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前的兩銅柱
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厚四指,是空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耶50:20-21)
耶利米書的最後一章基本上重復了列王記下最後一章,平靜但沉痛地講述了耶路撒冷以及神的聖殿被巴比倫毀滅與焚燒的歷史。但與尊重歷史事實的列王記不同,耶利米書更加強調先知的觀點:聖殿的毀滅是因為虛假的信仰。
那立在聖殿門前的兩根光明閃耀的銅柱,雅斤與波阿斯 (王上7:21),就是耶和華聖殿信仰的最佳保障:雅斤的意思是祂必建立,波阿斯的意思是力量在祂,亦即上帝以力量建立祂的聖殿。無視這兩銅柱的本質:空的!
數百年間,空心的銅柱看遍了君王、祭司、百姓數之不盡的祈禱、跪拜與禮物,最後被巴比倫的士兵拆毀,搬運、融化、重鑄,甚至再次被立在殿門口,巴比倫的神殿前。這樣的信仰不夠虛假嗎?
待到摩西領了百姓出埃及,上帝要百姓準備會幕,可以移動的帳篷當作居所。因為住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住,而上帝喜歡和祂的百姓同住,你們在哪裡,我也在哪裡。
當百姓進了迦南地後,上帝也從未吩咐建造聖殿。直到大衛王驚覺自己有一棟香柏木的華美宮殿,而至高上帝卻只有一頂小破老的帳篷,動了建造聖殿的念頭。
結果上帝說什麼呢?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
再一次地,上帝喜歡祂小破老的帳篷。因為這是摩西和百姓第一次為了祂蓋的,上帝看重祂們的心意,祂也永遠紀念。人有時不也如此?寧願穿、帶著磨損與老舊的衣物和手錶,因為這是珍愛之人給予的特別禮物。
每位獻祭的百姓,都會看到這榮耀聖殿與兩根銅柱,不由得生出自豪之心:我的神/聖殿真了不起!直到被耶利米先知狠狠地澆了一頭冷水:這是虛假的!銅柱是空的!
華美的聖殿從不是上帝同在的保障。上帝從沒有變過,祂從不喜歡一棟固定的房屋。祂喜歡可以移動的帳篷,跟著你、跟著我,因為祂無時無刻都念著你與我。祂不要求你走到聖殿,因為祂體恤你的痛苦、看顧你的軟弱。你來不,所以我來了!
祂不要求你來、你拜、你奉獻,而是我來、我流血、我獻上自己的一切!
那行動、堅定、光明的雙腳何等美好!真實的雅斤與波阿斯!通過祂,得以真正進入那天上門、神的殿!
上帝住在祂所喜悅的帳篷裡,你的身上與我的身上,或許平凡、不甚起眼,卻可以行動、與耶穌基督一樣能夠流淚、灑血、獻上自己,編織成永生神的會幕。
但上帝在哪?在高聳的銅柱後、華美的聖殿裡?還是先知、使徒與弟兄姊妹無人在意、甚或卑微的淚水和血滴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