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否還有「先知」與「說預言」?—-吳道宗老師
220期中台院訊
壹、前言
自靈恩運動興起後,有越來越多的教會受其影響,除了說方言外,靈恩派教會之另一特色就是說預言。因此,當二十一世紀初再次面對有關「先知」與「預言」之再次衝擊,其原動力其實是來自於五旬節運動及靈恩派。1
這些團體宣稱,就像第一世紀的教會一樣,現在還是有先知以及說預言。然而許多福音派的信徒會納悶:現在還有沒有「先知」及「說預言」?如果有,那麼誰是先知?並且他們所說的「預言」都是預測性的嗎?如果沒有,先知與預言結束了嗎?如果結束了,那又根據什麼觀點可以這麼說的?這些問題牽涉到許多的經文,也牽涉到學者間的不同立場。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所涉及的範圍也很廣。但本文僅集中在現在教會是否還有先知與說預言的討論上。
貳、何謂「先知」與「預言」?
表面上,對「先知」與「預言」下一個定義並不困難;但實際上學界對它們的定義頗為不一致。但為了探討本議題,筆者必須先對「先知」與「預言」作一個簡單的定義:如果從先知的角度來定義「預言」時,「預言」就是指先知所說的話;2
若是由恩賜的角度定義「先知」,則稱獲得說預言恩賜的人為「先知」。3先知必須是神所差遣的,舊約(賽六8;耶一7;結二3;瑪三1,四5)與新約(約一6,三28;羅十15)都是如此聲明。因此,先知的職份便不是自封的;若是這樣,全職事奉神的人並不會自動「升格」成為說預言先知。
1.五旬節派(宗,Pentecostal)與靈恩派(charismatic)之間的區別不是以神學立場來區分的:五旬節派通常是指一個教派的運動;靈恩派是一個較廣泛的用詞,用來指任何教派內追求靈恩的教會。
2. 以新約為例,在保羅教會的先知,是接受了神的話語並宣講它的人(G. Friedrich, TDNT, 6.851),並且先知所宣講的話,都是從啟示得來的(馮蔭坤,《恩賜與事奉》,頁 63-64)。
3. C. M. Robeck, Jr, “Prophecy, Prophesying,” in 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s, 755.
不論是舊約或是新約,先知是神話語的出口;因此先知的特色,就是直接受聖靈的感動而說話。4「預言」的內容可以統稱為「啟示」(參林前十四6、26、30),不管它是一種「宣講」(forthtelling)或是「預言未來」(foretelling)。5
前者是對神的子民傳達神的話語(信息),並且是預言最主要以及最常有的功能;後者是預言未來發生的事,但這點不是預言主要的內容。以舊約預言為例,只有非常少數的預言是有預測的內容(大約少於8%的預言是與未來有關)。 6
當舊約的(prophet)、(seer)或新約的 被《和合本》翻成「先知」時,它容易被人誤以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同樣的,「預言」之譯法也易誤導人,使人以為先知所講的預言都是預測未來的事件。但其實不然,如前所述,因為它包括了先知權威性的指導,即透過先知所傳遞的命令。7
對於預言的內容,聖經學者給予特別的提醒,就是:預言不應該與舊約的背景、預言宣講的功能、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分割;因此預言完全不與個人的身家瑣事(trivial messages)有關。8
這就意味著,現在教會不可把預言當成像算命、觀星、水晶球般的來操作,這作法既違反神賜下預言的本意,也誤解
預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