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們渡到海的對岸,到格拉森人的地區。 2 耶穌一下船,就有一個污靈附身的人從墳墓迎著他走來。 3 那人常住在墳墓裏,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鐵鍊也不能; 4 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鐵鍊捆鎖他,鐵鍊被他掙斷,腳鐐也被他弄碎了,總沒有人能制伏他。 5 他晝夜常在墳墓裏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打自己。
6 他遠遠看見耶穌,就跑過來拜他, 7 大聲呼叫說:「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你為什麼干擾我?我指著上帝懇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8 這是因耶穌曾吩咐他說:「污靈啊,從這人身上出來!」9 耶穌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數目眾多。」 10 他就再三求耶穌不要叫他們離開那地方。11 在山坡那裏,有一大群豬正在吃食; 12 污靈就央求耶穌,說:「求你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好附著它們。」 13 耶穌准了他們,污靈就出來,進入豬裏,那群豬就闖下山崖,投進海裏,淹死了。豬的數目約有二千。 14 放豬的逃跑了,去告訴城裏和鄉下的人。眾人就來,要看發生了什麼事。
15 他們來到耶穌那裏,看見那被鬼附的人,就是曾被群鬼所附的,坐著,穿著衣服,神智清醒,他們就害怕。 16 看見這事的人把被鬼附的人所遇見的,和那群豬的事,都告訴了眾人, 17 眾人就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地區。 18 耶穌上船的時候,那曾被鬼附的人懇求要和耶穌在一起。 19 耶穌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友那裏,將主為你所做多麼大的事和他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20 那人就走了,開始在低加坡里傳揚耶穌為他做了多麼大的事,眾人就都驚訝。(可五1~20)
22 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身的」,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的。」 23 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24 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立不住;25 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就立不住。26 撒但若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立不住,必定滅亡。
27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東西;除非先綁住那壯士,否則無法搶奪他的家。28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以得到赦免;29 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而要擔當永遠的罪。」30 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靈附身的。」(可三22~30)
馬可福音第3章與第5章都處理耶穌與污靈/邪靈/撒但之間的權柄對抗,但其用詞、情境與神學信息有高度張力與呼應。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面向來比較「別西卜段落」(可3:22–30)與「格拉森段落」(可5:1–20)之間的異與同:
一、 主題上的相同點:都是關於「耶穌與邪靈的對抗與詮釋」
相同點 | 說明 |
---|---|
核心爭論 | 耶穌趕鬼的權柄來自哪裡?是從上帝?還是從鬼王(撒但)? |
污靈的語言 | 都承認耶穌的權柄與身份,但出於恐懼 |
神學焦點 | 兩段都在回應「耶穌與撒但的關係」——是敵對?還是合作? |
二、 用詞與語言上的比較
1. 對耶穌的稱呼與認識:
經文段落 | 邪靈如何稱呼耶穌? | 含義 |
---|---|---|
可3:22–30 | 文士說耶穌「被別西卜附身」 | 指控耶穌「與鬼王合作」趕鬼 |
可5:1–20 | 鬼附者喊:「至高神的兒子耶穌!」(5:7) | 邪靈承認耶穌的神性與主權,出於恐懼求饒 |
比較結果:
- 可3章的文士拒絕耶穌的權柄,甚至褻瀆聖靈(說耶穌是靠鬼王趕鬼)。
- 可5章的邪靈反而承認耶穌的身份與主權,從而顯出神與撒但的權力界線:耶穌是超越撒但的「壯士」,擁有完全的權柄驅逐群鬼。
2. 關於「污靈」的措辭與數量:
項目 | 可3:22–30 | 可5:1–20 |
---|---|---|
污靈(ἄκαθαρτον πνεῦμα) | 耶穌被誣指「被污靈附身」 | 真正的污靈附在人身上,被耶穌趕出 |
鬼的數量 | 未提(文士暗指鬼王) | 「我們名叫群(λεγιὼν,Legion),因為我們數目眾多」 |
可見:
- 可3章的錯誤神學,將耶穌與撒但混同;
- 可5章藉著真實驅鬼行動與命名顯出權柄與身份的對比清晰。
三、 概念與比喻的呼應
可3:27 的比喻與可5章的具體實現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東西,除非先綁住那壯士」(可3:27)
- 在第5章,耶穌實際上進入了「壯士的領域」(墳墓、山中、外邦人地區——象徵邪靈的地盤),
- 然後**「綁住」群鬼**,使那人恢復自由、清醒、坐著聽耶穌。
可5章就是可3章比喻的敘事化:「耶穌綁住壯士,搶奪屬撒但的俘虜!」
四、 神學信息上的對比
對象 | 態度/反應 | 神學啟示 |
---|---|---|
宗教文士(可3) | 將耶穌當成鬼王代表,拒絕與褻瀆聖靈 | 宗教的外表不能保證真信仰,拒絕真理反而陷自己於永罪 |
被鬼附者/外邦人(可5) | 承認耶穌的權柄,順服耶穌命令,成為福音見證人 | 外邦人雖曾被鬼捆綁,卻被拯救,得自由,成為福音的出口(在低加坡里傳揚) |
馬可藉著兩段對照:
- 內圈宗教菁英抵擋神的兒子(心靈剛硬);
- 外圈社會邊緣人卻得釋放與差遣(成為宣教者)。
結論:別西卜段落與格拉森段落的「異與同」
面向 | 相同點 | 不同點 |
---|---|---|
主題 | 都是處理耶穌與邪靈的關係與權柄 | 一段是神學辯論(可3),一段是實際行動與釋放(可5) |
對耶穌的認識 | 都提及耶穌趕鬼,但回應不同 | 文士抵擋,鬼附者屈服;一為褻瀆聖靈,一為得釋放 |
語言用詞 | 都出現「污靈」「附身」「驅逐」「受苦」等字彙 | 可5加入「群」(Legion)、豬群、墳墓、喊叫等豐富圖像 |
神學信息 | 彰顯耶穌勝過撒但的能力與身份 | 文士錯誤理解,鬼卻正確認識耶穌為「至高神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