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鍾平貴牧師

222期中台院訊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3-10


〈前言〉

有一位擁有良好家世背景的日本女大學生利用暑期到東京帝國飯店打工。她在這個五星級飯店裡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洗廁所。當她第一天伸手刷洗馬桶時,當場作嘔。她家世不錯,從未作過這類清潔工作,在洗廁所時必須面對穢物與氣味,實在讓她難以忍受。尤其她一拿起抹布要擦拭馬桶時,胃就翻攪,勉強撐了幾天,實在無法忍受,因此決定辭職。就在下定心意要辭職時,她發現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潔工,居然在清洗完馬桶後,從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下去。她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潔工卻自豪地表示,經他清理過的馬桶,乾淨到裡面的水都可以喝的。


這個舉動帶給這位女大學生很大的衝擊,使她領會到什麼是敬業精神。原來每一個工作都是修練自己的機會,任何工作,不論性質如何,都有它的理想與境界。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不在其高低貴賤如何,而在於工作的人,是否能全心專注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創造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從此以後,她打消辭意,繼續清洗她的馬桶,不再引以為苦,將洗馬桶看為自我磨練與提昇的機會。每當她清洗完馬桶,總是自問:「我可以從這裡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嗎?」很快暑假結束了,經理召集所有工讀生,要驗收工讀生的成果。這位女大學生竟然在所有人面前,從她清洗過的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下去。這個舉動震驚了在場所有的人。看在經理的眼中,他心裡決定一定要延攬這名女工讀生作為帝國飯店的人才。


畢業後,這位女大學生很快被延攬進入帝國飯店工作。憑著這股匪夷所思的敬業精神,37歲以前,她成了日本帝國飯店最出色的員工和晉升最快的人。37歲以後,她步入政壇,得到小泉首相賞識,成為日本內閣郵政大臣。這位女大學生的名字叫野田聖子。到了44歲時,她被日本媒體與社會大眾認為極有潛力角逐日本首相大位的內閣大臣。據說每次她自
我介紹時總還是說:「我是最敬業的廁所清潔工,和最忠於職守的內閣大臣!」
各位弟兄姊妹,我一開始講這個故事,不是要大家如何洗馬桶。主要告訴大家,事奉主也有事奉的專業能力與態度;事奉主的人,要能顯示出自己是神的用人,才能嬴取別人對你我的肯定。你可以擁有完整的學歷,有不錯的家世背景,但如果我們不是對的人,不是肯捨己學習的人,我們很快地就會到處碰壁,甚至讓主的名、讓學校與家人蒙羞。在眾人面前,我們當怎樣表明自己是神的僕人呢?是找機會秀自己的資歷或學歷嗎?是告訴別人自己有什麼夠硬的後台嗎?還是經常提及以往一些輝煌的成就呢?事實上,教會的弟兄姊妹也在看我們是什麼樣的傳道人。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講述新約職事不同於舊約的職事,今日我們承擔的職事是屬靈的職事,是稱義的職事,叫人與神和好的職事,遠勝過舊約屬死、定罪的職事,其榮光超越舊約的榮光。舊約是將字句寫在石版上,今日我們乃是依靠永生神的靈,將神的心意寫在人的心版上,我們之所以能承擔這職事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又是基督的使者,勸人與神和好,並且與神同工。因此我們不可徒受祂的恩典,我們需要在一切事上來表明、推薦自己是神的用人,不讓這職分被毀謗。


要知道,「神的用人」這職分不是謀生的工具,不是一種職業,不要把自己看成上班族,僱工型的傳道人。僱工是領多少錢作多少事,僱工對自己的權益、福利斤斤計較,少一點都不行,卻對群羊利益毫不關心。保羅表明他的志氣說:「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林後六3)。意思是不叫人有把柄來毀謗這職分,不絆倒別人。保羅竭力保守自己,不讓自己的行事為人成為指控他的藉口。人怎樣認定你是神的僕人呢?人怎樣接納敬重你是群羊牧者呢?是因你穿上牧師袍嗎?是因你從神學院畢業嗎?要知道,人敬重我們是神的用人,不僅因我們的神學知識,更因為我們這個人是一位跟隨主的人,我們的生命流露主的馨香之氣


