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靈修神學:傳統與實踐— 神學講座授課老師:周學信老師
四種靈修學的型態
I.序言 A. Kataphatic 肯定神學 1.) via affirmative 肯定之路 2.) 啟示的神是可知的 3.) 概念、圖像及象徵是默想的方法 4.) 間接的認識方法─我們與神的關係是間接的 B. Apophatic 否定神學 1.) via negativa 否定之路 2.)奧秘的神是不可知的 3.) 黑暗、默然的愛 4.) 直接認識的方法─我們與神的關係是非間接的 C. 思辯─思的靈修學 D. 情感─心的靈修學 II. 靈修學的學校 A. 否定─心的靈修學 B. 肯定─思的靈修學 C. 肯定─心的靈修學 D. 否定─思的靈修學 2 III. 否定─心的靈修學 A. 神秘的─內在生活的靈修 B. 修道與禁慾運動 C. 過度的退隱與寂靜主義 D. 朝著內向的靈修神學 E. 默觀 F. 屬靈導師與操練 G. 追求與神聯合(洗滌→光照→合一) H. 屬靈的操練強調獨處、禁食與儉樸生活 I. 克勒渥的聖伯爾納 多馬肯培斯 大德蘭 十架約翰 多馬梅頓 喬治福克斯 東正教靈修神學 IV. 肯定─思的靈修學 A.禮儀─神學更新的靈修學 B. 強調理性與思想 C. 強調屬靈的更新是在於認識神現今已經作的與正在作的更新 D. 沒有屬靈導師只有神的話 E. 信心是主要的 F. 過度的理性主義 G. 屬靈操練強調屬靈日誌、研究、反思與默想 H.保羅與奧古斯丁的傳統 馬丁路德 羅樂拉的依納爵 V. 肯定─心的靈修學 A. 靈恩─個人更新的靈修神學 B. 強調內在改變的外在表徵 C. 強調的是非隔離而改變 D. 敬虔運動─重生的經歷 E. 過度的情緒主義 F. 聖本篤 查理衛斯理 諾威治的茱麗安 G. 法利賽人 VI. 否定─思的靈修學 A. 使徒─社會改革的靈修學 B. 面對和平、公義、人權 C. 不合作、抵制主義 D. 末世與天啟 E. 先知─看到問題的根本、全貌 F. 過度的道德主義 G. 約翰加爾文 金恩博士 陶樂思 史懷哲 屬靈操練 1. 放慢腳步 2. 認罪 3. 獨處與靜默 4. 禱告 5. 作僕人 6. 屬靈同伴 呼吸的操練 這操練包括全神貫注於呼氣與吸氣的身體感覺,但不須刻意改變你 呼吸的韻律。 專注地去感覺涼涼的空氣進入你鼻孔,和你所呼出的溫暖空氣。剛 開始你可能會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因而干擾到它,變得有點不規律; 不過一般而言,這現象不會持續很久。 但是假如這現象持續下去,你發現 自己呼吸變得困難不順,那麼就請你暫且不要做這個操練。 多數人會發現,做這個操練時,他們呼吸的模式有所改變,變得更 深也更緩慢,而自身開始感覺有點睏。這操練本身是很好的放鬆練習,但 是若你想用它來做比較明顯的祈禱,那麼,以吸氣來表達你在生命中所渴 望的一切(不管實際上它看似多麼不可能),並讓呼氣表達你將一切── 你生命的一切,包括憂慮、罪過、罪惡感和悔愧──交託給上帝,順服於 祂。 重要的,在這樣做的時候,請別判斷自己,無論是自我讚許或自 我否定皆不宜。將你的注意力專注在你對交託所有憂慮的渴望上,而不要 抓著這些憂慮不放,彷彿它們是你寶貴的財產似的。 (改編自 God of Surprises by Gerry W Hughes)
獨處與靜默的操練
「獨處是心靈花園,渴望愛的澆灌;是形單影隻亦可以結果實的地方,也是我們飄泊 焦慮身心的家園。獨處,是屬靈生活必須的。這不是一處易於停留的地方,因為我們 是如此的恐懼、沒有安全感,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立即得到滿足,我們就會因此分 心。獨處沒有立即的滿足感,因為獨處中,我們遇見自己的心魔,纏迷、情慾、怒 氣,以及想得到認可、稱許的極度需求。但是我們若不逃避,也會在獨處中遇見神, 祂說:(不要怕,我與你同在,我要帶領你經過死蔭的幽谷)。」我們要常常回到獨處 的心靈花園。(盧雲)
一. 序言
二. 靈程中與神連結的障礙A. 個人與文化中的過度忙碌 B. 過度的噪音 “多數的現代生活刻意嘗試避免孤獨” (M. Kelsey, Silence, p. 96.) “保持靜默是如此的艱難,靜默我的口,更難的是,靜默我的心”(盧雲) “默想和祈禱不可能在有眾多事物干擾,及為生活焦慮之情況下變得熟練” (St. Basil, quoted by Magill and McGreal,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 26)
三. 獨處與靜默的需要 「不獨處,就不能有寧靜的生命。」(《始於寧謐處》,盧雲著,基道出版社,第 24 頁.) 「事實上,獨處使我們得釋放,單這一點就說明獨處在屬靈操練中,具有首要 和優先的地位⋯⋯ 獨處,乃是屬靈生命開始最基本的元素。信徒若開始建立靈 性生活後要經常有獨的操練」(魏樂德) “在獨處中安頓你自己,你便會以你自己的真我來到他面前.”— 德勒撒 (Teresa of Avila)
四. 什麼是靜默與獨處?
