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鋒 2025年 6 月 29日
我們都知道,根據約翰的記載,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蹟是在迦拿有娶親的筵席上變水為酒。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翰福音 2:1-11)
但是,有几件事,是我們在查經時常忽略掉的,而當我們仔細去看這几件事情時,這件神蹟的意義要更加的深刻。
什麼事呢?就是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和這地點相關的人。時間是”第三日”?什麼”第三日”,地點是”加利利的迦拿”,那又如何?這地點和什麼人相關?如果我們把這件事,和之前耶穌和拿但業的對話一來研讀,再加上在約翰福音尾聲上約翰給我們的另一個信息,我們會更能理解這件神蹟對當事參與者的意義。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翰福音 1:43-51 )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約翰福音 21:1-2 )
從這來看,這兒耶穌行神蹟其實是直奔著給拿但業看的,從約翰福音21章我們得知拿但業是”加利利的迦拿人”,而在這事發生之前,耶穌才結束了和拿但業的對話,這兒說的”第三日”,其實是要對照1:43的”次日”,直譯為”第二日”,也就是說,迦拿娶親筵席的這事,在時間上是緊緊接在耶穌和拿但業對話之後的,在第一章中,拿但業一開始因耶穌的成長地為拿撒勒而瞧不起耶穌,而耶穌不單以言語回應了拿但業讓他信服,更諾許”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
我們很自然會想到這所謂”比這更大的事”是之後拿但業跟隨耶穌所見証他行的神蹟,他的復活,以及在使徒行傳中所記載見証耶穌的昇天,以及聖靈降臨等事,但其實不單如此,耶穌也立刻親自登門拜訪,到府服務的在拿但業的家鄉顯了第一個神蹟。
從一個角度來看,耶穌行這第一神蹟的時間和地點,。從拿但業之前的言論來看,他原本是看不起拿撒勒地方的,我們可以想見,他的父母祖婆兄弟姐妹叔伯嬸姨們可能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耶穌行這神蹟是親自跑去了拿但業家鄉而行,同城的婚宴中,拿但業的父母祖婆兄弟姐妹叔伯嬸姨們大約也多在席中,這神蹟也就必然是行在拿但業的至親好友面前,行神蹟所用的六口石缸一般是放在主人家門口盛水用的,拿但業想必之前也常經過或使用其中的水來洗濯過,搬水的佣人是拿但業同城的人。
也就是說,耶穌是用拿但業所熟悉的人事地物在他的地盤上來行這神蹟,而所行的影響是”他的門徒就信他了”,那些門徒?自然是一章中所提到的五位,包括拿但業,換言之,之前半信半疑,但這事讓他們信了。耶穌其實是籍著這神蹟在對拿但業說,你不信我城拿撒勒能出好的,那我就到你城中,在你鄰居家中,用你們的石缸,在你熟悉的地方,籍你同城的人手,在你親友的見証下,讓你和你全家看的喝的心服口服。
拿但業信服了嗎?約翰告訴我們他信服了,拿但業直直跟到 21 章 結尾還跟著!
所以,這段的另一隱藏信息就是- 你懷疑耶穌嗎?想看他能有什麼是好的嗎?去看他一下,問他一下,他明天有可能會親自跑到你家去給你全家人看清楚喔!
約翰福音 1:19–2:11 的敘事結構,來分析拿但業的呼召與迦拿神蹟是如何在文學與神學上連結的。
約翰福音 1:19–2:11 敘事結構分析
段落 | 經文 | 敘事內容 | 神學重點 |
---|---|---|---|
第一天 | 1:19–28 | 施洗約翰為耶穌作見證:「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 | 彌賽亞的隱藏性,呼應「道成了肉身,人卻不認識祂」(1:10–11) |
第二天 | 1:29–34 | 約翰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 耶穌的身份被公開揭示 |
第三天 | 1:35–42 | 兩個門徒跟隨耶穌,安得烈領彼得來 | 門徒開始「來看」並跟隨 |
第四天 | 1:43–51 | 腓力和拿但業蒙召,拿但業起初懷疑 → 最終承認耶穌是神子與以色列王 | 個人的信心告白;耶穌應許「更大的事」 |
「第三日」 | 2:1–11 | 迦拿婚宴,耶穌行第一個神蹟,把水變酒 → 門徒看見榮耀,就信祂 | 群體的信心回應;「更大的事」的首次實現 |
文學與神學連結
逐日遞進的見證
- 前四天:見證逐步展開 → 從施洗約翰到門徒個人(特別是拿但業)的信心告白。
- 第五段「第三日」:進入公開場合(婚宴),神蹟開始展現耶穌的榮耀。
- 拿但業的轉折 → 門徒群體的信心
- 拿但業:從「拿撒勒能出什麼好的嗎?」(1:46)到「你是神的兒子!」(1:49)。
