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正在等待的工人—-吳獻章老師

2016/12華神院訊

當今教會正積極倡導所謂的「五重職事」(包括使徒、先知、牧師、教師和傳福音者)。這引用以弗所書四章11節的教會人才建造藍圖,在動機和目標上原是無庸置疑,都是為期許教會快速成長並能帶著權柄來轉化當今文化;然而這「五重」職事的化約計算,準確度有待釐清(原文牧師和教師用同一定冠詞,功能重疊,因此只有四重職事?)保羅應無意在此整理屬靈恩賜的清單(羅十二6-8;林前十二8-10、28-30和彼前四10-11至少有二十多種)。此外,「五重職事」這看似方便的口號,容易造成職分和功能上的困惑(現今還有使徒嗎?奧古斯丁、路德、加爾文和衛斯理等人是使徒嗎?)也容易忽略職場事奉如但以理的角色(台灣教會非常需要這種在政治舞台上發光的角色),更會輕看莎士比亞、巴哈和林布蘭特等,這些死後多年仍在對人類心靈說話的文化工作者的貢獻。
即便如此,這「五重職事」藍圖的提倡,確實點出了神學教育的困境──只能訓練牧師、教師,卻不易也不能訓練出傳福音者,更難以觸及使徒和先知般具備權柄、信念和異象的人物。同時這藍圖還一針見血地挑出終極的核心問題──如何訓練出提倡「五重職事」者所期許的擁有權柄、恩膏的傳道人,好帶出榮耀、權能和影響力的教會?

 

當今教會到底在等待怎樣的工人?
從路加所記載的使徒行傳來看,保羅三年在以弗所發揮的恩賜(徒十九章),包括權能事奉和佈道(醫病、趕鬼),門訓和團隊(在推喇奴的教導並帶出百基拉和亞居拉),護教(在猶太會堂辯論),屬靈爭戰(導致亞底米神廟面臨關門之虞,以致引起暴動),社區營造和福音預工(以弗所書記出面平息暴動),宣教視野(讓以弗所成為小亞細亞的重鎮)以及文化影響力(歐洲文化背後就是基督教,而基督教背後就是保羅)等,可見「五重職事」這件衣服著實太窄了,根本套不下。然而,藉此也提醒神學教育者反躬自省,神學院是否能培養出教會殷殷期盼的人才來?
表列出來的職事雖有五重,真正的核心倒是僅有一個──教會期待著被上帝限制的傳道人。這可從保羅在米利都的講道看出(徒二十17-38)。保羅召集以弗所的長老來,當面說明他鐵了心腸、不近人情、不願意繞路進入以弗所辭別的原委:定意趁五旬節骨肉之親聚集聖殿時,趕回耶路撒冷傳道的心「甚迫切」(原文與太十八18「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同字)。原來,這位在以弗所牧會達三年的名牧,推動其多功能全方位事奉的動因乃被捆綁、限制,他核心的職分竟是「限制級傳道」!
從聖經來看,神兒女事奉的影響力確實源自上帝的限制。摩西被上帝呼召後,就被限制在曠野過他人生最後的四十年,才能寫下聖經的基礎──五經;以利亞蒙召後就被限制去搖撼亞哈在北國所建構的異教風潮;彼得三次被耶穌愛的呼召肯定後,將會「被別人束上,帶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二十一18);約翰被囚拔摩島,寫下人間歷史學家、科學家無從臆測的末世預言啟示錄。先知甚至連婚姻都被限制──耶利米被限制不能結婚;以西結的愛妻死後被限制不能哭;何西阿被限制去重新迎娶紅杏出牆的妻子歌篾,以此體會以色列與巴力亂倫,猶大亡國後上帝「哭不出來」的痛苦。
聽保羅在米利都的名牧心聲,可以學到要釋放「五重職事」所期待的上帝權能,就必須全面接受上帝的約束,包括:

