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第10章引用《詩篇》第40篇的段落是一個重要的經文交叉點,展示了新約作者如何理解舊約的詩篇,並將其應用在基督的身上。
引用經文比較
1. 《希伯來書 10:5–7》(和合本):
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
「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
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
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
那時我說:『神啊,我來了,
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2. 《詩篇 40:6–8》(和合本):
祭物和禮物,你不喜悅,
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
燔祭和贖罪祭非你所要。
那時我說:我來了!
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
你的律法在我心裡。
觀察與解析
差異點 1:
詩篇:「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希伯來文:כָּרִיתָ אָזְנַיִם לִי)
希伯來書:「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臘文:σῶμα δὲ κατηρτίσω μοι)
這裡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的是《七十士譯本》(LXX, 希臘文舊約)的版本,那裡將「你開通我的耳朵」翻譯為「你預備了我一個身體」。這不是誤譯,而是針對原意的釋義轉化。
在《詩篇》原意中,「你開通我的耳朵」可以理解為「你使我願意聽從,順服你的旨意」(可能含有獻身或僕人聽命的意涵)。《希伯來書》的作者則藉《七十士譯本》進一步強調:耶穌不僅願意聽從,而且以整個身體、生命成為獻祭,這符合他作為獻上自己為贖罪祭的角色。
差異點 2:
《希伯來書》更強調耶穌照神旨意的獻祭(參10:10),而《詩篇》原本是描述大衛作為敬虔人的順服。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彌賽亞詮釋」的用法——希伯來書的作者認為,詩篇中的經文是對基督的預表與預言,特別是他代替舊約獻祭制度、成為終極獻祭者的角色。
神學意涵
- 基督為完美的獻祭:
不再靠動物的燔祭和贖罪祭,耶穌以自己的身體獻上,成就永遠有效的贖罪。 - 舊約預表新約:
詩篇中的「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被理解為基督道成肉身、順服神旨意的行動。 - 律法的實現:
神不喜悅外在的宗教儀式,祂要的是一個獻上生命、完全順服的心志——這正是基督的榜樣。
結語
《希伯來書》10章引用《詩篇》40篇,不是單純地重複詩篇的話語,而是透過聖靈的啟示,讓我們看見:詩篇中一位順服的僕人,實際上是指向那位將來要來、以自己身體為祭的基督。這不但深化了我們對舊約的認識,也讓我們在基督的順服中,看見救恩的豐盛與完全。
對照原文:詩篇 40:6–8 vs 希伯來書 10:5–7
【希伯來文:詩篇 40:6】
זֶבַח וּמִנְחָה לֹא חָפַצְתָּ – אָזְנַיִם כָּרִיתָ לִּי
「祭物和供物你不喜悅,你為我挖通耳朵。」
- זֶבַח (zevach) – 獻祭(特別是流血的獻祭)
- מִנְחָה (minchah) – 素祭、供物(非流血)
- חָפַצְתָּ (chafatzta) – 喜悅、想要
- אָזְנַיִם כָּרִיתָ לִּי (’oznayyim karita li) – 「你為我挖耳朵」或「開通耳朵給我」
詞語重點:「כָּרִיתָ」karita
這個動詞(כָּרָה)原意是「挖掘、鑿開」,用在耳朵上,是一個比喻手法,表示:
- 順服(如出埃及記 21:6:奴僕耳朵被鑿開 → 永遠聽命主人)
- 傾聽與順從的心態
所以這句話意思是:神不是要外在的祭物,而是要僕人願意順從祂的話。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詩篇 40:6(LXX)】
θυσίαν καὶ προσφορὰν οὐκ ἠθέλησας·
σῶμα δὲ κατηρτίσω μοι
「祭物和供物你不願意,卻為我預備了身體。」
- θυσίαν (thysian) – 獻祭
- προσφορὰν (prosphoran) – 供物
- οὐκ ἠθέλησας (ouk ēthelēsas) – 你不願意
- σῶμα κατηρτίσω μοι (sōma katērtisō moi) – 「你為我預備了身體」
重點詞語:σῶμα κατηρτίσω μοι
- σῶμα:身體
- κατηρτίσω(καταρτίζω 的過去時):「安排好、預備好、裝備好」
- 直譯為:「你為我安排了一個身體」
這裡從「耳朵」變成「身體」──這並不是直譯,而是一種釋義或詮釋性翻譯。
【希伯來書 10:5(希臘文)】
Διὸ εἰσερχόμενος εἰς τὸν κόσμον λέγει·
θυσίαν καὶ προσφορὰν οὐκ ἠθέλησας,
σῶμα δὲ κατηρτίσω μοι·
「所以基督來到世上的時候說:『祭物和供物你不願意,卻為我預備了身體。』」
觀察:
- 這與七十士譯本一致,顯示《希伯來書》引用的正是 LXX(Septuagint)。
- 作者並未回到希伯來原文作直接對比,而是信任 LXX 中的神學性翻譯作為彌賽亞的應驗。
為何從「耳朵」變成「身體」?
