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中的服事—曾劭愷老師

2016/09華神院訊

神學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教導傳道人明白自己的軟弱、倚靠神的恩典。」主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整本聖經只有兩個人還沒死,就被神接走的。一個是以利亞,另一個則是以諾。「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五24)

這裡中文翻譯可能不是很清楚,原文意思是:「以諾還活著的時候,神就直接把他從世上接去。」聖經說以諾與神同行。同樣的形容雖然沒有用在以利亞身上,但舊約的記載讓我們看見,以利亞的生活與神非常親密,日日與主同行。他行過的神蹟甚至多過摩西。摩西只有在神吩咐他的時候才能行神蹟,但神卻與以利亞親近到一個程度,只要以利亞想要行神蹟,跟神禱告一下,就能行出來。整本聖經裡,唯有耶穌行神蹟勝過以利亞,耶穌不用禱告就能行神蹟,因為祂自己就是神。耶穌之外,能夠隨時行神蹟的,就只有以利亞,還有他的徒弟以利沙。假如聖經用「與神同行」四個字來形容以諾的一生,那麼我們反過來想,聖經就是用以利亞的一生來形容「與神同行」這四個字。這兩人一輩子親近與神同行,最後還不見死,就被神接去了。
「與神同行」的一生是什麼樣子呢?是完全聖潔、不會犯錯、沒有軟弱、從不懷疑神嗎?看看以利亞的故事就知道了。以利亞與神同行,最重要的不在於他行了多少神績,而是他所作的事,背後的那種使命感。這使命就是宣告神的國度、神的主權,把人帶到神面前。他所注視的不是今世,而是神永恆的國度。
「與神同行」的「行」,原文是「行走」,不是漫無目的地走,也非散步,而是朝著某個方向、目標前行。因此,當創世記說以諾「與神同行」時,我們便可想像他不是在地上漫無目的地度日,而是像以利亞般有呼召、有使命、有方向、有目標。他的每個決定、行動,都朝向這個目標,而且不單是一人,乃是與神同行。他自知活在地上的目的就是要榮耀神、以神為樂,也知道今生只是一個旅程,是通往那個目標的一個途徑,就好像希伯來書十一章所說,他知道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但千萬不要誤會,以為以諾跟以利亞二人既然與神同行,就沒有軟弱、不會遠離神。以利亞也曾軟弱、懷疑神,會跟神鬧彆扭。當時以色列王亞哈娶了一外邦女子耶洗別為后,這耶洗別是拜巴力的。由於他們離棄神,以利亞就降災禍在以色列,迫使以色列王族還有巴力的先知出來與他對決。在迦密山上,亞哈率領巴力的眾先知跟以利亞鬥法,結果以利亞憑一人打敗了四百五十個事奉巴力的先知,讓在場的以色列群眾還有亞哈王看見巴力只不過是個偶像,根本不配與耶和華為敵,群眾看見耶和華的大能,都大喊「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以利亞就吩咐這些人拿住巴力的先知,全部就地正法。鬥法結束後,以利亞以為以色列終於可以復興,以為亞哈王會悔改,廢掉邱壇。沒想到事實正好相反,以色列人依然故我地拜巴力,而亞哈回家後不但不悔改,還把所受的屈辱告訴耶洗別,心硬的耶洗別就派兵追殺以利亞。
