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徒信經>:化成「愛」與「寬容」的信仰準則!(2)—王崇堯

照古代傳統所說,<使徒信經>是十二使徒每個人寫了一行文字所形成的。第5世紀教父Rufinus of Aquileia(345-411)這樣寫道:「他們(即使徒們)聚集在一處,被聖靈充滿,編寫了這個簡短的標記(brief token)。

每個人都做出自己認為合適的貢獻,並下令將其作為標準教導來分發給信徒。」當然,這個傳說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就被學者們丟棄了。我們知道<使徒信經>是在使徒全部去世後至少 150 年後才完成的,由於它被象徵為是使徒們的教導,才稱為<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可能是在第2世紀下半的羅馬教會發展出來的,當時羅馬教會處在非常動盪的時期,基督徒不只面臨著帝國迫害的威脅,而各種不同有關耶穌的說法也在教會各處萌芽盛行。

另外,教會領袖之間也存在著分歧,他們支持不同的基督教教父,對羅馬主教的權威問題也存在著疑惑。儘管如此,羅馬教會在外來迫害威脅及內部分裂危機的背景下,仍毅然地為新皈依者制定了一個可依循的信條,不只作為洗禮及聖餐時的信仰告白,也明白告示所有普世的教會及信眾們,皆應以「使徒們」所信的來作為依歸,並作為日後不同於此信經信仰的分辨。


這樣的<使徒信經>於是在早期的教會佔有重要地位,除了作為洗禮時的信仰告白外,也為了反駁當時流行的一種諾斯底主義思想。

當早期教會內都彌漫著各種不同的信仰看法時,<使徒信經>就成為教會所能依循的使徒正統信仰。很明顯的,從古羅馬信經傳承下來的<使徒信經>,是依據「三位一體」的信念來作排比,在第3世紀居普良教父(St. Cyprian)與Firmilia教父的往來書信中,就曾將此信經稱為「三位一體的象徵」(Symbol of the Trinity),並認為它是洗禮儀式進行時的信仰告白。


<使徒信經>第一是有關聖父的信仰告白: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第二是有關聖子的信仰告白: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從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第三是有關聖靈及聖的教會的信仰告白:我信聖靈,聖而公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身體的復活,永遠的生命。


<使徒信經>可說代表著早期教會的「核心教義」及「信仰準則」。在新約聖經中,也已承認某種「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羅6:17),及「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10:9)。

在使徒行傳 8:37中,門徒腓利為埃提阿伯的太監施洗的依據,就是他告白「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另外,第二世紀末,在高盧教父愛任紐(Irenæus) 的希臘文作品,及非洲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的拉丁文著作中,我們發現二人都提到了「信經」,而且它們的內容都與古羅馬的信經相當一致,但確實沒有提到現今信經中的「降下陰間」這句話。


<使徒信經>中有關主耶穌「降下陰間」的說法,是後來加到信經的;這是基於對彼前書 3章19節的一種解釋。「降下陰間」這句話是由第4世紀的教父Rufinus of Aquileia首次提出的,直到650 年才出現在其他的信經版本中。

儘管如此, Rufinus明確表示他並不相信基督真的降入陰間,他認為這句話僅僅意味著他被埋葬了而已。在希臘文的ᾅδης (hades),其意思僅僅是「墳墓」,而非懲罰的地方;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是「埋下墳墓」,而非「降下陰間」。


<使徒信經>顯然不是使徒寫的,也不是由特定的一群人來編寫的;但其內容一方面可能來自西方教會的信仰生活和崇拜,特別是有關皈依者接受洗禮前信仰問答的主要內容。

另一方面,<使徒信經>也可能反應了第二世紀教會內部,因信仰想法分歧而隱藏的分裂危機。為此,愛任紐稱此信經為「信仰規則」,並以此來對抗他所認為的教會「異端」;而特土良也是,認為這些真理是來自使徒的教導;也許是這些因素,這份古羅馬教會的「洗禮信經」漸漸得名為「使徒信經」。

由此,第四世紀希波的教父奧古斯丁才會鼓勵基督徒必須每天背誦它,如同偤太人背誦他/她們的「示瑪律法」(the Great Shema,申命記 6:4)一樣。


今天的教會及基督徒又該如何看待禮拜中<使徒信經>的信仰告白呢?我認為<使徒信經>裡的內容,不外乎告訴我們有關上帝是創造世界的主宰,及衪差遣衪的獨生愛子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為救贖我們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後衪復活升天,並應許聖靈會與我們及聖的教會同在,直到衪最後的審判到來。

因此,當我們在禮拜中朗讀<使徒信經>時,我們可以經由告白「我相信」,來效忠我們的主耶穌。


基督教信仰有其簡明性,也有其奧秘處。我相信運用理性及知識,可讓我們在了解部份簡明的基督教道理後,會更相信上帝的信實。然而,有些奧秘即使我們用盡心力想要去探索,也難以得到滿意的答案;甚至我們也會為此感到理性用盡的懊惱。

也許「我相信」這樣的信仰告白,真的可以讓我們重新踏入「信仰之門」;說不定放下、閉上眼睛,我們才有可能打開「心眼」,重新了解何謂「道可道」及「道不可道」的信仰呢!


另外,在禮拜中背誦<使徒信經>時,我也深盼基督徒能明白二件信仰功課:一是:我們應意識到我們是與二千多年來無數的教會及信眾們一起在告白「耶穌是主」,我們的信仰從來就不孤單;另一是:當我們告白「耶穌是主」時,我們並非要與別人劃分界限,而是謙卑地說服自己,知道自己對信仰的奧秘處仍所知有限,那有資格去定罪別人對信仰不同的看法是異端呢!

也許,因著這樣的理解,在每次禮拜中<使徒信經>的告白時,我們才可以因「愛」,活在普世教會「耶穌是主」的共同信仰呢!同時也可以因「愛」,更加寬容普世教會內不同的信仰想法呢!畢竟誰能猜透上主的奧秘呢?


我相信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大到足以包容各種對衪的論述,儘管我們也知道對「奧秘」講愈多,可能錯誤愈多!因此,當我們今日在教會禮拜中朗誦<使徒信經>時,就盡可能讓它化成「愛」與「寬容」的信仰準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