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

約翰福音6章49–50節:「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使人吃了就不死。」這是耶穌在「生命的糧」講論中所說的話,整段經文的背景與含義非常豐富,會從三個層面來解析耶穌的教導:

一、歷史背景與對舊約的回應

耶穌提到「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是直接引用出埃及記16章和民數記11章的背景,當時以色列人在曠野抱怨沒有食物,神便從天上降下嗎哪來餵養他們(出16:4)。這是神供應的記號,但它只是暫時的、屬肉體的糧食。即使吃了,他們最後仍舊「死了」。

耶穌接著指出:「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使人吃了就不死」,這裡的「這」指的是祂自己。祂在這段講論中多次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的糧」(約6:35、48、51),這是一個以祂自己為中心的神學聲明。


二、神學意涵:永恆的生命與基督的本體

耶穌將「嗎哪」與自己進行對比,指出真正的生命糧不是過去曠野中的嗎哪,而是祂自己。這裡「吃」耶穌,不是物理上的進食,而是象徵性的「信靠祂」、「接受祂的生命」。

耶穌的話語傳遞出幾個重要神學信息:

  1. 耶穌是從天而來的(v.50, 51):如同嗎哪從天降下,耶穌也是「道成了肉身」(約1:14),降臨世上。
  2. 耶穌是賜生命的糧:但祂所賜的不是肉體生命,而是屬靈、永恆的生命。
  3. 信靠祂的人就不死:這裡的「不死」不是指身體不死亡,而是指不遭遇與神隔絕的永死(約11:25–26)。

三、對今日信徒的啟示

這段話的挑戰與安慰在於:

  • 挑戰:耶穌的聽眾多數是跟從祂求神蹟或飽食的人(約6:26),他們想要的是再一次的「嗎哪」,但耶穌要他們渴慕的是永恆的糧。
  • 安慰:對那些真正信靠耶穌的人,祂的話語保證他們「不死」——他們的生命與神聯合,不再被罪與死亡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