1. 時間表被上帝的計劃所限制
在宣教旅程中,保羅停留以弗所三年算是最久了,他在哥林多停留一年半(徒十八章),在帖撒羅尼迦則僅二、三星期,在希臘哲學重鎮的雅典更是講完道就走人,沒有留下翻轉希臘哲學系統的空間(徒十七章);就連第二次旅行佈道,他本來也打算先去以弗所,卻因聖靈阻止,而聽從馬其頓的呼召,遂建立歐洲的宣教橋頭堡腓立比(徒十六章)。為了配合上帝的計劃,他特地在特羅亞連夜「加班」講道(徒二十7),導致有個少年人從三樓窗台掉下來的意外事故發生(徒二十9)。由此可見,保羅將自己的時間表完全攤在上帝面前。
離開米利都的保羅,往耶路撒冷途中經過推羅、該撒利亞等地,不管多少人勸阻(包括亞迦布和路加),保羅反而勸慰那些體貼他性命的人說:「你們為何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二十一13)原來,限制級傳道保羅看重上帝的計劃過於自己的時間表和他人的期待。
這和約翰福音中的記載同出一轍。為了遵守祂父的時間表,耶穌拒絕母親馬利亞在迦拿婚宴中的祈求(約二4),拒絕上耶路撒冷去「顯揚名聲」(約七4),也擱置馬利亞和馬大的期待而故意遲到,導致兩姊妹說:「主啊,你若早來,我兄弟必不死。」(約十一21、32)

耶穌看重父神的時間,直到時候到了,祂卻如一粒麥子死了,從地上被舉起來,遂吸引萬民歸向(約十二23~32),以完成父神的旨意。從耶穌和保羅看出,要成為有影響力的傳道,時間表必須被上帝的計劃所限制。
2.事奉心胸被神的國度所約束
保羅對以弗所長老說出他傳道的優先順序:先對猶太人,再對外邦人(徒二十21)。他愛同胞的心和舉動,在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就顯明了,除非沒有會堂(如在腓立比的河邊,徒十六13),否則保羅一定先進入會堂對同胞傳道(徒十三14,十四1,十七1,十八4,十九8)。從此可見,神兒女若非先在近處對同胞傳道,就不要妄想坐船或飛機到宣教工場,即可成為偉大宣教士。華人(尤其是海外)先對同胞傳道,確實無可指責。
然而,保羅並未將自己拘陷在愛國主義中,當同胞拒絕福音時,他立刻轉往外邦去傳道(徒十四6)。
當他被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的會堂「轟」出去,到了雅典看見滿城的偶像,他仍先到會堂傳道,接著也在雅典市集傳道,甚至被帶到亞略巴古傳道(徒十七章)。第三次旅行佈道後,他「心甚迫切」,被捆綁往耶路撒冷去,就是為了對同胞傳道,之後還準備去羅馬對外邦傳道(徒十九21)。

