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練的力量—-周學信老師

台北信友堂 2019 年神學講座;靈修神學–傳統與實踐

操練的力量
主!求祢向我吹聖靈
宣信(A. B. Simpson 1843–1919 年)
1 主,求你向我吹聖靈,教我如何吸入你;

助我向你胸懷一傾,我的犯罪與自己。
我是呼出我的愁苦,呼出我罪污;
我是吸入,一直吸入,你所有豐富。
2 我是呼出我的生命,我纔可能被充滿;
放棄軟弱或是力勁,吸入憐憫和恩湛。
3 呼出我的罪律桎梏,你已為我全除摒;
吸入你的聖潔豐富,發現惟你是生命。
4 我正呼出我的憂愁,在你慈愛的胸臆;
吸入你的喜樂、保守,吸入你的甜安息。
5 我正呼出我的病勢,你早已為我負擔;
我正吸入你的醫治,因你早已賜平安。
6 我今呼出我的羨慕,入你慈愛的耳中;
我今吸入你的答覆,平靜疑惑和驚恐。
7 我今每刻都在呼吸,你的生命作生命;
一呼一吸都在乎你,求你由我來顯明。

 


《不要怕分心與雜念》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你」當詩人這樣說的時候,他的心真的是全然安靜、空洞晴明的嗎?若果是,這種全然安靜也不是人操練的成果,而是神的恩典。在學習安靜等候時,讓我們謹記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你是一個信念−信得過神是信實看顧我們的神;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將更多發現自己的分心與雜念是何等的真實。
不少人因此就誤以為自己不能安靜;事實上,這並不是代表你不能安靜,相反,這種發現正是安靜入門的必經過程。進一步,我們要明白這些分心及雜念的好處正因為他們反映出我們內心的真貌,並使我們更依靠基督。我們的操練若一昧求心靈平靜,要不去觀察內心世界的活動,結果可能是本未倒置。
基督信仰的靈修傳統和其他宗教的操練一個重要的分歧乃是前者正視分心雜念,後者郤務要克己的剷殘除心中各種意念。所以,我們要更深的了解一己的狀況,並知道該如何禱告。第四世紀的教父巴西流(Basil)曾說:如果你能一心不亂的凝視自己,你必被引領進入神的見識,若你能觀照內在的世界、你會更清楚看見造物主的偉大。
你可以嘗試做以下的習作:
1. 安靜
2. 坐得舒服一點
3. 放鬆、閉上眼睛;呼求主並感受祂的同在
4. 給自己一個訊號「我要安靜」
5. 深呼吸、放鬆、給自己一點時間安定下來
6. 當思想漸漸浮現腦海 (let come), 不要壓抑它,不要分析它,是觀察並認出它,然後就讓它自然地離開 (let go)
7. 當某個思想離開時,提醒自己原來「我在想起這事」
禱告求問: 這事對我的生命有甚麼提示,又帶給我甚麼感受?
8. 不要分析這些思想
9. 安靜十分鐘後,記錄這些提示 並將感受寫下來
10. 在安靜中 禱告,將這些感受與思想告訴神。


《團體的默想式讀經》
一、聆聽打動你的經文
1. 請一個人將經文大聲地唸兩次,其他人則專注於那些對他們有特別意義的經節。
2. 靜默一、二分鐘。每個人聆聽並默默重複吸引你的字句。
3. 大聲分享出來:一個字或一句打動你的經文。一句或幾句簡單的話,無須加
上註解或說明。
二、主如何對我說話
4. 由另一人唸同一段經文第二
5. 靜默二、三分鐘。
問自己「這段經文的內容如何關聯到我現在的生活?」
6. 大聲分享出來
簡潔地分享,「我聽到什麼,或我看到了什麼?」
三、主邀請我做什麼
7. 再找一人唸同一段經文第三次。
8. 靜默二、三分鐘。告訴自己「我相信上帝要我今天或這週做什麼?」
9. 大聲分享出來:每個人較長的分享出自己對經文的回應。(請特別留意你右手邊的人的分享。)
10. 待完全分享完畢,為你右手邊的人禱告。
註:不想分享的人可隨時略過,自己安靜禱告。


《歸心的禱告》
1. 身體的姿勢
2. 選擇一個字或象徵,來代表你願意讓神在你生命中有同在與行動的意圖。
一字,例如主、耶穌、阿爸、天父、愛、和平、君王、醫治者一句話,例如主耶穌,憐憫我這個罪人!
主!願你來!我愛你!
3. 舒服地坐著,眼睛閉上,安靜地把這個字或象徵帶進來,好讓神在你生命中有同在與行動。
4. 若有雜亂的思想浮現,安靜地回到那個字或象徵。
5. 禱告結束後,安靜地閉目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