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感覺,喜樂是一種狀態,在基督裏的狀態
快樂是一種感覺,是人對外在環境的反應,是即興的、屬於特定一段時間的。
喜樂既是一種心情和感覺,更是存在的一種心態,是長時間的愉悅和滿足。
喜樂的感覺並非源於外在環境的順利,乃是由裡面的心態引導而產生出來的。 因此,喜樂是可以用意志來決定的。 儘管心裡有難處,心中仍有平安;儘管要付出代價,自我仍然覺得有價值、有滿足。這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
喜樂和平安是一體的兩面,是「在基督裏」的外顯
在最後的晚餐,主耶穌對門徒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六24)
又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心裏平安者才會自然而然的喜樂,喜樂也會帶來心理的平安。
從保羅的書信和經歷中,可以讓我們學到喜樂人生的祕訣:「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
保羅蒙主選召作外邦福音的使者,為基督的僕人,一生為主而活,多受勞苦、下監獄、受鞭打、受危險、受饑渴……(林後十一23-30)。他的福音使命有無比沉重的負擔,但仍然過著很喜樂的人生。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說:「你們要靠主喜樂」、「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靠主大大的喜樂」(腓三1,四4、10),信中洋溢著喜樂的氣息。
在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中也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
不住的禱告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弗六18)。保羅自己在監牢時,卻仍以身作則勸勉我們「要靠主喜樂」(腓三1)、「要靠主常常喜樂」。
至於要怎麼樣靠主呢?他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C. S. Lewis says that a lack of praise of God is a lack of reality, and praising him helps us enter the real world and enjoy him more fully.”
―
凡事謝恩–知足
保羅說:「我靠主大大的喜樂……;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四10-12)。
「知足」是保羅常常喜樂的祕訣。知足是無論富足或不足都感到充足,可以活得自由自在。感到不足,常是一個人憂愁的原因,一旦憂愁了,就不快樂。。
保羅喜樂的最根本因素是是「活出基督(人生打了一場美好的仗)」
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也就是說,他的人生是活得有意義與價值的,因此帶來喜樂的人生。
他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2-14)。
從聖經這上帝視角看來,保羅是高度成功的。他跟隨基督,走十架道路,過著有意義的一生,更因在基督裏,心靈上享有主耶穌賜下的平安而喜樂的美好歲月。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於神。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6)
許多利用基督而在基督教發展成功者,他們卻是;
凡事都是為自己宗派團體好,好叫各種名目的金錢奉獻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於名牧教主。
所以我們膽大包天,外體靠著專業打理,鏡頭下依舊亮麗,內心卻一天毀壞一天。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投資,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屬於自己永遠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