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世」是始終是佛教徒很棘手的問題。投胎為人真的會比在空中翱翔的鳥、水中優游的魚好?投胎入權貴之家會比平凡家庭幸福?
2017年7月20日紐約時報專欄「你願意和他人交換人生嗎?」統計調查,絕大多數的人是不願意跟他人交換的,文章的結論是;
當我自問是否願意和另一個人交換人生的時候,其實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問自己是否想要擁有為其他人所有的那些關係的品質。不管那是什麼樣的品質,可能都不同於我自己的、對我來說具有深刻意義的種種關係的品質。我正拿自己看重的兩種東西作比較,一種源於我自己的體驗,另一種則源於所有最重要的特徵都在我掌控之外的體驗。一旦認清這一點,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交換人生這種事情——即便真的可以交換——便很可能不會發生了。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那些更富有、更知名、更受認可、更有影響力或更美貌之人的生活常常被擺在我們面前,彷彿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某種東西。當然了,渴望本身並沒有錯。但當這些人的生活作為我們的心之所向、作為我們如果有能力肯定想要擁有的東西被呈現給我們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一幅要求我們忘記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最重要的圖景。在一個貪婪佔據著人心的時代,一個對貪念的規範化約束基本已土崩瓦解的時代,意識到如果從所有個人歷史當中加以選擇,我們有可能選擇的是自己的歷史,這會讓人感到安慰,或許也勢在必行。
所以,人無論處在任何環境都有不滿意地方,也有感到幸福的地方。因此轉世要如何去定義好或壞?如果無法定義好或壞,這樣沒有抑惡導引善的教義就沒有意義。聖經卻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試問,哪一種較為明確而導正的力量較大?
「轉世」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本影片提出的質疑。達賴在影片最後三分鐘才做出回答。他的回答非常超現實化,他說地球人口越來越多,不單單是原本地球的人死後轉世而來,有可能從無限大的宇宙,遙遠的星球而來。
這種科幻的答案,由於,目前科學家無法證實宇宙中哪個遙遠星球還有人類,只能說,達賴真的智慧很高,太有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