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書的核心信息之一,就是區分並對比兩類人:
一類是「蒙愛的人」(ἠγαπημένοι, v.1, beloved),另一類則是「這些人」(οὗτοι, vv. 8, 10, 12, 16, 19),他們在信仰群體中潛伏、敗壞真道。這樣的二元分野,是整卷書理解的關鍵。
一、蒙愛的人——屬主的群體
猶大書開篇即以三重身份稱呼信徒:「蒙召的,在父神裡蒙愛,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v.1)。這三重表達顯示信徒的身分與保障:
- 蒙召(κλητοῖς):強調神主動的呼召,是恩典的起點。
- 蒙愛(ἠγαπημένοι):指出他們被置於神永恆之愛中(對應羅8:39)。
- 保守(τετηρημένοι):意味他們被基督持守,直到見主的日子(約17:12)。
因此,猶大在書信開首就先安定信徒的身份,使他們在面對假師傅時有屬靈的確據。
二、「這些人」——混入教會的假師傅
第4節指出這些人是「偷着進來的」(παρεισέδυσαν),意思是暗中滲透、非正式進入群體的人。他們的特徵包括:
- 敗壞恩典:將神的恩典變作放縱情慾的藉口(v.4),違背恩典的本質。
- 不認主權:否認「獨一的主宰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v.4),顯示他們的神學與倫理皆偏離正道。
- 屬血氣、無聖靈:在19節作者明確指出,「這些人引人結黨,屬乎血氣,沒有聖靈」,意指他們外貌似信徒,內裡卻沒有重生的生命。
- 行為腐敗:在8–13節之間,猶大以一連串舊約人物(該隱、巴蘭、可拉)比喻他們的驕傲、貪婪與悖逆。
這些描述表明,「這些人」不單是道德墮落者,更是信仰腐化者,他們的存在威脅信徒的純正信仰。
三、作者的目的——提醒與保守
猶大書的牧養意圖非常明確:「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vv.20–21)這是全書的核心呼召。猶大不僅要信徒洞察錯誤,更要保守自己:
- 建造自己——持守真道,不被異端動搖。
- 在聖靈裡禱告——與神交通,保持屬靈清醒。
- 常在愛中——對應開頭的「蒙愛的人」,呼應神不變的愛。
- 仰望主的憐憫——信仰的終點不是自我努力,而是恩典的盼望。
四、神學意涵
- 群體的純潔與辨別力—猶大並非鼓勵論斷,而是呼籲屬靈辨識力(discernment)。教會歷代皆需警覺「偷着進來的人」——那些扭曲真理、敗壞群體的影響力。
- 神的保守與人的責任—開篇說信徒「為耶穌基督保守」,結尾又命信徒「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呈現出「神保守我們」與「我們保守自己」的互動關係,這是新約信仰動態的平衡。
- 末世的警醒—-猶大書的語氣帶有啟示性(參v.14–15),提醒教會處在審判臨近的時代中。信徒在末世應以信、愛、盼望為盾,抵抗屬靈墮落。
五、結語
猶大書的信息極具當代意義——在真理被相對化、信仰被濫用的時代,信徒需要清楚自己是被「蒙愛並保守」的人,並警醒防備「這些人」的影響。正如費依與史都華在《如何明白聖經》所指出,解釋書信時必須注意「當時的危機與目的」——猶大書正是為了維護群體的信仰真純而寫。
總結而言,「蒙愛的人」要警醒分辨「這些人」;而「保守自己」的秘訣,是持守真道、倚靠聖靈、常在愛中、仰望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