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與神摔跤

題關於創世記32:24–28記載的「雅各與神摔跤」這段經文,特別是:「雅各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這真的引人深思:雅各怎麼可能勝過神?他的力氣真的比神大嗎?

這段經文的深層含義遠超過表面的「摔跤比賽」,它是一個屬靈奧秘的啟示。讓我們分幾個層次來理解這段經文:


一、經文背景:創世記32章的情境

雅各在這段經文之前,正準備與他兄弟以掃見面,心中充滿懼怕。他害怕以掃還記恨他以前奪取長子名分和祝福,因此他一個人退到河邊,與神有了這場激烈的摔跤。


二、「摔跤」是象徵而非肉體較力

希伯來文中「摔跤」(אָבַק, avaq)的字根與「塵土」有關,也含有「纏鬥」的意味。這場摔跤代表:

  • 雅各的內在掙扎:他在神面前的破碎與重生。
  • 信心的掙扎:他不再依靠自己的計謀(這是他早期的習慣),而是緊抓著神,不放手,直到得著祝福。
  • 神主動的塑造:這場摔跤其實是神主動找上雅各,要改變他,給他一個新身份。

三、「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的真正含義

這句話不是說雅各的力量比神大,而是:

  1. 神讓雅各勝過:這是一種「容許的勝利」,是神願意讓他得勝,就如同父親與孩子摔跤,父親讓孩子贏,是一種愛與肯定。
  2. 得勝是在堅持中:雅各得勝的方式不是「打敗」神,而是不放棄,即使腿被打瘸,他仍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這是一種信心的執著。
  3. 與人較力:回顧雅各一生,他與哥哥、岳父拉班、自己的情慾與恐懼掙扎,但最終他靠著神「勝出」,而非靠詭計。
  4. 改名「以色列」:「以色列」在希伯來文中有「與神摔跤並得勝」的意思(יִשְׂרָאֵל,Yisra’el)。這是雅各新生命的起點,他從「抓奪者」變成「神的王子」。

四、神的大能與人有限的信心之間的張力

雅各不能憑己力勝過神,這段經文其實強調了:

  • 神並非被強迫給祝福,而是透過雅各的信心與悔改,主動施恩。
  • 神打瘸了雅各的大腿,象徵人必須破碎自己的倚靠,才能完全倚靠神。
  • 神讓雅各「勝」是神對人堅持的信心與禱告的一種肯定。

五、神學與靈修反思

馬丁·路德曾說過:「信心就是抓住神的應許,即使神看似與你為敵,也要緊抓不放。」這就是雅各的榜樣。

加爾文也指出,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即使神似乎隱藏自己,甚至與我們為敵,真正的信心卻會堅持到底,直到抓住神的祝福。」


結語:我們與神的摔跤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

  • 真正的屬靈勝利,不是靠力量,而是靠「不放棄」抓住神。
  • 神樂意讓那些全心尋求祂的人「勝過」祂,因為祂渴望我們得著生命與改變。
  •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與神「摔跤」的夜晚,但黎明之後,會有新的身份、新的方向。


神學家的評論如本傑明·薩默(Benjamin Sommer)或赫希(Rabbi Samson Raphael Hirsch)的觀點


一、本傑明·薩默(Benjamin D. Sommer)的觀點

書籍參考:《The Bodies of God and the World of Ancient Israel》

薩默教授是美國猶太神學院的舊約與猶太思想學者,他在《The Bodies of God》中探討神的「具體臨在」與「神格多重性」概念,認為古代以色列信仰中的神,有時會以不同方式「顯現」在不同地方與形式中,這與後來的猶太神學(甚至基督教的道成肉身)有深層聯繫。

對於雅各摔跤的看法:

  1. 這位摔跤的「人」可能是神的具體顯現(a reified form of YHWH)或一位天使,但薩默認為這種曖昧性是刻意設計的,讓人「掙扎」於神的可知與不可知之間。
  2. 神與人交織的互動方式:這場摔跤象徵人對神旨意的掙扎,而神「讓」人掙扎,是表明神願意進入歷史、與人有關係,甚至容許人在祂面前「有地位」。
  3. 神學意義:雅各的新名「以色列」(意為與神摔跤的人)暗示:真正的信仰者不是順從者,而是願意與神 wrestle、提問、甚至挑戰的人。這與猶太傳統中「與神辯論的敬虔」(sacred chutzpah)一致。

總結:薩默強調,這段經文揭示了神不僅僅是超然全能者,也是願意與人互動、容忍人類挑戰祂的神。


二、赫希拉比(Rabbi Samson Raphael Hirsch)的觀點

著作:《Hirsch Commentary on the Torah》

赫希是19世紀德國正統猶太教的思想家,他主張「道德的律法神學」與對《聖經》文字的深刻倫理詮釋。他的註釋常常強調經文對人格與信仰的塑造意義。

對於創世記32章的看法:

  1. 摔跤為屬靈掙扎:赫希指出,這場摔跤發生在「雅各獨自一人」之時,是內心最深處的屬靈鬥爭——他要脫離「抓奪者」(雅各)的身份,成為「以色列」。
  2. 與神與人爭戰並得勝:赫希指出,「勝」的意思不是打敗神或人,而是經歷掙扎之後被神肯定、並得著新身份與祝福。
  3. 神擊打雅各的大腿:這不是懲罰,而是一種記號:神不讓人憑自己的力量來勝過,而是憑信心與倚靠。

總結:赫希強調,這段經文的中心是人格的轉化與信仰的成熟。雅各從抓奪、詭計、懼怕,變成一個面對神與人都能站立的人——這正是以色列民族的靈性典範。


比較與整合

面向Benjamin SommerRabbi Hirsch
神的角色願意顯現、與人摔跤的神教導人轉變與信靠的神
「摔跤」的意義神與人對話式的互動人對自己、過去與神的掙扎
「得勝」的意義神容許人「得勝」是親密關係的展現得勝代表靈性上的重生與新身份
神學焦點神的多重顯現與人類參與的信仰神聖律法與人格更新

結語與靈修應用

  • 在薩默的觀點中,真正的信仰不是無條件的順服,而是帶著問題與神摔跤;這種互動本身就是信仰的活力。
  • 在赫希的觀點中,屬靈的成熟來自於孤獨中的掙扎與順服神的塑造;勝利不在於力氣,而在於承認自己的有限與需要神的祝福。

這兩種觀點彼此補充:神是會摔跤的神,也是會轉化我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