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伯拉罕在陰間?

非比的基督徒基礎教育


 


在一般基督徒的想法中,亞伯拉罕死後在天上與神同在,但是有人引述聖經,指出亞伯拉罕是在陰間。

聖經路16:19-31是段著名的經文,有錢的財主天天奢華宴樂,討飯的拉撒路被放在財主家門口乞討。後來乞丐和財主都死了,財主在陰間受痛苦,乞丐被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得安慰,財主遠遠的看著拉撒路,喊著說可不可以叫拉撒路過來,沾點水涼涼我的舌頭,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做見證,免得他們將來也到這受痛苦。


若只從這段經文來看,財主、乞丐、亞伯拉罕應該都在同一個「大空間」,但處在不同的區域,彼此可以看見,但又不能跨區,區域和區域間有「深淵限定」(路16:26),這個「大空間」很明顯地就是死人所去的「陰間」,一些解經家認為這段經文顯示了亞伯拉罕在陰間的樂園享福,而財主則在陰間的地獄受苦。


但,這段經文真的是告訴我們亞伯拉罕在陰間,或是陰間分了兩個區域,一個是受苦的地獄,一個是享福的樂園嗎?若要正確地了解這段經文,就要留意經文當時的背景。耶穌身處的社會深受兩個文化影響:猶太文化、希臘文化。


人死後會去哪?這是個令人好奇又害怕的問題,對於未知我們總是充滿恐懼。不同的文化對於人死後去哪,有不同的看法。


希臘文化下的世界觀,希臘人認為陰間分三個區域:「平原」(水仙平原Asphodel Meadows)、「樂園」(Elysium至福樂土)與「地獄」(Tartarus)。


猶太文化則簡單地多,「陰間」(Hades)是死人去的地方,相對於陽間就是活人在的地方,關於陰間就沒多再說些甚麼。


這段經文提到了陰間的享樂與受苦,我們現在無法十分肯定,耶穌所說的故事是真實的景況或是虛構的比喻,還是引述當時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流行民間故事來說他的道理?

不過,若從前後文來看,答案應該是很清楚的。耶穌講這段經文的重點,不在說明亞伯拉罕是否在陰間,或是陰間的境況,若我們把焦點放在陰間,那可能就失焦,放錯重點了。


這段經文的結論是: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16:31)

耶穌的這段話主要在指責猶太人不信的硬心,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仍然不聽勸。我們如今讀經的重點應該放在當時猶太人對耶穌言行的反應,或是想想對現在的我們有甚麼提醒或啟發?怎麼會將重點放在陰間呢?


我們閱讀這段經文時,不應放錯重點,耗費時間在亞伯哈罕在哪裡或陰間結構的探秘,有些問題我們現在所知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了。

現在的我們,應該掌握在這段經文中耶穌教導的重點與核心,提醒自己不要像當時的猶太人硬心悖逆,應留意聽從與信靠主的帶領,好好地在有限的生命年歲依主而活,成就上帝美好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