初代教會曾被國族主義所挾制。聽完耶穌講說「上帝國的事」後,彼得還問預備升天的耶穌:「主啊,
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給他的命令倒成為使徒行傳的關鍵句:「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徒一3-8)其實,初代教會的成長關鍵乃使徒們對神國度的擴張和突破,因此成為領導的彼得必須先被
哥尼流信主事件打破窠臼(徒十章),才可能在第一次大公會議中站起來挺保羅的因信稱義教義(徒十五
章),否則,以猶太人為主的耶路撒冷教會,很難體會並執行大使命(太二十八19)。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教會要接宣教的棒,必須學習保
羅被上帝所限制的國度觀,因此看重上帝國過於地上國(遑論是一中或一台!)我們該從民族主義束縛
下的約拿學功課,免得如他被大魚張口吞吃般地受管教!移民海外的華人(包括寄居在那離上帝越來越遠
的歐美)應當成為所在地上國的福音出口,以那到了羅馬卻仍堅持傳講上帝國之道的限制級傳道保羅作為
學習的榜樣(徒二十八23)。
3.傳道信息被十架神學所定規
神兒女除了該關心上帝國過於地上國,將文化伏在福音之下(讓「文化使命」伏在「福音使命」之
下),從保羅「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二十21),並他對以弗
所長老所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
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祂
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的教導中(徒二十28),學
習限制級傳道的擔負──傳十架福音神學,好「成就
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
二十24)。
保羅在哥林多所寫的羅馬書,扼要地呈現十架福音
神學(羅一1-4),正是被路德視為新約最重要書信的
開場白。之後他即使被囚該撒利亞,在亞基帕王面前
非但不乞憐,反倒俯仰無愧、鏗鏘有力地說:「我從
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二十六19)當今
教會擔負翻轉文化重任的傳道,信息必須避開愛國主
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世俗主義、主流文化或政
治理念的污染,還要防範二十世紀初華人教會僅將福
音視為救國工具的窠臼,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專心
傳主道(提後四1-2)!
4.安全感被上帝的主權所保守
在米利都的保羅,知道這一趟往耶路撒冷去,絕對不會平順,正如他對以弗所的長老所說:「知道聖靈
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早就經歷猶太人多次謀害的他(徒二十19),卻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難道不怕死、沒有安全感的挑戰?忘記初信主後進入大馬色城,為了逃避捉拿,狼狽地
縋吊翻牆才能全身而退的經驗(林後十一32-33)?忘記「使徒受苦現形記」中羅列的逼迫清單(林後
十一23-29)?他的「靠山」是誰?事奉者哪裡可以找到安全感?
有了!聽保羅述說自己的安全感之源:「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
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只要行完主託付的事,傳該傳的道,限
制級傳道的生死禍福,完全由上帝定奪和保守,任何人事物和環境都拿保羅沒辦法。
難怪,在特羅亞「加班」講道時,那從三樓摔下來的猶推古仍舊活得好端端的(二十7-12);抵達耶
路撒冷後,公會外面想謀害保羅的四十幾人,計謀不能得逞(徒二十三12-23);被囚在該撒利亞期間,
耶路撒冷所差派來的說客,無力將保羅調回聖城殺害(徒二十四章);往羅馬的船難不能害死保羅,連一
根頭髮都不曾損壞(徒二十七章);米利大島上的毒蛇也咬不死保羅(徒二十八1-6)。限制級傳道享受天
上來的安全感!
5.事奉角色被羊群需要所命定
這次的告別講道,保羅強調兩次,無論是與信徒有益或是傳達上帝旨意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
(徒二十20、27),因他帶著危機意識牧養會眾:「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
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二十29-30)果
真,老約翰寫啟示錄的時代,以弗所並周遭的六個教會都陷入異教的風暴中(啟二~三章)。
因此,保羅牧養的理念,一直是如母親乳養小孩一樣存心溫柔(帖前二7),在以弗所這三年,羊群需
要什麼,就掏心掏肺,晝夜不住地流淚(徒二十19、31),讓信徒建立在上帝恩惠的道(徒二十32),免
得信徒被末世的異教之風搖晃(弗四14),甚至自己離開後還找提摩太來接續牧養(提前一3)。難怪即
使從此不能再見面,他還坦蕩蕩地朗聲宣告:「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徒二十26)。
限制級傳道須具備危機意識,在神學院受訓時,盡心建構以聖經神學為基礎的系統神學、倫理學、教牧
學、佈道和護教、講道和輔導等,牧會時將這些轉化成讓信徒吃飽並健壯成長的屬靈佳餚,使得教會的牧
養、裝備、佈道、宣教、輔導、社區關懷等系統健全,成為所在社區文化中具有動力、影響力和權能的
教會,並帶領門徒團隊,好預備下一代傳承者!
6.人情世故被永生神情所提升
保羅這次講道的最後,很稀奇地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
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二十33-34)按地位和人情來說,他可以放心接收以弗所教會的奉
獻,正如摩西所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林前九9)但是可以織帳棚養生的
他(徒十八3),又有腓立比教會的奉獻供應(腓四15),遂拒絕以弗所的供應。他還鼓勵這些長老學
他的榜樣,因為這是耶穌的教導:「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
傳道人最容易失控的區塊之一就是錢。保羅在金錢上讓神情來主導人情,免得成為他離開後的流言把
柄。實際上,第三次旅行佈道的尾端,他還籌集外邦各教會的奉獻,支援需支付官稅、聖殿稅和接待各地
訪客的耶路撒冷教會(羅十五31;林前十六1-4),
路上各教會的代表且同行(徒二十4),同心略表外邦教會對猶太教會的感激,焉能讓信徒的奉獻妨礙神
國度的事奉,乃至羞辱主名!要想成為有影響力的傳道人,華神第二任院長林道亮博士的話可堪作為警
惕:愛錢的傳道人不值錢!
7.事奉的影響力被歷史所印證
路加記載這次講道感人的收場景況:「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
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徒
二十36-38)捨不得送走的人終究走了,但保羅在以弗所執行各樣權能事奉的影響力卻帶不走,深深鐫刻
在以弗所長老心中,也影響以弗所教會成為啟示錄七教會的領頭羊,保羅四次旅行佈道和十三封新約書
信,還深遠地影響歐洲的科學和文明!
甚願身處「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功利、短視世界中的事奉者,都能從使徒保羅領悟到:人人都會從
世界這舞台退場,但限制級傳道的影響力卻不被限制,反而會在歷史的淬鍊烘托之下愈見燦爛;愈是願
意在各方面被上帝主權所約束者,其所釋放的影響力愈是磅礡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