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生《天國的牧養學》慢讀。
我的反省之一是關於現在的神學生、傳道、牧師、聖經教導者…,所謂言說上帝的見證者們。(關於自己)
畢德生這樣形容我們身處的時代:
「這個時代與受造物的個別情況及基督救贖的現場脫節,這主要是由於群眾運動下的概括化泛論(generalization),以及制度化工作所帶來的去人格(impersonalization)所造成」。(頁10)
試問:我們的講台、成人主日學、言行舉止等等是不是就是一套大眾愛的「心靈課程」:一種信心與反智的循環論證特徵。
極端的說,一個事實是基督徒不讀聖經了!覺得基督教《神學與哲學》的耐性閱讀與關注是沒有必要,問AI深尋就好!把講台精彩呈現就夠了,沒空與朋友家人的生命現場「深度閒聊」……,不是嗎?
畢德生還描述到一個失衡,欣賞榮格(Carl Jung)的諾斯底(gnostic)原型,勝於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當時代為信仰去勇敢論證。(頁11)值得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