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原文

馬太福音 4:12:
「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 退到 加利利去。」

  • 希臘文:ἀνεχώρησεν (anechōrēsen)
  • 動詞詞根:ἀναχωρέω (anachōreō)

詞義分析 (anachōreō)

這個字在新約常用,意思包括:

  1. 退去、離開、撤退(一般性的離開)
  2. 因危險而退卻(避免衝突,暫時後退)
  3. 轉向另一個地方(策略性調整行動)

馬太福音中的用法

馬太特別愛用這個字:

  • 太 2:12:博士「因為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到希律那裡,就從別的路 回去 本地。」
  • 太 2:14: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 去了。」
  • 太 12:15: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要害祂,「就 離開 那裡。」
  • 太 14:13:耶穌聽見施洗約翰被殺後,「就 退到 曠野去。」

可以看出:馬太用這個字,常帶有 因危險或迫害而暫時退避 的意味。


在太 4:12 的含義

  1. 歷史層面
    • 施洗約翰被捕,表示對先知的逼迫正式開始。
    • 耶穌此時「退」到加利利,不是逃避,而是 行動策略的調整
      • 猶太、耶路撒冷(宗教中心)已經顯露敵意;
      • 加利利則成為耶穌事工的主要舞台(外邦人之地,應驗賽 9:1–2)。
  2. 屬靈層面
    • 「退」不是懼怕,而是 順服天父計畫的時間表
    • 約翰的事工在監獄中劃上句號,耶穌的公開事工由此全面展開。
    • 這是一種「退 → 進」的屬靈節奏:表面後退,實則進入使命。
  3. 神學意涵
    • 馬太強調:耶穌不是被動逃難,而是 主動轉移戰場,把焦點放在「外邦人的加利利」,顯出救恩將擴展至萬民。
    • 這個「退」揭示了 十字架道路的邏輯:不是迎合權力,而是選擇卑微之地,按神的計畫完成使命。

總結

太 4:12 的「退」(ἀνεχώρησεν)意思不是單純的「逃跑」,而是:

  • 暫時避開危險,避免過早衝突;
  • 策略性轉移,開始在加利利展開事工;
  • 神學性應驗,讓賽 9:1–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得見大光」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