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信友堂 2019 年神學講座;靈修神學–傳統與實踐
獨處與靜默的操練
「獨處是心靈花園,渴望愛的澆灌;是形單影隻亦可以結果實的地方,也是我們飄泊焦慮身心的家園。獨處,是屬靈生活必須的。這不是一處易於停留的地方,因為我們是如此的恐懼、沒有安全感,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立即得到滿足,我們就會因此分心。獨處沒有立即的滿足感,因為獨處中,我們遇見自己的心魔,纏迷、情慾、怒氣,以及想得到認可、稱許的極度需求。但是我們若不逃避,也會在獨處中遇見神,祂說:(不要怕,我與你同在,我要帶領你經過死蔭的幽谷)。」我們要常常回到獨處的心靈花園。(盧雲)
一. 序言
二. 靈程中與神連結的障礙
A. 個人與文化中的過度忙碌
B. 過度的噪音
“多數的現代生活刻意嘗試避免孤獨” (M. Kelsey, Silence, p. 96.)
“保持靜默是如此的艱難,靜默我的口,更難的是,靜默我的心”(盧雲)
“默想和祈禱不可能在有眾多事物干擾,及為生活焦慮之情況下變得熟練”
(St. Basil, quoted by Magill and McGreal,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 26)
三. 獨處與靜默的需要
「不獨處,就不能有寧靜的生命。」(《始於寧謐處》,盧雲著,基道出版社,第 24 頁.)
「事實上,獨處使我們得釋放,單這一點就說明獨處在屬靈操練中,具有首要和優先的地位⋯⋯ 獨處,乃是屬靈生命開始最基本的元素。信徒若開始建立靈性生活後要經常有獨的操練」(魏樂德)
“在獨處中安頓你自己,你便會以你自己的真我來到他面前.”– 德勒撒(Teresa of Avila)
四. 什麼是靜默與獨處?
A. 獨處
獨處是把自己拉離人群的操練,為的是給神全然的專注力。
獨處是一種內心寧靜的狀態,預備人覺察並回應神的同在。
2
將獨處視為為神預備的內心至聖所,專注於神,並預備自己來迎見神。
B. 靜默
靜默: 在一段時間中,遠離噪音、言語以及活動的操練,為要更能夠聆聽上帝的聲音。
靜默則不只「不說話」,而是向神側耳「聆聽」。靜默使你能聽見聖靈在你心中的細語。
靜默是控制個人的言語,以便能更專心聆聽神的話。
「靜默」就是放下一切,讓神作主。獨處與孤寂的不同,在於「獨處」中有神的同在,與主相會。
“靜默的作用是減慢自我的速度,讓自我中心逐漸淡出,以便更大的自我能夠接管並被上帝的恩典所感動。” (Kelsey, Other Side of Silence, p. 100).
「獨處為靜默創造空間,讓靜默成為可能;靜默則為上帝的話語創造空間,讓人更能夠聽見神。」然而,藉由靜默,獨處得到成全與強化;藉由靜默,獨處成為真實。
C. 獨處→→→靜默→→→聆聽→→→順服
五. 靜默與獨處的原因?
A. 跟隨耶穌的榜樣
B. 更多聆聽神的聲音
C. 表達我們對神的敬拜
D. 表達我們對神的信心
E. 尋求神的救贖
F. 身、心、靈的更新
G. 恢復屬靈的眼光
H. 尋求神的旨意
I. 學習控制我們的舌頭
「我經常為我説的悔改, 但從末保持沈默悔改. 」 (Cited by Nouwen, Way of the Heart,p. 43)
六. 靜默與獨處實際建議
A. 每天利用每天 “小小的獨處” 時機.
B. 每天安排靜默與獨處的時間
C. 尋找固定靜默與獨處的地方
D. 安排彼此的責任代理系統
神啊,
賜我安靜在你面前,
讓我聆聽你;
安息在你裡面,
讓你在我裡面作工;
向你開放,
讓你能進入;
向你倒空,
讓你能充滿;
讓我默然不動,
體會你是我的神。
阿們! —(Paul Ree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