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福音書比較表
特點 | 馬太福音 | 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 約翰福音 |
---|---|---|---|---|
完成時間 | 約主後 70–85 年 | 約主後60–70 年(最早) | 約主後 70–90 年 | 約主後 90–100 年 |
對象群體 | 猶太基督徒(強調舊約應驗) | 羅馬/外邦讀者(行動派) | 希臘化外邦人,重視普世性 | 教會群體,神學深化 |
篇幅 | 28 章(最長之一) | 16 章(最短) | 24 章 | 21 章 |
開頭內容 | 耶穌家譜、馬利亞與約瑟的故事 | 施洗約翰與耶穌受洗 | 序言與耶穌誕生故事 | 神學序言:「太初有道」 |
耶穌形象 | 新的摩西,舊約應驗的彌賽亞 | 行動中的「受苦人子」 | 普世救主,關懷邊緣人 | 神的道成肉身,強調神性 |
重點主題 | 天國、律法的成全、登山寶訓 | 神蹟行動、十字架、彌賽亞的秘密 | 怜憫、聖靈、窮人與婦女 | 永生、愛、真理、聖靈 |
文學風格 | 教訓性強,常引用舊約 | 簡短急促,常用「立刻」 | 敘事詳盡、史家風格 | 神學性、象徵性(光/水/生命) |
受難描寫 | 強調預言的應驗 | 張力集中於十字架 | 強調無辜的義人受難 | 高舉榮耀的基督 |
結尾 | 大使命(28:18–20) | 原文停在 16:8(婦女驚惶逃跑) | 升天(24:50–53) | 復活顯現與彼得重建 |
重點總結:
- 馬可福音:最早、最短,以 行動與十字架 為中心。
- 馬太福音:耶穌是 猶太經典的成全。
- 路加福音:耶穌是 普世的救主,特別關懷弱勢。
- 約翰福音:耶穌是 神的道成肉身,神學意味最濃。
四福音書的高潮/結尾對照表,這能幫助我們看到每卷福音書如何收束全書的神學信息
四福音書的高潮與結尾
福音書 | 高潮/結尾經文 | 主題焦點 | 神學意義 |
---|---|---|---|
馬太福音 | 28:18–20 大使命 | 普世宣教與教會使命 | 耶穌復活後宣告天上地下所有權柄都賜給祂,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這呼應全書強調的「天國」,如今臨到萬邦。 |
馬可福音 | 15–16 章(原始結尾停在 16:8) | 十字架與空墳墓的震撼 | 馬可以耶穌受難為高峰,原始結尾停在婦女驚恐逃走(16:8),留下張力,挑戰讀者回應:你是否信靠這位被釘、又復活的主? |
路加福音 | 24:50–53 升天 | 從耶穌到教會的過渡 | 耶穌帶領門徒到伯大尼,舉手祝福並升天。門徒回耶路撒冷歡喜敬拜,為《使徒行傳》的敘事鋪路:聖靈降臨、福音傳到地極。 |
約翰福音 | 20:30–31(21章是補篇) | 信而得生 | 作者明言寫作目的:「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使你們信了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整卷焦點是「信」與「永生」。 |
總結
- 馬太:以「大使命」收尾 → 耶穌是舊約應驗的彌賽亞,福音向萬邦展開。
- 馬可:以「十字架與空墳墓」收尾 → 耶穌是受苦人子,復活的張力挑戰信心。
- 路加:以「升天」收尾 → 耶穌是普世救主,教會使命由聖靈延續。
- 約翰:以「信而得生」收尾 → 耶穌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賜下永生。
四卷福音書就像四個角度:
- 馬太:使命導向
- 馬可:十字架導向
- 路加:歷史與聖靈導向
- 約翰:信仰與永生導向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四卷福音書的「耶穌形象」+「結尾重點」整合成一張 圖像化的摘要(像四活物傳統:馬太=人/天使、馬可=獅子、路加=牛、約翰=鷹),方便用於教導或查經?