我很小全家信主,蒙主恩惠,父母親在信仰上十分地認真,後來我們的家也開放成為街坊鄰居的佈道所。之後陸續經過一些教會,有些牧者讓我們十分懷念,有些則不敢苟同。
有些牧者在我們屬靈生命上紮下很好的根基,幫助我們更深認識主。有些牧者關注自己的物質利益、權勢地位甚於主名見證,甚於群羊的屬靈益處;有些牧者會傷人,傷害群羊,使弟兄姊妹感到痛心,紛紛走散。兩者之不同在於我們這個人;事奉的存心動機有問題,人的生命沒有接受主的對付,不知如何跟隨主。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強調「神的用人」多面向的面
貌。好好查考、默想本書會幫助我們知道如何作一位稱職的傳道人。


事工果效是工人的薦信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1至2節說:「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裏,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信徒就是傳道人的推薦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保羅說他不需要別人的推薦信,事工的果效就是他的推薦信。傳福音,有人悔改信主,教會被建立起來,這些聖靈同工的果效就是他最好的推薦信,證實他的屬靈領導力,顯明他事奉的權柄來自於神
一個人沒有屬靈影響力,結不出屬靈果子;或者因你的到來,教會沒有成長,反而是非滿天飛,彼此猜忌,弟兄姊妹受傷、遭受虧損,人數減少,你如何讓人信服你是主的用人?我們若是主的僕人,就帶領弟兄姊妹走出一條路來,讓你的服事果效來證實你是主的用人。當約書亞被神揀選成為摩西接棒人時,約書亞沒有太大的信心;神的僕人摩西死了,約書亞膽怯害怕,以色列眾人對於這位新科領袖的能耐也半信半疑。


進迦南之前,耶和華向約書亞顯現,應許要與他同在,連續三次鼓勵約書亞要「剛強壯膽」(書一6、7、9),但百姓對約書亞領導力的疑慮尚未消除,一直到百姓看見約旦河分開,眾人進入迦南美地,有如當年摩西使紅海分開的神蹟,百姓才完全肯定約書亞的領導力,約書亞記四章14節如此說道:「當那日,耶和華使約書亞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尊大。在他平生的日子,百姓敬畏他,像從前敬畏摩西一樣。」如何證實你是主的僕人呢?
拿出你的事奉果效,為弟兄姊妹解決困難,帶領他們進入神的計劃裡,激發他們愛主的心吧!


在凡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保羅對那些與他同工的說:「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 神的用人。」(林後六3-4)「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 神的用人」,哪些事?怎樣表明呢?保羅說:「各樣的事」。就是凡事,我們生活的大小事,讓人看出我們是神的用人。不是擺屬靈架子,不是自我吹捧,也不是營私結黨、濫用權柄轄制人,而是在各種患難、品德、屬靈認識,甚至是一些遭人誤解的事上,表現出主的僕人應有的生命見證,使人認出你我的確不是貪圖名利的世俗小人,而是忠心敬虔的傳道人。我們在教會服事,弟兄姊妹都在看我們是怎樣的人,
我們的一舉一動,如何開會,我們的情緒,講話,事情的安排,都顯示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尤其遇上危機時,更暴露出我們在主面前的情形。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4至10節列舉了32項的生活大小事,可分為:

一、患難方面:從外面環境上的壓力到內心的煎熬。有忍耐、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因福音引起的社會騷動) 、勤勞、儆醒、不食。服事一定會面臨不順心的事,會遭遇大大小小的為難,神的用人卻要在這些大小的為難中顯出生命見證。這些患難、困苦也是造就一位成熟傳道人的必需素材,保羅提及「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四7-10)神的用人要在許多困境、患難裡學會倚靠裡面的主,靠主突破重圍,學會「耶穌的死」,才能在我們身上顯明「耶穌的生」。主的僕人應當是屬靈經歷的先鋒,走在群羊前面,他才能帶領別人進入屬靈豐富境地。


許多時候,主也藉這些患難、困苦來修剪、對付我們的性格,破碎我們這個頑固的老我。事奉上,我們這個人是最麻煩的。未進入服事之前,還覺得自己蠻好的,蠻愛主的,一旦服事起來,才發現諸事不順,這也不對,那也出問題,我們的情緒就波動起來,裡面隱藏的意念通通顯露出來,話語開始不耐煩,甚至對人酸言酸語。有時事奉的苦,不是來自別人或環境,很多時候是自己不成熟,是自己不老練,處處出狀況。有人還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老是埋怨別人怎樣不順服,怎樣不屬靈,卻看不見自我作祟,個性蠻橫,自以為義。
「環境」經常是上帝作工的手,為的是要磨去我們個性尖銳的稜角,挫挫我們的銳氣,經過擊打,我們才能更謙和一些,性格更有彈性一些。若我們能從其中看見神的手,學習順服捨己,接受主的修剪,假以時日,人就要從我們身上看見主。
主的用人要勤勞,殷勤服事,殷勤讀聖經。有時弟兄姊妹找我們交通協談,他們的難處跑進我們心裡,導致夜晚無法入眠,因掛心思慮而不眠。弟兄姊妹的喜怒哀樂經常與牧者糾結一起,這是牧者的心懷。有時主的用人忙碌沒有時間好好吃一頓飯,或為著一些屬靈需要而禁食禱告(不食)。不論是心靈上的痛苦,經濟上的缺乏,身體上的痛苦,都能成為推薦、表明自己是主僕的機會。


