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利賽人的禁食 VS 耶穌教導的不同之處

法利賽人的禁食在聖經中多次被提及,特別是在福音書中,耶穌與法利賽人對禁食的理解產生對比。以下是一些關鍵經文和背景資訊,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法利賽人的禁食習慣及其與耶穌教導的不同之處。


1. 法利賽人禁食的習慣

法利賽人通常每週禁食兩次,根據 路加福音 18:12,有一位法利賽人在禱告時自誇說:「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這顯示出當時法利賽人嚴格遵守禁食的傳統。

雖然摩西律法明確要求以色列人在 贖罪日(利未記 16:29-31)禁食,但法利賽人進一步發展了自願性的禁食制度,通常是在週一和週四(根據塔木德的記載),作為一種敬虔的表現


2. 耶穌與法利賽人關於禁食的對話

📖 馬太福音 9:14-17;馬可福音 2:18-22;路加福音 5:33-39
耶穌的門徒不像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那樣禁食,因此有人來問耶穌:「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麼?」耶穌回答說: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馬太福音 9:15)

耶穌用 新郎的比喻 來表達,當祂(新郎)與門徒(陪伴之人)同在時,禁食是不合適的,因為這是喜樂的時刻。然而,當祂離開時,門徒才會有禁食的需要。這與法利賽人將禁食視為固定的宗教義務不同,耶穌更強調禁食的時機與內在意義。


3. 法利賽人禁食的問題

📖 馬太福音 6:16-18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談到禁食時,提醒門徒:「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這表明法利賽人的禁食有時帶有炫耀的成分,他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敬虔,而不是單純地向神謙卑。耶穌教導真正的禁食應當是內心向神的悔改,而不是外表的表現。


4. 耶穌教導真正的禁食

耶穌沒有反對禁食本身,而是反對錯誤的動機和態度。在 馬太福音 6:17-18 中,祂教導門徒:「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乃是你暗中的父察看,祂必在暗中報答你。」這顯示出,真正的禁食應該是對神的敬虔,而不是取悅人或贏得人的稱讚。


5. 法利賽人的禁食 vs. 耶穌的教導
比較點 法利賽人的禁食 耶穌的教導
頻率 每週兩次(週一、週四) 沒有固定頻率,根據需要進行
動機 顯示敬虔、遵守傳統 真誠悔改、親近神
方式 外在表現,常讓人知道 內在對神的敬虔
時機 固定、制度化的 隨時可行,特別是需要與神更親近時

結論

法利賽人的禁食本身不是錯誤的,但耶穌提醒我們,不應該將禁食當成一種炫耀敬虔的手段,而是應該真誠地尋求神。今天的信徒可以禁食,但應該按照聖經的原則,帶著謙卑和對神的渴慕,而非單單為了遵守宗教傳統或獲得人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