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來看「幸福與有限性」的主題。許多哲學家都指出:人若一直追逐無限(財富、地位、名聲),就永遠得不到幸福;唯有承認並接納「有限性」,幸福才有可能。這個洞見,其實和聖經智慧文學與新約的福音呼應得非常深刻。
一、有限性:人是受造物,不是無限的神
- 詩篇 90:10, 12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 幸福來自於承認壽命的有限,並學習在有限時間裡活出智慧。 - 創世記 3:19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 人無法逃脫有限性。聖經要我們直面死亡,因而轉向神。
二、幸福的錯覺:追逐無限的財富與地位
- 傳道書 5:10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 無限的欲望帶來的是無限的空虛。 - 路加福音 12:15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耶穌提醒:幸福不是來自無止境的比較與積累。
三、有限中的知足,才是真幸福
- 腓立比書 4:11–13
「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保羅的幸福不是消極的忍受,而是積極的「靠主得自由」。 - 提摩太前書 6:6–8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聖經將幸福連結到「敬虔+知足」,不是無限的享受。
四、有限與永恆的張力
- 人的有限提醒我們,幸福若只在地上尋求,終究會失落。
- 哥林多後書 4:16–18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接納有限,不是消極,而是將目光轉向永恆。有限性使我們更渴望並依靠神的永恆。
神學總結
聖經對「幸福與有限性」的教導可以這樣理解:
- 承認有限性 → 我們不是神,我們的生命與資源有限。
- 拒絕無限追逐 → 財富、地位的比較是幻象,帶不來幸福。
- 操練知足與敬虔 → 在有限的日子裡,因神的同在而滿足。
- 仰望永恆 → 有限性提醒我們:真正的幸福不在今生的「無限積累」,而在永恆中的神。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聖經告訴我們,幸福不是超越有限,而是接納有限,並在有限中依靠永恆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