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無花果樹與聖殿審判互為鏡像—馬可福音第十一章「三明治」式敘事手法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  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  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也聽見了。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  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  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  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 

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有古卷無此節)  他們又來到耶路撒冷。耶穌在殿裡行走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進前來,  問他說: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耶穌對他們說:我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你們可以回答我。  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說:這樣,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呢?  若說從人間來,卻又怕百姓,因為眾人真以約翰為先知。  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確實使用了「三明治」式敘事手法(又稱 intercalation),這是馬可常用的一種文學技巧,其特徵是:
  1. 開始講一個事件 A,
  2. 插入另一事件 B,
  3. 然後再回到事件 A 的結尾。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的三明治架構:

  • 事件 A(外層):耶穌咒詛無花果樹(11:12–14,11:20–21)
  • 事件 B(內層):耶穌潔淨聖殿(11:15–19)

這段敘事先記載耶穌看到一棵無花果樹有葉子但沒有果子,就咒詛它「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了」。接著耶穌進入聖殿,驅趕商人並宣告聖殿已被玷污。隔天門徒再見到無花果樹,發現它已經連根枯乾。


此三明治手法的神學意涵與主題凸顯:

這種結構的安排並非隨機,而是馬可用來詮釋聖殿即將面對的審判與廢除。以下是三層意涵:

  1. 無花果樹作為象徵
    • 無花果樹在舊約常象徵以色列(參見耶利米書 8:13,何西阿書 9:10),耶穌對其的咒詛象徵神對以色列宗教體系(特別是聖殿)的審判。
    • 無花果樹「看似有生命(有葉子)卻沒有果子」,呼應聖殿的敬拜「外在熱鬧,內在空虛」。
  2. 潔淨聖殿為中間插曲,是主題核心
    • 聖殿成了「賊窩」,被宗教與經濟權力結合的腐敗所玷污。
    • 耶穌的行動不只是潔淨,而是象徵性的審判與宣告其即將被棄絕(參見馬可13章預言聖殿將毀)。
  3. 透過這結構強化的主題是:「真實的信仰結果子,虛假的宗教表現將受審判。」
    • 無花果樹沒有果子就枯乾,聖殿若無敬虔與真實敬拜的果子,也會遭到毀滅。


結論: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的「三明治敘事法」不只是文學技巧,更是神學策略。透過將無花果樹與聖殿審判互為鏡像,馬可強調虛假敬虔與宗教外表的終將受審判,真信仰當結出果子


一、經文分段結構(段落安排)

經文內容段落標題(建議)
11:1–11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榮耀君王進城
11:12–14耶穌咒詛無花果樹(第一次)無果的無花果樹 I
11:15–19潔淨聖殿聖殿成為賊窩
11:20–25無花果樹枯乾、信心與饒恕的教導無果的無花果樹 II & 信心的教導
11:27–33質詢耶穌的權柄權柄的根源

這樣的分段能凸顯耶穌的主權、審判、信心教導與宗教對抗的主題逐層展開。


二、重要希臘原文詞彙與神學含義

1. ἀκαρπος (akarpos) — 無果的

出現在11:14:「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了」

  • ἀ (a-) 為否定前綴,καρπός(karpos)是「果子、成果」。
  • 此字也常用於形容「屬靈生命無結果效」(參《馬太福音》13:22;《歌羅西書》1:10)。

象徵性:耶穌用這樹影射那些表面敬虔、實際無果的宗教體系(如聖殿領袖)。


2. ἐξέβαλεν (exebalen) — 趕出

出現在11:15:「趕出做買賣的人」

  • 同一動詞曾用於「趕鬼」場景(如1:34、5:40),表示有權柄的驅逐。
  • 在此用於聖殿,象徵耶穌以彌賽亞身分潔淨神的居所。

神學意涵:這不僅是改革,而是象徵性審判:聖殿即將被廢棄,真正的敬拜將轉向基督本身(參約翰福音4:23)。


3. πίστις (pistis) — 信心

出現在11:22:「你們當信服神」(或譯:當有對神的信心)

  • 主動信靠神、無疑惑的信念,是山可以挪移的根源(11:23)。

馬可用這教導連結枯乾的無花果樹,指出:與神有真關係的人,是結果子的、靠信心活的。


三、與舊約的連結與預表

1. 無花果樹象徵以色列(無果 → 審判)

  • 耶利米書 8:13:「我要將他們毀滅,沒有無花果,樹上只有葉子;我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
  • 何西阿書 9:10:「我看你們的列祖如無花果樹初熟的果子。」

舊約中,神多次以無花果樹象徵以色列的命運與敬拜實況。葉子繁茂卻無果,象徵形式敬虔但無實際悔改與順服。


2. 聖殿變為賊窩(引用耶利米書)

  • 馬可11:17引用耶利米書7:11:「我的殿豈可成為你們眼中的賊窩麼?」
  • 這段經文出自「聖殿講章」,神透過耶利米譴責百姓雖來聖殿敬拜,實則行惡。

耶穌這裡用先知性的語言,將自己置於審判者與改革者的角色上,代表神對聖殿敬拜的否定。


3. 「信心移山」是但以理式的末世語言

  • 「叫這座山投在海裡」(11:23)是一種啟示文學語境,象徵極大能力的信心。
  • 此處也可能在暗指**橄欖山(耶穌所在)對比錫安山(聖殿的所在)的更替。

結論:神學意義總覽

象徵物/事件舊約背景神學主題
無花果樹耶利米、何西阿等先知形式敬虔、無結果 → 審判
潔淨聖殿耶利米書7章假敬拜、宗教腐敗將受審
移山的信心啟示文學/舊約詩篇真信心可以成就神的旨意
饒恕與信心參詩篇103、利未記16章真敬拜需饒恕與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