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真實、也是許多信徒內心深處想問但又不敢問的問題。讓我們以愛中持守真理的角度,來誠實面對這個問題。
為什麼康希牧師復出後,雖然講道風格有所轉變,也表達過悔意,卻沒有明確「公開否定成功神學」或承認過去的教導錯誤?
一、可能的原因分析(屬靈與現實並存)
以下不是為他辯護,而是嘗試理解背後可能的考量:
1. 面子與過去的教會形象包袱
康希牧師曾領導亞洲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靈恩教會之一,許多會友、牧者、甚至其他教會都是在他過去的教導下成長的。
若他公開否定成功神學,等於否定他過去幾十年的講道內容與教會體系,也可能讓許多支持者產生動搖,甚至導致人數流失或信仰危機。
真誠悔改通常需要極大的謙卑,特別是當這樣的悔改會動搖過去自己建立的一切。
2. 他可能認為「我教導的不是極端成功神學」
有些領袖會這樣自我理解:「我不是傳講極端的『給一百得一萬』的繁榮神學,而是教導神祝福人、使用人影響社會,這難道錯了嗎?」
所以在他眼中,可能不覺得自己需要「否定全部」,而是只要「調整偏差」就好。
問題是:他是否願意坦誠說明過去有哪些偏差,哪些是不合聖經的誤導? 至今還沒有這樣明確的說法。
3. 文化背景:華人教會不常公開認錯
在東亞或東南亞教會文化中,領袖公開承認錯誤並不常見。比起「透明悔改」,更多時候是「沉默轉型」,期待大家慢慢遺忘。
康希牧師可能採取的是這樣的「轉變但不對外說明」的模式。
4. 恐怕會帶來連鎖責任問題
若他公開說「過去我教導錯了」,那是否代表那些跟著他教導的人也要道歉?那麼曾以此教導寫書、辦聚會、募款的行動是否也要被審查?
這將牽涉龐大的教會網絡與合作關係,可能讓更多人面臨壓力與責任追究。
5. 深知成功神學洗腦催眠以及吸引金錢的效果,捨不得放棄。恐怕「十字架討厭的地方」會嚇跑沉浸在成功神學的康希迷。
二、舉例對比:有些領袖曾公開悔改
以下是一些曾經公開修正自己神學觀點的例子,作為參考對照:
領袖 | 悔改內容 | 是否公開 |
---|---|---|
比爾·強生(Bill Johnson) | 修正對神醫的過度期待觀點,強調神主權 | 公開講道中提及 |
喬治·華納(George Warnock) | 晚年公開承認早期靈恩運動中有過熱與偏差 | 寫書澄清 |
珍·強森(Jen Johnson) | 從過度情緒化的敬拜教導轉為更扎實神學 | 受訪公開分享轉變 |
三、聖經中的原則與榜樣
大衛王 — 公開認罪
「我得罪了耶和華。」(撒母耳記下 12:13)
當先知拿單指出他的罪,他沒有轉移焦點,也不是私下處理,而是公開悔改,甚至寫下詩篇51作為敬拜的教材。
彼得 — 公開失敗,被主修復
三次不認主的記錄成為歷史記載,但也成為見證他悔改與恢復的榮耀。
屬靈原則:
「行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主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翰一書 1:7)
四、作為信徒,我們該如何回應?
我們可以這樣做:
-
持續為他禱告:求主繼續在他生命中工作,使他在光中行走,帶來更深的見證。
-
保守自己的心:不因人的跌倒或遲疑而絆倒,堅持以神的話為最終標準。
-
渴慕健康神學:自己進入更深的查經與門徒訓練,不依賴人,單單依靠神。
-
若有機會對話:可以用謙卑的方式提出問題,成為真理與愛中的提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