詮釋原則:
- 耳朵象徵聽命(obedience)
- 「耳朵被鑿開」代表願意聽從主人的命令(如奴僕立約儀式,出21:6)
- 身體是聽命的具體實踐
- 聖經中的順服不只是內在態度,也是外在行動(羅12:1「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 七十士譯本的詮釋思路:
- 將「耳朵」的象徵意義,展開成整個身體的奉獻
- 指向彌賽亞的「道成肉身」與完全順服
這樣的翻譯在猶太經文詮釋中被認為是「midrashic paraphrase」:透過意義轉化來闡釋神學內涵。
神學深化
詩篇希伯來文 | 七十士譯本 | 希伯來書的詮釋 |
---|---|---|
挖耳朵 → 願意聽命 | 預備身體 → 預備行動工具 | 基督以身體為祭,完全順服父旨意 |
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藉由 LXX 的詮釋,強調:
- 基督的身體是神預備的祭物(不是動物)
- 祂的順服不是象徵性的,而是具體的:走上十字架
結論
這段語言比較告訴我們三件事:
- 希伯來書引用的是七十士譯本,非原始希伯來文;
- 從「耳朵」到「身體」的轉換是詮釋性而非錯誤,目的是呈現彌賽亞的完全奉獻;
- 這種語意轉化,加深了我們對基督獻祭與順服的神學認識。
非常好,讓我們繼續深入《希伯來書》第10章,特別是10:9–14,看看作者如何從詩篇40篇的引用中,發展出完整的基督獻祭神學,並應用在新約信徒的信仰生活上。
1. 經文背景重溫:希伯來書 10:5–7 引用詩篇 40 篇
作者引用詩篇40篇來說明:
- 神不再喜悅舊約的祭物(血祭、素祭)
- 基督說:「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他是順服神旨意、用身體獻上自己的那一位。
這就為後面 10:9–14 的神學論證鋪路。
2. 逐節釋義:希伯來書 10:9–14
10:9
後又說:「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見他是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
關鍵重點:
- 「在先的」:指舊約的獻祭制度
- 「在後的」:指基督獻上自己的新之約
神的旨意是在基督裡設立一個「一次永遠」的獻祭,取代重複無效的祭物制度。
10:10
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
關鍵字:
- 只一次(ἐφάπαξ, ephapax):一次就永遠有效,與舊約祭物需年年獻上形成對比。
- 得以成聖(ἡγιασμένοι):指「被分別為聖」,成為神所屬的子民,這是基督獻祭的果效。
這節把重點從「基督獻祭」轉向「信徒得恩典」──我們因祂的順服而得聖潔,不是靠律法行為。
10:11–12
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
對比兩個祭司角色:
舊約祭司 | 基督 |
---|---|
天天站著獻祭 | 獻上後「坐下」,表明完成 |
屢次獻祭 | 一次永遠的贖罪祭 |
祭物不能真正除罪 | 祂的祭物成就真正赦免 |
坐下(ἐκάθισεν)代表工作完成(像創世記神創造後安息)
這說明:基督不是延續舊約祭司的工作,而是完成它、終結它。
10:13–14
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經文關鍵點:
- 「仇敵成了他的腳凳」:引用詩篇110:1,表明彌賽亞作王,擁有權柄。
- 永遠完全(τετελείωκεν, teteleiōken):表示在神眼中,我們已經被稱義、聖化(雖然仍在過程中)
