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穌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整合


一、什麼是「形而上」?

「形而上」(metaphysical)是哲學用語,意思是超越物質、感官世界的事物,涉及:

  • 本體論(存在的本質)
  • 神的存在、靈魂、真理、意義、目的等不可見但真實的實體與原則。

所以,當你問「信耶穌是形而上的嗎?」可以理解為:「信耶穌是不是只是一種信念、理想、或看不見的靈性經驗,跟現實生活沒直接關係?」


二、信耶穌的確包含形而上的面向

是的,信耶穌絕對含有形而上的本質,因為:

1. 信的是一位看不見的主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前書 1:8)

2. 信的是祂為我們死而復活的超自然事實

  • 耶穌的復活不是一種象徵,而是歷史中的神蹟,也是永恆中的真理。
  • 我們信「祂已坐在父神的右邊」,這是形而上的屬天現實。

3. 信的是祂的國度與將來的新天新地

  • 這不是現世可見的政權,而是將來要完全實現的神國。

三、但信耶穌絕不只是形而上的信仰!

馬可福音特別強調:信心在真實生活中有具體行動的回應。

例如:

  • 經血婦人「伸手去摸」(可5:27)
  • 四個朋友「拆屋頂放人」(可2:4)
  • 父親哭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可9:24)

信心不是抽象的哲思,而是具體的生活選擇與信靠的行動。


四、信耶穌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整合

面向描述表現
形而上相信神的存在、耶穌的神性、救恩與永生禱告、敬拜、信靠神旨意
形而下在現實生活中順服、愛人、饒恕、捨己饒恕傷害你的人、幫助軟弱的人、為公義發聲

雅各書2:26:「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結語:信耶穌不是脫離現實,而是超越現實地活在信實中

  • 是的,信耶穌有形而上的信仰基礎;
  • 但那不是抽象哲學,而是帶來轉化現實生命的力量

真正的信仰是:在看不見的盼望中,活出可見的愛與順服。


主題:信心的形而上與形而下

副標題:在看不見中信靠,在現實中活出


一、講道/查經大綱


✦ 引言:

我們常聽見人說「你要有信心」,但到底信心是什麼?
是抽象的、看不見的?還是具體的、可實踐的?
今天我們要從「形而上」(屬天、超越)與「形而下」(實踐、生活)兩個層面,整合認識聖經中的信心。


二、什麼是「形而上」的信心?

經文:希伯來書1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信心的三個形而上特質:

  1. 信一位看不見的神(彼前1:8) 「雖然你們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
  2. 信永恆的救恩與神的計畫
    • 耶穌的十架、復活、再來(林前15:14–17)
  3. 信神的美意高過我所能理解的(羅8:28)
    • 即使結果不是我預期,仍然相信祂掌權。

小結:形而上的信心,是「相信神是誰」,而不是「神是否按我所想行事」。


三、什麼是「形而下」的信心?

信心不是只是「相信對了」,更是「活出來了」。

馬可福音中的行動信心:

  1. 經血婦人伸手觸摸耶穌(可5:25–34)
    • 雖然是「不潔」,卻因信而冒險。
  2. 四個朋友拆屋頂把癱子放下來(可2:1–12)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
  3. 父親對耶穌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9:24)
    • 信心不是完美,而是真誠地依靠。
  4. 「即或不然」的信心(但以理書3:17–18) 「我們所事奉的神必能救我們……即或不然,我們也不拜你的神。」

四、信心如何從形而上落實為形而下?

形而上形而下
信神掌權在困難中不報復、堅持真理
信神供應在缺乏中學習捨得、分享
信神良善在傷痛中仍然敬拜
信神愛我在關係裡學會饒恕與和好

五、應用與挑戰

你願意這週這樣操練信心嗎?

  • 不是只是「想得正確」,而是「行得合宜」?
  • 問自己:如果我真的信神掌權,那我今天會怎麼做?

六、結語:

信心不只是看不見的相信,
而是即使還看不見,也照著信的去活。

信心的終點不是「得到我要的」,而是「成為神要我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