A. 獨處 獨處是把自己拉離人群的操練,為的是給神全然的專注力。 獨處是一種內心寧靜的狀態,預備人覺察並回應神的同在。 2 將獨處視為為神預備的內心至聖所,專注於神,並預備自己來迎見神。
B. 靜默 靜默: 在一段時間中,遠離噪音、言語以及活動的操練,為要更能夠聆聽上帝的 聲音。 靜默則不只「不說話」,而是向神側耳「聆聽」。靜默使你能聽見聖靈在你心中 的細語。 靜默是控制個人的言語,以便能更專心聆聽神的話。 「靜默」就是放下一切,讓神作主。獨處與孤寂的不同,在於「獨處」中有神 的同在,與主相會。 “靜默的作用是減慢自我的速度,讓自我中心逐漸淡出,以便更大的自我能夠 接管並被上帝的恩典所感動。” (Kelsey, Other Side of Silence, p. 100). 「獨處為靜默創造空間,讓靜默成為可能;靜默則為上帝的話語創造空間,讓 人更能夠聽見神。」然而,藉由靜默,獨處得到成全與強化;藉由靜默,獨處 成為真實。 C. 獨處→→→靜默→→→聆聽→→→順服
五. 靜默與獨處的原因?
A. 跟隨耶穌的榜樣 B. 更多聆聽神的聲音 C. 表達我們對神的敬拜 D. 表達我們對神的信心 E. 尋求神的救贖 F. 身、心、靈的更新
G. 恢復屬靈的眼光 H. 尋求神的旨意 I. 學習控制我們的舌頭 「我經常為我説的悔改, 但從末保持沈默悔改. 」 (Cited by Nouwen, Way of the Heart, p. 43)
六. 靜默與獨處實際建議
A. 每天利用每天 “小小的獨處” 時機. B. 每天安排靜默與獨處的時間 C. 尋找固定靜默與獨處的地方
D. 安排彼此的責任代理系統 神啊, 賜我安靜在你面前, 讓我聆聽你; 安息在你裡面, 讓你在我裡面作工; 向你開放, 讓你能進入; 向你倒空, 讓你能充滿; 讓我默然不動, 體會你是我的神。 阿們! —(Paul Reeves)
放慢腳步的操練
一. 序言
我們日常生活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忙碌。每天的經歷就是一連串要做的 事情:與人會面、完成計劃、寫信、打電話、赴約會。
生活就如擠得接縫爆裂 的行李箱一樣。我們差不多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我們未能按計劃行事。這種 趕不上原定計劃的感覺在我們耳邊喋喋不休,提醒我們還有未完的任務、未履 行的諾言、未兌現的計劃。經常有一些事情我們應該做,卻沒有把它們記下、 做完和說出來。經常有一些人我們沒有跟他們交談、通信和拜候。因此,我們 雖然忙碌,內心始終縈繞著一種永遠沒有真正完成責任的感覺。
穆韋恩說:「追求『成功』已經變成一種暴力事業,它讓我們向自己的身體宣 戰,讓身體被透支。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孩子宣戰,因為它讓我們在 孩子受傷害怕,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候,無法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追求『成 功』讓我們向自己的靈魂宣戰,因為我們太在意自己,以致於無法聽見那渴望 來餵養和甦醒我們的微小聲音。
追求『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社區宣戰,因為 我們太拼命捍衛自己所擁有的,失去了成為恩慈慷慨所需要的安全感。追求 『成功』讓我們向自己的地球宣戰,因為我們沒時間去感受踩在腳下的土地, 去接受它的撫育,去品嚐它的祝福,並為此來感恩。」(《安息日》,頁 2) 忙碌不休是一種暴力。「時下流行一種最容易讓理想主義者上鉤的暴力行為, 也就是『追逐使命感』(activism)以及活得忙碌不休。
現代生活的步調快速, 充滿高壓,而這正最能顯出現代生活的內在暴力性。如果我們太去注意不同的 聲音,太想去滿足不同的需求,想去做太多的事,想在每件幫助人的事上都有 份,那我們就已經屈服在暴力之下。我們那股追逐使命感的狂熱反而沒有辦法 促進和平,也讓我們自己成為不和平的人。這股追逐使命感的狂熱讓我們所做 的至終不能留下果效,因為它讓能夠真正帶出果效的內在智慧遭到扼殺。」 (《冷漠罪人的品頭論足》,頁 81)
忙碌是屬靈生活的敵人 John Ortberg 說:「匆忙是現代人靈命生活的大敵,可以摧毀我們的靈魂也可 以讓我們與美滿的生活隔絶。」 Carl Jung 容格說:「匆忙不是來自魔鬼,匆忙本身就是魔鬼」 B-being U-under S-satan Y-yoke
二. 匆忙的病
A. 加快日常的活動
B. 日理萬事
C. 零亂
D. 夕陽疲憊症
E. 無法愛
三. 耶穌的邀請