注意「得以成聖的人」是現在進行式,而「永遠完全」是完成式
表示:我們在神面前地位上是完全的,但在生活中還在成聖的歷程中。
結構總結與神學邏輯
- 引用詩篇40篇(10:5–7)
→ 基督來到世上,願意順服神的旨意,獻上自己 - 詮釋與應用(10:8–10)
→ 神藉此取代舊約獻祭制度,立下新之約 - 與舊約對比(10:11–12)
→ 舊約祭司的無效 vs 基督的獻祭完成一次性赦罪 - 結果與應許(10:13–14)
→ 信徒因基督的祭永遠完全,被神悅納,進入新生命
神學主題總結
主題 | 意涵 |
---|---|
一次性獻祭 | 基督不需重複獻祭,祂的死一次永遠有效 |
成聖與稱義 | 信徒因基督被神看為聖潔,雖仍在成長中 |
新約 vs 舊約 | 舊約獻祭制度已經被廢止,基督設立新約 |
順服與身體 | 基督順服神旨意,獻上「身體」,不是動物 |
神旨意的中心 | 神旨意不是宗教儀式,而是透過基督成就救恩 |
結語與默想
「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這不只是一句話,更是耶穌願意為你、為我走上十字架的具體行動。
因祂的順服,我們得著赦免、成聖、被稱為完全。這救恩不是靠我們的行為,而是基督一次的獻祭。
那我們的回應是什麼?保羅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理所當然的敬拜」(羅馬書 12:1)。
用七個主軸來全面掌握《希伯來書》的彌賽亞神學結構,並搭配經文與關鍵詞解釋
《希伯來書》的彌賽亞神學架構
彌賽亞是神的兒子(超越眾先知)
希伯來書 1:1–3
- 起手式就說明耶穌是神兒子,擁有神的榮耀與形像,為宇宙的承受者與創造者。
- 祂不是普通的「先知」,而是神的話語本體,超越歷代所有啟示者。
神學亮點:
- 末世的啟示者(1:2)
- 本體的真像(χαρακτὴρ τῆς ὑποστάσεως)
- 坐在神右邊:顯出祂的神性與君王身份
彌賽亞超越天使
希伯來書 1:4–14
- 天使是僕役,彌賽亞是兒子、君王。
- 引用詩篇 2、詩篇 110:「你是我的兒子」、「坐在我右邊」來論證耶穌的彌賽亞地位。
神學亮點:
- 彌賽亞是受膏者(Χριστός)
- 神對祂說:「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
彌賽亞是完全的人(與人認同)
希伯來書 2:5–18
- 雖為神子,卻降卑成為人,與人一樣經歷試煉、痛苦與死亡。
- 為要作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人代求與贖罪。
神學亮點:
- 祂必須凡事與弟兄相同(2:17)
- 祂曾被試探,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2:18)
彌賽亞的兩性:神性 + 人性(道成肉身)
彌賽亞是大祭司(屬天的中保)
希伯來書 4:14–5:10;7章整章
- 與亞倫體系不同,耶穌是「照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
- 他永遠活著,可以為我們代求,不像亞倫祭司會死、需替自己獻祭。
神學亮點:
舊約祭司(利未支派) | 彌賽亞祭司(麥基洗德體系) |
---|---|
有罪,要為自己獻祭 | 無罪,不需為自己獻祭 |
有任期,會死亡 | 永遠長存,職任不變 |
地上的會幕 | 天上的真帳幕 |
- 7:25:「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彌賽亞是新約的中保
希伯來書 8–9章
- 舊約的祭物、聖所只是「影兒」;
- 基督是新約的中保,祂用自己的血(不是公牛和山羊的血)進入天上真正的聖所,成就永遠贖罪。
