大反對而感到心灰意冷;而且,從《哈該書》我們也知道返鄉百姓因外來阻礙而漸安於現狀,早期先知們所期待的那種回歸耶和華的靈性復興也尚未再起,重建聖殿的工作就此被擱置下來。
而撒迦利亞與比他年長的哈該最關心的,就是偤大百姓能有再度興起重建聖殿的熱情?雖然哈該的整體信息更多的是一種警告,但撒迦利亞則強調一種重建聖殿的鼓勵和希望。
雖然撒迦利亞先知的預言涵蓋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但先知似乎繼續在人民中繼續宣道,直到聖殿重建為止,儘管從那時起並沒有任何他的預言被記錄下來(拉5 :1-2)。
舊約聖經沒有提到撒迦利亞是如何過世的;然而,在馬太福音 23 章 34-36 節中,耶穌在譴責第一世紀的偤太領袖時卻提到了撒迦利亞,說:「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如果這裡指的是先知撒迦利亞的話,那麼他可能因激怒百姓而在聖殿庭院裡被自己百姓所殺害。
《撒迦利亞書》第 1-8 章中,先知看見的異象和信息,大概都發生在與哈該相同的時間段內,也就是從主前 520 年至518年。 520 年10 月到 11 月開始,先知就呼籲偤大人民悔改(迦1:1-6)。
然後,他在519 年2 月15 日那個不安寧的夜晚,看到了八個異象(迦1:7-6:8),描繪了末世時代的到來以及末世社會中的景況。
撒迦利亞的異象是被安排在一個對稱的結構中,第一個和最後一個(1:8-17, 6:1-8)描述了4名天啟騎士,他們就像代表上帝在世界上巡邏的護衛員一樣,預言耶路撒冷將得到復興,許諾耶路撒冷城和聖殿的重建、推翻敵對國家、剷除邪惡,以及耶和華和未來的大衛王國將回到人民身邊。
第二和第七個異象( 1:18-21, 5:5-11)的對稱,是描述作為過去以色列導致流亡的罪惡及反思。第二個異像是關於四個角,象徵攻擊和驅散以色列的國家。就像亞述和巴比倫一樣,這些帝國本身也被一群鐵匠分散開來,就像後來興起的波斯及希臘。而與之對稱的第七個夢是關於一個在籃子裡的女人,她是以色列幾個世紀以來違反聖約的象徵,而且很快就被其他長著鸛翅膀的婦女帶到巴比倫了!。
第三個和第六個異象(2:1-13, 5:1-4)的對稱,是描述它們都專注於新耶路撒冷的重建。第三個異象說一個男人在測量城市,而這是上帝應許耶路撒冷將被重建,並成為各國與上帝子民一起敬拜的燈塔。
在第六個異像中,一個捲軸在新耶路撒冷周圍飛翔,懲罰竊賊和說謊者,其意涵就是新耶路撒冷已是一個被上主以經卷淨化罪惡的地方了。
第四個和第五個異象(3:1-10, 4:1-14)的對稱,可說是位於異象的中心。它們預表被擄歸回的兩位主要領袖:大祭司約書亞和大衛王後裔所羅巴伯。
約書亞以髒衣服的形式,象徵性地穿著以色列的罪孽;但在第四個夢中,這些衣服被脫掉,並給了他新的乾淨的衣服和頭巾,作為上帝恩典的象徵。
天使告訴約書亞,如果他繼續忠於上帝,他將領導人民並成為未來彌賽亞國王的象徵。第五個異像是兩棵橄欖樹,它們為一盞精緻的金燈提供油料。這盞燈象徵上帝對祂子民的注視,而兩棵樹則象徵受膏的領袖約書亞和所羅巴伯,他們正在領導聖殿的重建工作。
然而,如果這只是政治操作的結果,新聖殿就不會成功;反而,這兩者都必須依賴上帝的靈才能運作(4:6)。
這些夢以《撒迦利亞書》6 章 9 節至 15 節中的簡短異象來作結束。它延續了第四個和第五個異象的中心主題。約書亞祭司被授予一頂王冠,並被視為未來彌賽亞的象徵,他也將成為上帝國的祭司。
然而,撒迦利亞也說,只有百姓忠於上帝並遵守聖約時,這一切才會實現。這三個異象共同強調了彌賽亞國度的來臨是以這一代的人是否忠心於上帝為前題的。
異象願景結束後,《迦利亞書》 7-8章談到另一個挑戰。一群以色列人來到這裡,他/她們為聖殿被毀將近70年而哀悼。他/她們問:「我們應該停止悲傷嗎?上帝的國度即將來臨嗎?」由此,先知撒迦利亞再次提醒他/她們,就是他/她們的祖先拒絕上帝透過先知的呼召,因而導致被擄( 7:4-14)。
先知在書中重複了這個古老的預言,這一代的人將會看到彌賽亞王國,但前提是他/她們有否追求正義並保持對聖約的忠誠。換句話說,先知反問了人民一個基本問題:你們願意成為準備好接受並參與在上帝國即將到來的那種人嗎?
這些異象發生兩年後,隨著聖殿接近完工,撒迦利亞也在518 年12 月7 日傳講了四個信息,呼籲百姓追求聖約的忠誠,並著眼於耶和華國度的完全實現,屆時禁食將成為盛宴,列國將來到耶路撒冷分享這祝福(7:1-8:23)。
而第9 -11章及第12-14 章的最後兩個神諭,是戲劇性地描繪了耶路撒冷未來的一場戰爭,述說耶和華上帝重返祂的子民並建立祂的王國。雖然9-14章沒有表明日期,但從第9 章13 節中所提到的希臘,表明這些預言是在較晚希臘化時期才完成的,甚至有學者認為這可能出自兩位不知名的作者之手。
最後這兩個神諭(9-11, 12-14)與前8章有很大的不同,每一幅都很像是關於未來彌賽亞王國的拼貼畫一樣。第一個神諭(第9-11章)描述了一位謙卑的彌賽亞國王騎著驢子進入新耶路撒冷,在萬國之上建立上帝的王國。
此時,國王被象徵為以色列羊群的牧羊人,但卻被自己的人民所拒絕;難道百姓對他/她們的牧羊王,會這樣永遠的拒絕嗎?
最後的神諭(第 12-14 章)看來給了明確的答案。新耶路撒冷被描述為上帝的正義是最終擊敗列國邪惡的地方。然而,上帝也會面對自己子民的叛逆,祂要將祂的靈澆灌在他/她們身上,使他/她們悔改,並為拒絕彌賽亞牧人的事實而悲傷。
神諭的最後是以新耶路撒冷作為所有國家的聚集點來作結束,這座城市變成了一座新的伊甸園,一條活水之河從聖殿流出,為萬物帶來治癒。
讀《撒迦利亞書》時,我們住在台灣的基督徒,也可深切地先問自己一個基本問題:不論台灣處在什麼處境,我們都願意成為準備好接受並參與在上帝國即將到來的那種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