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巽正、文華牧師關於貧窮、富足神學的一點補充–作者:周巽亮

巽正、文華兩位牧師在一系列的影視短片內,將許多真理很淺顯、直白的呈現出來,給許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一族)帶來很大的幫助。





有錢 屬不屬靈?‖《神喜悅我追求財富嗎?》

基督徒不可炫富,簡樸才是王道?《貧窮就是敬虔嗎?》


只是,有幾期關於成功神學、金錢、財富、貧窮等議題的短片,巽正、文華兩位牧師受限於播出時間,有許多地方無法充分闡明,現在藉此園地,根據聖經做更詳盡的查考


1) 巽正、文華兩位牧師說得很對,貧窮也好、富足也好,重點是在每個人的心態。這句話說來正義凜然、十分堂皇。然而,聖經多次嚴厲警告「富足」有著的極高的風險,甚至會失去救贖的機會

耶穌講到富翁進入天國是很難的事,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馬太福音19:24,參馬可福音10:24-25; 路加福音18:24-25)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財沒人不愛,保羅就警告: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希伯來書十三章 5節的記載:「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7)


2) 巽正、文華兩位牧師很努力地證明耶穌並非貧窮,這和四福音的記載大相逕庭

兩位舉的聖經經文是: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太2:11)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啟21:11)

在釋經學上,引用的經文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明瞭的,只要讀過,就會清楚抓住字裡行間的意思。另一種是隱約的、模糊的旁證。巽正、文華兩位牧師找到的兩處經文是是很模糊的旁證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太2:11)這節經文重點絕非在黃金,重點是這黃金、三樣預表著耶穌的身分,耶穌是君王(黃金)更是為我們的罪受苦、走上十架的救主(乳香、沒藥)。

所以腓利比書二章說;耶穌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至於巽正、文華兩位牧師引用的另一處經文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 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啟21:11)

這裡的黃金碧玉很清楚是形容詞,是人用有限的詞彙去形容天上的華美。經文的重點真的不在「黃金」。

那麼證明耶穌並非富足生活的經文是直接還是模糊的旁證?請各位閱讀下列的經文,基於篇幅這裡只簡單列舉一、二。真正要全部列舉,有上百條之多。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8)

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太9:57-58)。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金錢。」(太6:24、路16:13)

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 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太19:24)

耶穌看出這位少年官的問題,聖經描述:「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十21~22)


3)很多原本可以賺大錢,過著成功人生的基督徒(遑論宣教士),全是因著追隨耶穌過著神貧(為神貧窮)的一生,而絕非巽正、文華兩位牧師所說的,貧窮是因為受到諾斯底派的二分法。

台灣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多少宣教士拋棄世上的榮華,聽從主耶穌的吩咐來到台灣,那時台灣的生活水準如何? 我們今天能蒙救恩,是他們把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歲月獻祭給主耶穌、給台灣。不是因為受到諾斯底派的二分法的影響,而是受到耶穌十字架上的愛,激勵他們甘願貧窮,甘願他鄉成故鄉,埋骨台灣。

還記得10多年前和一群媒體記者去台東基督教醫院參訪,當媒體都蜂擁向前,採訪創院院長譚爸爸時,我只能和身旁的蘇輔道醫師(Tim Stafford)閒聊。


我很客氣地問蘇醫師是哪裡人?他毫不遲疑的回答我,台灣人。我們相視大笑。隔天下午,基於禮貌也基於好奇心,我應邀前往蘇家作客。蘇家茶明几淨、乾淨清爽但極為簡樸。那一餐,夫婦倆談吐謙卑而誠懇,是讓我感動至今的一次晤面。蘇醫師來自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千人公司的老闆,自己又是阿拉巴馬州立醫學院完整訓練的外科主治醫師,如果他願意富足的話,如果他想過成功生活的話,他不會想成為台灣人的。

我爬山時認識一位召會的康弟兄,他55歲時,兩位孩子都已有很好工作,就決定從壓力很大的高中教官退休。因為他的為人正直,立刻被第四台找去當經理。他考慮了許久,推辭不去上班,董事長大驚跑到他家,問他每月6萬元是否太少,公司願意再談。

康弟兄告訴大老闆,他的社區最近發生一件事,邱老先生的兒子因為吸毒再次入獄,一對孫兒女向來都是老先生照顧,不料,老先生上周因為中風過世。黑道兄弟追討兒子欠下的巨額債務,已經來家中翻箱倒櫃好幾趟了。

康弟兄和康夫人決定帶著這對稚兒女、邱老太太遠去花蓮光復避居一段時間。

我在一年後,應康弟兄邀請去光復探望他們,這對可愛的孩子在教會有很快樂的生活。傍晚,光復沒莒光號,康弟兄用他漆有「耶穌是主」的老舊廂型車,沿路吱吱喳喳的載我前往瑞穗搭車北返。

我隔著玻璃和他們夫婦道別,我心裡不禁嘀咕著,「康兄,你這個傻子 !」「你們召會這群死腦筋的 !」你們召會只讀李常受,不是連莫特曼是誰都不知道嗎?為什麼莫特曼的話會在你身上實現呢?



莫特曼是如此說的;對基督的盼望,不是人生勝利組的信念,這一向是被擊潰倒地者的信念。困乏者除了基督的盼望,已別無其他盼望

The messianic hope was never the hope of the victors and the rulers. It was always the hope of the defeated and the ground down. The hope of the poor is nothing other than the messianic hope.” (The Way Of Jesus Christ)—–Jurgen Molt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