神學亮點:
- 8:6:「祂所得的職任更美,是更美之約的中保」
- 9:12:「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 9:15:「祂作新約的中保」
對應耶利米書 31章的新約預言:「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心裡。」
彌賽亞的獻祭是完全、一次、永遠的
希伯來書 10:1–18
- 舊約的獻祭不能真正除罪,基督獻上祂的身體,照神的旨意行,使信徒得以永遠成聖。
- 祂一次獻上,坐下在神右邊,等候仇敵成為腳凳。
神學亮點:
- 10:10:「只一次獻上祂的身體,使我們成聖」
- 10:14:「一次獻祭,使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彌賽亞不只是祭司,也是祭物本身(羔羊)
彌賽亞是榮耀的王,將再來審判與得榮耀
希伯來書 1:13;9:28;12:2
- 坐在神右邊 → 作王 → 將來再來接信徒進入榮耀
- 9:28:「祂第二次顯現,是為拯救等候祂的人」
- 12:2:「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架構圖(整理版)
神學主題 | 關鍵經文 | 重點概念 |
---|---|---|
1. 神的兒子 | 1:1–3 | 超越先知,是神的形像與啟示者 |
2. 超越天使 | 1:4–14 | 神子比天使更高,擁有君王寶座 |
3. 道成肉身 | 2:5–18 | 與人同在,成為大祭司的必要 |
4. 大祭司 | 4:14–5:10;7章 | 麥基洗德體系,永遠為中保 |
5. 新約中保 | 8–9章 | 更美之約,天上的聖所 |
6. 完全的獻祭 | 10章 | 一次獻祭,有效永遠 |
7. 再來的王 | 9:28;12:2 | 坐在寶座右邊,將再來審判與得榮耀 |
默想與應用
《希伯來書》不只是一套神學系統,更是鼓勵信徒「堅持信仰、勇敢忍耐」的勉勵。因為這位彌賽亞已完成救恩,也將再來接我們回家。 當我們認識祂的身分越深,就越能信靠祂的應許與代求,不必再靠自己努力來得接納。
《希伯來書》的彌賽亞神學圖表
主題序號 | 彌賽亞身分/角色 | 關鍵經文 | 對比與特點 | 神學意涵 |
---|---|---|---|---|
① | 神的兒子、末世啟示者 | 1:1–3 | 超越眾先知 | 道成肉身的啟示,是神榮耀與形像的真體 |
② | 超越天使的君王 | 1:4–14 | 天使是僕役,祂是兒子 | 彌賽亞擁有永遠的寶座,受萬有敬拜 |
③ | 完全的人,與人認同 | 2:5–18 | 有血有肉,經歷試探 | 成為忠信大祭司,能體恤人軟弱 |
④ | 麥基洗德體系的大祭司 | 4:14–5:10;7章 | 非亞倫體系、永遠活著 | 為我們代求,不需為自己獻祭 |
⑤ | 新約的中保 | 8–9章 | 舊約是影兒,基督是真體 | 祂設立更美的約,寫在心裡而非石版 |
⑥ | 永遠有效的贖罪祭 | 10:1–18 | 舊約祭物無效,祂一次獻上 | 信徒得永遠赦罪與成聖,神的旨意成全 |
⑦ | 再來得榮耀的王 | 9:28;12:2 | 第一次為除罪,再來為拯救 | 坐在神右邊,掌王權,將再臨審判與拯救 |
彌賽亞的三重職分(整體統整)
職分 | 在《希伯來書》中的展現 | 關鍵章節 |
---|---|---|
君王 | 坐在神右邊、統管萬有、受萬民敬拜 | 1:3、1:13、12:2 |
祭司 | 為人代求、一次獻上自己、帶來赦罪 | 2:17–18、7:23–28、10:10 |
先知 | 神末世的話語、完滿啟示的傳遞者 | 1:1–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