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本仁》(John Bunyan)的經典著作《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與我們所談的《信仰成長路線圖》之間,有極其深刻的關聯。它們都描繪了一位信徒從「信主起點」到「進入永恆榮耀」的旅程,只是方式不同:
-
《信仰成長路線圖》是教義性的整理(出自聖經經文)
-
《天路歷程》是寓言式的敘事(信仰旅程的象徵畫卷)
一、《天路歷程》總覽:一位朝聖者的故事
基督徒(Christian)從「沉重城」(City of Destruction)出發,踏上前往「天城」(Celestial City)的旅程,沿途經歷各種試煉、誘惑、失敗與得勝,最後靠著信心與恩典抵達目的地。
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幅信仰成長路線圖的故事版。我們可以將兩者一一對照:
二、對照:《天路歷程》 VS 《信仰成長路線圖》
《信仰成長路線圖》階段 | 《天路歷程》對應場景 | 意義與教訓 |
---|---|---|
悔改與信靠福音 | 他讀書驚醒 → 逃出沉重城 → 過「窄門」 | 真實悔改與重生,離開滅亡之地進入救恩之門(參:馬太7:13-14) |
與基督聯合(重生) | 背負重擔 → 來到十字架山,重擔脫落 | 與基督聯合,罪得赦免,得著新生命(林後5:17) |
心意更新、成長過程 | 經過困難谷、虛榮市、懷疑城堡等 | 信徒在世上經歷試煉與靈性爭戰,學習倚靠真理(雅1:2-4) |
結出聖靈果子 | 與同伴「忠信」同行,幫助他人 | 在團契中彼此建立,生命逐漸轉化、顯出基督品格 |
得榮耀、與主同在 | 穿越死亡之河 → 進入天城 | 完成信仰之路,得著永恆的冠冕與主的歡迎(提後4:7-8) |
三、兩者共同傳達的核心真理
核心真理 | 說明 |
---|---|
信仰是一段旅程,而非一個事件 | 悔改信主是起點,但需要忍耐、信心與倚靠走到底(來12:1) |
成長是曲折的,包含失敗與悔改 | 像基督徒曾走錯路、跌倒,但恩典仍引導他回轉(詩37:24) |
成聖需要同伴、真理與屬靈爭戰 | 忠信(Faithful)、盼望(Hopeful)是關鍵角色,象徵團契與彼此鼓勵(傳4:9-10) |
終點是榮耀的,值得忍耐到底 | 不要只滿足於今生的安慰,要仰望永恆獎賞(來11:13-16) |
四、《天路歷程》的聖經根基
雖然是寓言小說,但整本書充滿聖經語言與神學邏輯。約翰‧本仁以《希伯來書》、《彼得前書》、《馬太福音》、《啟示錄》等經文為基礎,勾勒出一位基督徒「朝聖的生命」。
結論:兩者互補、互證
《信仰成長路線圖》 | 《天路歷程》 |
---|---|
聖經系統神學式整理 | 故事/寓言/文學呈現 |
適合教學、查經、反思用途 | 適合靈修、默想、團契討論 |
幫助你「知道該走什麼路」 | 幫助你「感受到信仰的真實旅程」 |
所以,《天路歷程》正是「信仰成長路線圖」的敘事版本與情感延伸。若將兩者結合使用,更能讓信仰不只停留在知識層面,而進入經歷與生命更新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