以利亞整顆心都涼掉了。他這輩子沒有行過這麼大的神蹟。在迦密山上大敗巴力先知,應該是以利亞事業的最頂峰,這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先知賭上性命,打下最轟轟烈烈的一場勝仗,居然還是沒辦法帶來以色列的復興。以利亞是個有方向感的人,這類的人最重視「意義」,他所做的事一定要有意義、有目標,他決不是為打敗巴力先知而去跟他們鬥法,乃為了以色列的復興,為了神的國度。如果以色列不復興,他所作的就沒意義。他以為這次亞哈王會悔改,帶來以色列復興,結果卻不是這樣的時候,他整個人就崩潰了。而且以利亞也知道,以色列的復興是在乎神的作為。以利亞替神做了這麼大一件事,神卻沒有讓以色列復興,就等於是神讓以利亞的努力、熱心通通付諸流水。以利亞覺得自己被神耍了:「說什麼陶我、造我、用我,明明就是玩我、耍我、弄我!」
於是,以利亞離開以色列,逃離這個玩弄他的上帝。「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王上十九4)你看,以利亞不是怕死才逃走的。在舊約文學裡面,樹跟神的先知好像有種很特殊的關係,好像先知對神生氣的時候,就會坐在樹下求死。約拿離開尼尼微之後,也是在一顆樹下抱怨神,向神求死。這裡以利亞在樹下對神說:「耶和華啊,罷了!」英文翻成 “I have had enough, Lord!” 「『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我們可以想像,以利亞是極其灰心,不能理解上帝的作為。「我一點用也沒有,死了算了!要復興以色列,讓耶和華自己去搞吧,老子不幹了!」
「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十九9)神來找人了。「你在這裡作什麼?」神為何問以利亞這個問題?原來當時猶太十二支派已分成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以利亞蒙召要在北國以色列當先知。結果他現在跑到何烈山,就是西乃山,是在南國猶大的最南邊。如果他只是要躲耶洗別的追兵,何必逃到猶大最南邊?他不是在躲耶洗別,而是在躲避神!他想離開他蒙召事奉的地方愈遠愈好;他想要逃離神的呼召、他的使命,因為他已經受夠了。假如你現在正與神同
行,可以跟你保證:如果有一天你想逃離神,不論你怎麼逃,神也一定把你找回來。祂不會撇下你。
但上帝用的方法很奇妙,祂不是用強迫的。我們看見以利亞花了四十晝夜的時間來逃離神。這時耶和華如何對待以利亞?我們作父母的,或者談戀愛的男女朋友,或夫妻,碰到心愛的人如此對待我們的時候,往往會愈抓愈緊,反倒讓對方感覺窒息。耶和華神不是這樣的。以利亞想要離開神,去喘口氣,神就派了一位使者送食物跟水給他,讓他有力氣去逃離神。
天使對以利亞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這乃是一語雙關。以利亞一路逃到何烈山,這路甚遠,耶和華派天使送食物給他,讓他能夠抵達何烈山。其中還有更深的涵意。「你當走的路甚遠」,什麼路?與神同行的路!耶和華讓以利亞耍耍脾氣,發發飆,等他冷靜下來以後,還要帶著他走更長的路呢!神賜給他力量、賜給他食物與水,他才有力氣逃離神!連逃離神,他都必須倚靠神的恩典!這就是與神同行的人!他與神同行,是因為神與他同在,不是他自己緊跟著神!上帝真是滿有恩慈。祂給以利亞的不是幾粒冷掉的臭饅頭,是炭火燒的餅!熱烘烘的烤
餅,現烤的!