二、品德方面:廉潔(正直、誠實、無偽)、知識、恆忍、無偽的信心
神的用人應當在品德方面沒有瑕疵,讓人信得過。我們若不能贏得人的信任, 如何帶領人進入神的計劃?人不僅聽我們所說的,更看我們所行的。屬靈品德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是長時間捨己、跟隨主的結果。忍耐的品格是從諸多患難磨出來的,「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沒有人天生就是成熟老練的人,都是水裡來、火裡去所鍛煉出來的。神的用人要學會信靠主,在各樣試煉中,建立對主堅固的信心,在挑戰中展現主僕風範。撒母耳記上卅章記載大衛與跟隨之人的一件故事,那時亞瑪力人席捲了洗革拉城邑,擄掠了城內大大小小人口,大衛和跟隨他的勇士,他們的家人財產都一併被擄走,眾人放聲大哭,甚至遷怒於大衛,要用石頭打死大衛。聖經記載此時面臨窩裡反的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大衛求問耶和華是否可以追上敵軍?耶和華回應可以,於是大衛與跟隨他的人奮力追趕,救回家人、財產。在內外交迫的壓力下,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耐,大衛面臨領導危機,卻展現對耶和華無比信心,堅定地倚靠耶和華,最後將局勢逆轉,大大贏得跟隨之人對他的敬重。


三、牧養的裝備
神的用人需要不斷充實知識,多元閱讀;不僅為自己讀書,也要為牧養需要閱讀,讀有關憂鬱症的書,涉獵夫妻相處資訊,悲傷輔導的要領,如何養育兒女等等。在聖經的研習上,需再接再厲。神學院三年的裝備,雖然建立了一些基礎,但仍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要進深、不斷進修,對主話語心領神會,通曉新舊全書,正確分解主的話,餵養群羊神的用人要在聖靈的帶領,內在的感化上有所經歷與學習,要常被聖靈充滿,通曉屬靈之道。要在「真實的道理,聖靈的感化,仁義的兵器」這些方面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林後六7)。


四、在人所不能了解的事上
另外,保羅使用了七次的「似乎…卻是」格式,說出一些對傳道人面對令人難以識透的處境,有時是遭誤解或不清楚內幕來龍去脈引起的表象。他說:「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8-10) 怎麼似乎是誘惑人的,又是誠實的呢?因傳道人引導人進入神的計劃,面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引領他們歸信基督,有時要一步一步地誘導他們,好像是誘惑人的,但存心卻是良善,出於完全誠實的動機。為甚麼似乎貧窮,卻是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呢?因為信靠神的傳道人,雖然在財物上不富裕,卻還能夠隨時靠神把僅有的給人。右手進來,左手送出去,所以雖然貧窮還能幫助人,叫人富足,且藉著信心的禱告,可以得著神應時的供給。
「榮耀、羞辱,惡名、美名」,神的用人不會都是榮耀,都是好的名聲,有時為了堅持主的真道,難免得罪人,為了討主喜歡,就不得不將人情事故放下。傳道人有若干行事,是常人所難以了解的,但神的僕人,卻要在這一類事上顯明是為遵從神旨意而行的。


結語

美國科研人員曾進行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叫「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主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開始時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他們的左臉劃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看看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到了關鍵的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事實上,化妝師是用紙巾偷偷地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規定的時間到了,這些返回的志願者竟然沒有例外地說出相同的感受,他們發現人們對他們比以往更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平常沒有兩樣,化妝師已暗暗擦拭掉臉上傷疤的妝,他們之所以得出相同的結論,主要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對別人的判斷。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的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就感受外界對自己相同的看法–「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何推薦、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呢?前提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如何看待你的傳道人職分?若你我能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主僕應有的屬靈品德、專業能力,眾人豈不接納、敬重你是神的用人呢?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