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靈修學:定義上的問題—-周學信老師

台北信友堂 2019 年 神學講座;靈修神學: 傳統與實踐

靈性/靈修學:定義上的問題
I. 靈修不是…
A. 不是單純的定義是內在和私人的生活
B. 沒有必要和相信上帝關連在一起
II. 三個靈修種類
A. 世俗/人文主義的靈修
B. 宗教的靈修
C. 基督徒的靈修
III. 基督教靈修學
A. 基督教傳統中的靈修學/靈性這個字的歷史
1. 舊約中神的靈 (ruach)
2. 新約中神的聖靈 (pneuma)
3. 耶柔米使用 spiritualis 翻譯希臘文的屬靈的 πνευματικός 形容詞.
4. πνευματικός 屬靈是指有靈性的人
5. 保羅使用屬靈用來做屬肉體的反面,但不是說屬靈和屬肉體是相對立。
B. 十二世紀後的靈修學
1. 耶柔米使用拉丁文 spiritualis (屬靈)來描述基督徒生活
2. 十二世紀:大學,經院哲學年代
3. 十三世紀,一些作者使用” sarx”一詞來指生理身體, 和 pneuma 人的靈
4. 身體/物質世界描述成黑暗,而靈性相對應是光和聖潔
5. 靈性的意義是屬於神職人員的層次,相對應於平信徒
6. 12 世紀後的靈性生活探討的特色是分離和分別
C. 十七世紀後靈修學
1. 轉變成個人化和其他世俗的靈修
2. 十七世紀中的靈修關係著只有靈魂的內在狀態
3. 廿世紀後業,靈修不再被定義成任一基督教傳統
運用施奈德(Sandra M. Schneider)的定義:當基督徒的上帝是一個人生命的終極關注時,靈性成了基督教;自我超越是指跟隨耶穌生命下,一個人的生命模塑。靈性中的“靈”就被定義是聖靈


IV. 基督徒靈修學的本質
A. 苦修禁慾主義並未定義基督徒靈修學
B. 聖經啟示神是個人的神
C. 基督徒的靈修學是基督為中心的
D. 基督徒的靈修學是在三位一體真神的生活
E. 基督徒的靈修學就是上帝在基督徒身上恩典的工作,從悔改開始到歸入死或
基督的再來。
F. 基督徒的靈修學產生出團契,聖徒的相通深化其性格
G.靈修學特別描述出基督徒的生活。
H. 靈修學包括整個人的生命。
I. 真正靈修學的目標是變得像耶穌
J. 靈修學不是可以一種掌握的技巧。而是對上帝的回應
V. 靈性的形成 Spiritual Formation
A.定義:靈性的形成是在耶穌基督裡的模塑和培育,耶穌基督的樣式藉著聖靈
的內住,使我們活在基督裡,因而活出服事他人的救主價值。
B.聖經中如何表陳述靈性的形成?
3
C. 靈性的形成就是在價值, 關係和行動的面向上變得像耶穌基督
D.因著信, 上帝帶給像我們這樣的人「靈性」形成
VI. 反應在關係上
A.靈性形成和救恩的關係?
B.恩典和靈性形成如何產生關係?
C.靈性形成和靈修之間的關係?
D.靈性形成和屬靈恩賜的關係?
E. 靈性形成與聖靈果子的關係


VII. 根據這個定義,靈性塑造有六個特點:
1. 建基於三位一體(Trinitarian Spirituality):靈性塑造和屬靈操練必須建立在三位一體的真理與經驗上。我們是照神的形像被造的,神的形像包括聖父、聖子、聖靈,因此整全的成長須平衡地建立與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而非只重視其中之一位
格。
2. 根植群體中(Communal Spirituality):神呼召個人進入國度群體,在群體中接受神王權的塑造。個人靈命既反映與三位一體的關係,也須在群體中定位,確信我們同屬基督的身體,一起參與成聖的生命歷程。基督徒不要做獨行俠,不能永遠隱居獨處,一定要投入群體。我們要提防兩種同工:不能與人同工的人和不能與人相處的人。不能與人同工或相處,顯示這人在靈命根基上出了問題。
3. 恩典的表達(Spirituality of Grace):我們所得到的任何祝福,都是天父主動厚賜的禮物。天父主動施恩,我們回應領受。因此靈命是不能賺取的,也不能透過任何方式操控而得。靈命是天父的賜予,我們必須伸出手接受。我們也要操練專注聆聽神,只有當我們聆聽,我們才能準備好接受祂的施恩。
4. 跟隨基督(Spirituality of Discipleship):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成聖歷程的特點,
就是內在和外在均渴慕效法基督。效法基督指內在生命每日更新像主。這種更新也影響了我們外在的表現,效法基督那先知、祭司和僕人的角色。作為先知,我們在這極需要神的聲音的時代為神發言;作為祭司,我們是神與人之間的橋梁,將人帶到神面前;作為僕人,我們是神的手和腳,溫柔地像基督一樣,彼此相愛和關顧失喪的人。
這種效法基督的靈命驅策我們、剛強我們,去投身宣教和社會關懷。
5. 充滿聖靈的能力(Charismatic Spirituality):我們從聖靈得力,明白自己屬神兒女的身分,內在生命得堅固,活出聖潔的生活。我們不追求靈恩,但必須瞭解怎樣經歷聖靈的能力,才能活出生命的動力與得勝。華人教會在神學方面強調救恩論,但忽略教會論及聖靈論。弟兄姊妹基本上知道三位一體,但對聖靈經歷不多,我們需要對聖靈有更多認識,從聖靈得力
6. 道成肉身(Incarnational Spirituality):我們並非獨善其身,與世隔絕。我們要以神國子民的身分,在當代不同的挑戰中,見證神國的臨在。我們雖然與歷世歷代、不同文化的屬靈群體一脈相承,但卻在身處的獨特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塑造實踐當代的靈命,表明落實福音的適切性。
默想反思:上述靈性的六個特點,哪一方面你常忽略?哪一方面要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