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得好」(Finish Well)的重要性在基督信仰與屬靈生命中,是一個深刻且持久的主題。雖然你提供的資料中沒有直接使用「finish well」這個用語,但從聖經的教導、改革家如馬丁路德的神學思想、以及當代對基督信仰與公共生活影響的討論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關於「終結得好」的重要性與實踐方式。
一、聖經對「終結得好」的強調
聖經對於「堅持到底」和「完成當跑的路」有非常清楚的教導:
- 提摩太後書 4:7-8(保羅的見證)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這節經文展現了「終結得好」的屬靈見證:忠心到底,不僅開始得好,也完成得榮耀。
- 希伯來書 12:1-2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 「忍耐」是完成賽程的關鍵,基督為我們設立了榜樣,我們要仰望他來完成人生旅程。
二、神學與改革傳統中的「終結」視角
馬丁路德的作品常強調「信仰生活」不僅是一次性的決志,而是一生持續在十字架下的悔改與信靠。他認為:
- 基督徒一生都在悔改中生活(註:見《九十五條論綱》第1條)
- 神的恩典持續扶持人到底:這是一種「堅忍的恩典」(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觀念,特別在加爾文神學中強調,即神使真正重生的人堅忍到底,直到榮耀。
這些觀點都支持一個屬靈事實:「終結得好」不只是人努力的結果,更是神恩典的工作,但人也需與這恩典同工。
三、文化與歷史見證:基督徒的公共生命
在《How Christianity Made the Modern World》中提到,許多信仰堅定的基督徒在公共領域中堅守信念到生命終結(例如:奴隸解放者威廉‧威伯福斯、改革者、科學家等),為世界留下深遠影響。
這些歷史人物展示了「終結得好」不只是個人的得救,也關乎如何在生命最後階段仍忠於信仰使命,祝福社會與後代。
四、「終結得好」的實踐應用
- 持守信仰:無論是順境或逆境中,堅守對基督的信靠。
- 活出使命:不斷問:「神要我完成什麼任務?我有忠心完成嗎?」
- 預備好面對死亡:這不是消極,而是「以永恆為焦點」的生命態度(參詩篇90:12)。
- 活出屬靈榜樣:使後來的人看到「信心的榜樣」,如希伯來書11章中的信心偉人。
五、結語:「起初的愛,最後的忠」
耶穌在啟示錄中提到要「持守起初的愛心」(啟2:4),而整本聖經的見證也呼籲我們「忠心到底,必要得生命的冠冕」(啟2:10)。
「終結得好」不是偶然的,而是每日忠心與信實累積的結果。這不只是我們個人的旅程,更是一份見證——對上帝的榮耀、對家人與信徒的榜樣,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