- 迦拿神蹟:門徒「就信祂」(2:11)。信心從個人轉向群體,應驗了耶穌對拿但業的應許。
- 「更大的事」的應驗
- 耶穌對拿但業說:「你們要看見更大的事」(1:50–51)。
- 迦拿的「頭一件神蹟」就是這應許的開端,標誌著榮耀的顯現。
- 舊約背景的呼應
- 拿但業 → 「天開了,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呼應雅各的天梯(創 28:12)。
- 迦拿 → 新酒呼應彌賽亞的末世筵席(賽 25:6;摩 9:13)。
約翰福音 1:19–2:11 的結構刻意鋪排,將「逐步的見證」與「信心的展開」連結起來。拿但業是從懷疑到信心的代表,而迦拿神蹟則是「更大的事」的開始,讓群體門徒進入信仰。這顯示約翰在神學與敘事上的用心——從「來看」到「信祂」,從個人到群體,從懷疑到榮耀。
相關的聖經與學者討論。
- 經文的脈絡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拿但業是耶穌呼召的門徒之一。他最初懷疑耶穌是否可能出自「拿撒勒」,但後來因耶穌對他內心的洞察而承認祂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約 1:49)。耶穌則回應說,他將要看見更大的事,就是「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1:51)。接下來的敘事,就是迦拿婚宴變水為酒的神蹟(2:1–11)。 - 學者的觀點
有學者注意到:拿但業的故事與迦拿婚宴的神蹟之間可能存在文學與神學的連結。耶穌對拿但業的應許(將要看見更大的事)似乎在迦拿的「第一個神蹟」就開始應驗了。換句話說,這不是單單給拿但業的「私人神蹟」,而是整個群體(包括門徒與讀者)進入「來看」的邀請與見證。 - 神學意涵
- 記號(σημεῖον):迦拿的神蹟被稱為「記號」(sign),顯明耶穌的榮耀,使門徒信祂(2:11)。這與拿但業的信心告白相呼應,也把拿但業的經驗推廣到全體門徒。
- 從個人到群體:耶穌在對拿但業的話(由單數轉複數「你們」)已經暗示,祂的神蹟不是為一人,而是為眾人、甚至讀者而行。
- 啟示性的開始:把水變為酒,也呼應了舊約彌賽亞時代「酒滿溢」的圖像(如阿摩司 9:13;以賽亞 25:6),宣告神國的喜樂已經臨到。
- 學界看法
- 迦拿婚宴的神蹟確實可以看作是拿但業「將要看見更大的事」的初步實現,但它並不只針對他,而是針對所有的門徒與後來的讀者。
- 約翰福音刻意把拿但業的故事與婚宴並置,是一種敘事上的鋪排,讓「個人經歷」過渡到「群體見證」。
- 所以,與其說這神蹟是「專為拿但業」而行,不如說「拿但業是第一個被點名的見證人」,他代表所有門徒,帶領我們一同進入耶穌榮耀的啟示。
拿但業與迦拿神蹟之間的神學連結圖表(經文、舊約背景、神學主題) 拿但業(約 1:45–51) 與 迦拿婚宴的神蹟(約 2:1–11) 之間的神學連結呈現出來。
拿但業與迦拿神蹟的神學連結圖表
主題 | 拿但業(約 1:45–51) | 迦拿婚宴(約 2:1–11) | 神學意涵 |
---|---|---|---|
背景 | 拿但業懷疑:「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1:46) | 婚宴中主人家面臨「沒有酒」的窘境(2:3) | 人的不足、質疑,成為神作工的起點 |
耶穌的洞察 / 行動 | 耶穌看透拿但業的內心(1:47–48) | 耶穌吩咐僕人把水倒滿,變為酒(2:7–9) | 耶穌顯示祂的超自然權柄與洞察力 |
信心的回應 | 拿但業承認:「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1:49) | 門徒因這「記號」就信了祂(2:11) | 信心從個人經歷擴展到群體的見證 |
更大的事的應許 | 耶穌說:「你們(複數)要看見更大的事」(1:50–51) |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顯出祂的榮耀」(2:11) | 迦拿神蹟是「更大的事」的開始 |
舊約背景 | 天開了,神的使者在人子身上上下(1:51)呼應雅各夢(創 28:12) | 新酒象徵彌賽亞時代的祝福(阿摩司 9:13;以賽亞 25:6) | 耶穌是神同在的「新雅各梯子」,帶來末世性的喜樂 |
神學焦點 | 個人的啟示 → 拿但業的信心告白 | 群體的啟示 → 門徒信祂 | 耶穌顯榮耀的開始,從個人到群體,從懷疑到信心 |
總結:
- 迦拿婚宴的神蹟不是單單「為拿但業」而行,但卻緊接在他與耶穌的對話之後,像是一個「實際的應驗」,證明耶穌所說的「更大的事」。
- 拿但業在經文中成為一個代表人物,象徵門徒(甚至我們讀者)如何從懷疑走向信心。
- 迦拿神蹟則將焦點轉移到「眾門徒」與「神的榮耀」的啟示,開啟了約翰福音七個「記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