馬可 6:30-34 30 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31 他就說:” 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 飯也沒有工夫。32 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
四. 只有一件事
路加10: 38-42. 38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 己家裡。39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40 馬大 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 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1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 事思慮煩擾,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 不能奪去的。”
五. 放慢腳步的生活
A. 在高速路上刻意選擇慢車道 B. 宣布禁止按喇叭 C. 慢慢吃飯 D. 在超市裡選擇最長的收銀台 E. 重讀一本書 F. 慢慢地開始新的一天
G. 沉澱的時刻 H. 花時間與神在一起
六. 進入天父更深的同在中之七個原則
第一: 慢下來 很多現代信徒都活在緊急的節拍中,要快速的靈修、快速的吸收。事實上,這 只會產生反效果。正因為我們已習慣了匆忙的形態,我們被快速囚禁了。我們 更需要刻意的,以慢速來釋放自己。
第二: 靜下來 習慣了嘈雜聲響的現代人,不單自己說話,聽別人說話,讓電視說話,也有無 數說不出來的話。靜下來的目的,就是要將外界的雜音 — 那些使我們感官 「暢快」 的聲響暫時放下,並專注的在神面前靜下來,聽神說話,也聽聽自 己真正真正的心聲。
第三: 敞開來 當你慢下來,並安靜於神面前,你應呼求祂的臨在,並帶著敞開的心來面對 祂。當你敞開,你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罪與咎,你也不要害怕神的「懲罰」, 你只管呼求祂,以最初的愛心,以純淨心投靠祂。
第四: 讀出來 靈修時將聖經讀出來,可以有兩個良好效果。第一,我們可以聽得清楚神的話 語。第二,我們對聖經可以有一個概括的印象。因此,我們要專注、準確的讀 出來。
第五: 朗誦 不單要讀,更要朗誦。朗誦神的話使我們更扎心,也使我們更有信念。特別讀 到一些讚美詩及感恩的段落,朗誦可以帶出我們內心的感受,並生出盼望的 心。
第六: 存在心中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生命成長的一個重要法門,就是將 神的話藏在心中。因此,我們學習默默的存記神的話語;默默的讀,反覆的在 心中默念,都會加深我們對經文的印象及感受。
第七: 禱告 靈修時不宜作長時間代求。應多讚美、感恩及傾訴。你可將讀經所得的心得及 感受告訴神,也可以將反省所得的告訴神,你甚至可以停下來聆聽一下神的回 應。神不是要聽我們說話,而是要與我們對話。
七. 靈修實踐: 選擇一段精神及身體狀態較好的時間,刻意的放慢速度 — 散步、靜坐… 選擇一個地方,亦可獨自安坐下來,撫心自問,此時此刻有甚麼感受?將你的 感受告訴主。 感受一下週圍的聲音,感受一下靜帶給你的感覺,默默的呼求主的名字,感受 祂的臨在。 讀經: 馬太福音 6:1-18 嘗試找出靈修秘笈的口訣
給大忙人的詩篇廿三篇
耶和華是我步伐的設計師,我必不致忙亂 祂使我休憩於安靜的時刻,讓我看見恬靜的前景。
祂使我的寧謐回航,讓我的思緒安寧, 助我事半功倍;祂的帶領就是平安。
我雖得日理萬機,也不曾慌張, 因為祂與我同在;祂的永恆, 祂終極的重要,使我步履平穩。
在許多事務之間,祂擺設清新美點, 讓我恢復精神。
祂用平靜膏抹我的腦袋,我的福杯滿溢, 湧出充滿喜樂盈注的精力。
我一生一世必有和諧、 果效隨著我;我且要以耶和華的步伐前行, 住在祂的殿中,直到永遠
默想式讀經
選擇一小段經文做默想式讀經的焦點。 在神面安靜下來:
A. 誦讀: 信徒在專注及恭敬的朗誦中、默默地聆聽與咀嚼神的話,慢慢閱讀所 選經文,聆聽神微小的聲音。當一個字或句子觸動你的心弦,就停頓下來,開 始默想。
B.默想: 在安靜默想中、將經文內在化及個人化,緩慢地反覆思考這個 字或句子,讓它接觸你的心靈深處,成為神給你的個人信息。
C.禱告: 在謙卑的領受中、發出充滿讚嘆及感恩的祈禱,而最後, 為所領受的作回應禱告。
D.默觀: 在全人的投入、對話、禮讚中,讓神帶你進入無言無語的默觀帶你進 入深沉又安穩、安息在祂的懷抱中。在此的經歷中,我們歌頌及感謝與主的愛 情! 在聖靈感動下, 回到所選經文中, 從停頓下來的地方開始重覆以上四個步驟, 讓經文中的 字或句子再次感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