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在《羅馬書》16:1–2 中被保羅介紹為堅革哩教會的「女執事(διάκονος)」以及「幫助者、保護人(προστάτις)」 。從學者的研究來看,她的角色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 送信者(Letter Carrier)
學界普遍認為,非比是將《羅馬書》從哥林多地區(保羅當時在堅革哩)送到羅馬的信差 。在古代,信差通常不只是遞送信件,還要在聚會中宣讀信件,並解釋信件的內容,因為她最可能是唯一從保羅那裡親自聽到背景與意圖的人 。 - 說明者、解釋者(Interpreter/Expounder)
約翰·多米尼克·克羅桑(John D. Crossan)等學者指出,保羅的書信送達之後,信差需要在不同的家庭教會中流通,並且朗讀並解釋信件內容。這意味著非比在羅馬的眾教會中,可能扮演第一位「解經者」的角色 。 - 教會領袖(Deacon/Minister)
保羅稱她為「堅革哩教會的女執事(διάκονος)」——這與《腓立比書》1:1 的「監督與執事」類似,顯示她是一位具體的職份領袖,而不只是一般信徒 。 - 恩主、保護者(Benefactor/Patroness)
保羅也說非比曾「幫助(προστάτις)」過許多人,也包括他自己。這個詞在希臘–羅馬社會常指贊助人或保護者,顯示她可能是富有或有地位的女性,用資源支持保羅與教會 。
總結
非比在《羅馬書》裡的角色,超越了單純的「送信者」:
- 她是信件的攜帶者(logistics),
- 是第一位的朗讀者與可能的解釋者(hermeneutics),
- 是教會的領袖與服事者(ecclesial office),
- 也是資助者與保護人(social patronage)。
換句話說,她同時兼具 信差 + 說明者 + 領袖 + 贊助人 的身份,是保羅書信傳遞與詮釋的關鍵人物。
非比在《羅馬書》中的角色(羅馬書 16:1–2)
角色 | 聖經依據 | 歷史背景與意義 | 當代應用 |
---|---|---|---|
送信者(Letter Carrier) | 「我把我們的姊妹非比推薦給你們…」(16:1) | 在古代,書信攜帶者負責安全送達,並在聚會中公開朗讀信件。非比可能親自將《羅馬書》從哥林多附近帶到羅馬。 | 教會中也需要「橋樑」的人,忠心傳遞神話語與信息。 |
說明者(Interpreter/Expounder) | 「要在主裡接待她,幫助她…」(16:2) | 書信攜帶者往往也是第一位解釋者,因她最了解保羅的心意。非比可能在羅馬教會解釋書信的背景與意圖。 | 教會需要有恩賜的人,幫助弟兄姊妹明白神話語的真義。 |
教會領袖(Deacon/Minister) | 「她是堅革哩教會的女執事(διάκονος)」(16:1) | 「διάκονος」常指教會職份,顯示非比不僅是信差,更是堅革哩教會的服事領袖。 | 肢體中姊妹同樣蒙召,在教會中擔任領導與服事。 |
恩主、保護者(Benefactor/Patroness) | 「她素來幫助(προστάτις)許多人,也幫助了我。」(16:2) | 「προστάτις」在希羅世界指資助人/保護人。非比可能是有財力、地位的女性,資助保羅與教會。 | 教會需要有資源與影響力的人,用恩賜、金錢、地位來祝福群體。 |
總結–非比的角色不僅僅是「送信人」,她是:
- 橋樑(傳遞保羅書信)、
- 解經者(幫助會眾理解書信)、
- 領袖(堅革哩的女執事)、
- 恩主(資助教會與保羅)。
她展現了信仰實踐的全方位見證:服事、解釋、領導、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