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光靠食物,是沒辦法延續生命的。以利亞需要的不只是餅,他需要神的話語,雖然他當下正在對神發脾氣。四十晝夜過去了,以利亞到了何烈山,找到一個山洞就住進去。這時上帝終於對以利亞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注意以利亞的回答。第10節:「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一方面抱怨神,一方面也是在對神訴苦。
上帝開口問:「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好像父親對孩子一樣,帶著責備,也帶著安慰,引導孩子把心裡的埋怨、委屈說出來。以利亞訴完苦之後,耶和華對他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創世記一章說神的靈運行的水上的時候,用的是 ruah,就是「風」的意思,而「運行」這個動詞好像老鷹撲水那樣,是很強烈的動作,這裡耶和華是像烈風一樣顯現的。地震也經常跟神的作為連在一起,耶穌死的時候,還有空墳墓打開的時候,都有大地震。聖經更說「神是烈火」,耶和華第一次在西乃山上對摩西顯現的時候,就是燃燒荊棘的烈火。但這次耶和華在同一座山上向以利亞顯現。「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不是烈風,不是地震,不是烈火,而是微小的聲音,gentle whisper, gentle breeze,一陣微風,溫柔的微微細語。
但這麼溫柔的細語,卻讓以利亞極其敬畏。13節:「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用外衣蒙上臉,是敬畏的表現,因為在微風中顯現的耶和華,跟地震、烈火中所顯現的,一樣大而可畏。這就是恩典的奇妙,好像「奇異恩典」詩歌裡面說的,「恩典使我敬畏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最親密的溫柔細語,卻仍大而可畏。
「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一模一樣的對話,但這次處境完全不同了。不再是抱怨,而是充滿敬畏,把困難帶到神面前。耶和華對以利亞說:「你回去,繼續事奉我,我還揀選了以利沙,繼續你的未竟之功。不要灰心,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原來,以色列的救恩,真的是掌握在神手中,不在乎以利亞的能力多大!以利亞只管做好神吩咐的事,神必定堅固以利亞手所作的工!我們事奉神,不是徒然的!
以利亞的故事還沒結束。他帶著以利沙,走遍以色列,彰顯神的大能,直到最後,神派了火車火馬把以利亞接走。「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
以後不再見他了。」(王下二11)但以利亞的故事還未結束,這故事由以利沙延續下去,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以利沙。但他們的故事,到現在還沒結束,因為希伯來書作者告訴我們,「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這「與神同行」的信心見證,現在成了你我的故事。
「與神同行」並不是我們自身的道德品格;我們與神同行,是因為神與我們同在。「信心」就是知道神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與神同行。作為基督徒,我們已經是與神同行的人了。
我希望各位記得四件事。第一,「與神同行」是有目的地的,不是信步漫遊。人生不可以沒有方向、得過且過。十七世紀的清教徒被當時的人形容為「吞了指南針的人 men who swallowed gyroscopes」。因為他們的人生、行動跟抉擇,都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要漫無目的的生活,「與神同行」這個信心之旅,是一個朝聖的旅程。
第二,在與神同行的路上,神不會撇棄我們。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意犯罪。但在神面前一定要真實,不要假裝敬虔。以利亞對神是很真實的。對神發脾氣,當然不應該,之所以他敢對神發脾氣,是因為他認識神、對神的恩典有確據。他知道神不會撇棄他,所以他在神面前非常真實。同時,他願意被神改變、被神說服、被神找回。把你的軟弱帶到神面前,坦然無懼地。讓祂用祂的方法來對付你的罪。不要在祂面前裝聖潔。
第三,在與神同行的路上,記得對神說話。將難處帶到祂面前,不敢對別人啟齒的話說給祂聽。你的喜悅、憂慮、思想、情感、你的光明面、黑暗面通通說給祂聽。祂是在微風中向我們顯現的神,祂會用輕聲細語教導我們敬畏祂。
最後,與神同行的路,不是一路順暢的,總有崎嶇不平的時刻。有時你感覺神很親近;有時你覺得神離你而去。有時自覺被神耍了,也有時神會鞭打管教祂所愛的兒女。要記得,不論什麼時候,神都與我們同在;就連以利亞逃離上帝的時候,他的水跟食物,都是上帝供應的。在以利亞與神同行的道路上,上帝恩典最豐富的時刻,並不是以利亞在迦密山上風光大敗巴力先知的那一刻,而是以利亞最軟弱、逃離神的那段時間,是他以為上帝在耍他、離棄祂的時候。那段時間上帝不僅賜給他熱烘烘的燒餅,又在微風中向他顯現。假如你現在正走過人生的低谷,不知道上帝在哪裡的話,神用祂的話語向你保證,在你與祂同行的這條路上,祂時時刻刻都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